第二十七单元 头  痛

重点提示

本单元出题率较为一般,首要掌握头痛的部位、性质所代表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引经药物的选用,熟悉各种头痛的治法、方药。

考点集合

一、概念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1.头痛的常见病因 ①感受外邪②情志失调③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④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⑤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2.头痛发病总的病机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2016)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症状: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部位、性质及发作形式、时间:头痛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部。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病史:外感头痛者多起居不慎,感受外邪;内伤头痛者多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2.头痛与眩晕的鉴别要点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方面,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四、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经:后脑,痛连项背(2006) 阳明经:前额,眉棱处(2004)

少阳经:头之两侧,并连及目   厥阴经:巅顶,或连目系(2006)

五、辨证论治

1.头痛的治疗原则

外感头痛——实证,以风邪为主——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内伤头痛——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2.外感头痛的分证论治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2011)

【主症】头部掣痛,痛连项背,遇风加重,伴风寒表证:畏寒恶风,关节不舒,鼻塞,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2005,2011)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

【主症】头胀痛,伴风热证: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干欲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2016)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

【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濡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3.内伤头痛的分证论治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

【主症】突发胀痛,偏于头之两侧,随情绪波动而加重,反复发作。阳亢火动之象:眩晕,烦躁少寐,口苦目赤,脉弦舌红。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015)

(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主症】缓发、空痛,痛势不剧,每兼眩晕,肾阴虚证:腰酸,耳鸣,神疲,失眠,渐进性起病,多有慢性消耗病史或年迈。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主症】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方药】加味四物汤加减(2013)

(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主症】头痛昏胀沉重,病程长,反复发作,伴痰浊中阻:胸脘痞闷,呕恶痰涎。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2001)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主症】刺痛,痛势较剧,病史长或有外伤史,舌质紫,脉涩。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2005,2014,2015)

4.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太阳:羌活、川芎(2002)蔓荆子;太阴:苍术;少阳:柴胡、黄芩、川芎;少阴:细辛;阳明:知母、葛根、白芷(2005);厥阴:吴茱萸、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