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一辑)
- 甘培尚 李顺保
- 1167字
- 2021-05-28 17:01:09
宗武三医案
益气养阴、解毒泄热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苗某,女,11岁。
初诊:2011年8月10日。主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半年,加重1月余。患者于2011年春节后因重感冒、发烧、咳嗽、扁桃体肿大,经住院治疗,上述症状好转,但仍持续胸闷痛不适,心悸气短,困倦乏力,经某省级专科医院诊查为“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系列指标多数均增高。患儿现胸闷、胸痛、心悸,以夜间尤为明显,伴有气短乏力,动则汗出,心慌加剧,口苦咽干,睡眠欠安,大便干微结,面色淡红,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辨证:外邪入侵于心,耗伤心阴,气阴不足,心神失养。治宜益气养阴、养心宁神,兼祛风解毒,清解郁热。方药:黄芪15g,太子参10g,当归10g,酸枣仁10g,远志6g,枳壳8g,生地黄10g,桔梗5g,郁金6g,瓜蒌皮10g,麦冬10g,蝉蜕6g,银花12g,甘草6g。12剂。
二诊:自觉胸闷痛有所减轻。但仍心悸不安,时发寒热及食后干呕,口苦咽干,喜叹长气,大便稀溏,日一次。查心电图:①窦性心动过速,②部分导联T波改变。舌淡,苔淡黄而干,脉细数。治宜和解少阳,益气养心,兼以祛邪。拟小柴胡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柴胡10,黄芩12g,法半夏6g,麦冬15g,丹参15g,酸枣仁10g,枳壳6g,川芎10g,生地黄10g,金银花12g,太子参10g,甘草6g。14剂。
三诊:胸闷痛已愈,寒热症已消除,心悸已不明显,夜寐易醒梦多,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数。效不更方,续予原方加减。处方:黄芪15g,太子参10g,当归10g,酸枣仁10g,远志6g,枳壳8g,生地黄10g,桔梗5g,郁金6g,瓜蒌皮10g,麦冬10g,蝉蜕6g,银花12g,龙齿15g,炙甘草5g,生牡蛎15g。14剂。
四诊:胸痛、心悸等症均未再发,夜寐安,因昨夜受凉,头痛恶寒,鼻塞多涕,手心发热。拟予银翘散加减。
五诊:因患者胸痛、心悸诸症均消除多日,并已开始上学读书,由其母亲前来代诊求方。据诉:患儿仍喜叹长气,容易疲倦,动则汗出,染衣色黄,二便、食欲均可。拟以益气扶正为主,兼清余邪为辅。处方:黄芪15g,白术10g,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6g,当归10g,防风6g,仙鹤草15g,陈皮5g,柴胡5g,蒲公英18g,黄芩10g,炙甘草5g。
因上方服后,患儿及家属都感觉很好,其间仅随证稍事加减,先后服用26剂后,于11月4日复查,心电图已基本正常,查心肌酶,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均属正常。患儿发育正常,面色红润,神态活跃,已返校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一个月,未见异常或不适。续予五诊方加减7剂,以资巩固。
【按语】
病毒性心肌炎多属“正虚邪结”病证。本例患儿初诊时,以胸闷心悸为主症,辨证以外邪入侵于心,耗伤心阴,心神失养为主要病机,故以益气养阴、宽胸宁神,兼清郁热为主治之;待气机疏通,胸痛缓解后,根据辨证,则以和解少阳、益气养阴为主,兼以疏解病毒,通畅心脉,祛邪扶正;待病情明显缓解后,再继之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的治法,以达到痊愈之目的。
整理:宗武三;审阅:王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