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安医案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

李某,女,63岁。

初诊:2014年6月18日。主诉:发作性胸闷、胸痛3年余,加重一周。患者于3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心悸,自述在兰大一院住院治疗(具体剂量及用药不详),诊断为冠心病。随后用药不规则,一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刻下症见:胸闷,心慌,气短,出汗,饮食欠佳,睡眠可,大便干,小便频,舌淡胖有瘀斑,苔薄白而干,有裂纹,舌下脉络曲张,脉结代。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西医诊断:冠心病;中医诊断:胸痹,眩晕,证属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拟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生脉散加减。处方: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20g,生地黄20g,山茱萸15g,瓜蒌15g,薤白15g,枳实20g,丹参20g,当归15g,川芎10g,三七粉4g(冲服),水蛭粉4g(冲服),酸枣仁30g,山药15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4年6月25日):服药后胸闷、气短、出汗均减轻,心前区憋闷明显缓解。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用20余剂,诸症好转。将此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服用5g,每日3次,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该患者年过六旬,脏腑功能减退,心气已虚,阳气虚衰,故气血运行无力,从而导致血瘀,主要表现胸痹心痛。加之阳气虚衰,失于温煦从而导致自汗,小便频,苔薄白而干,有裂纹,舌淡胖嫩有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结代均为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之象。王清任强调:“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提出“气管行气,气形则动;血管盛血,静而不动”,“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无形之血也”。其中“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说明了气与血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故在补气时给予活血,即气行则血行,无论虚实,均应配合运用活血化瘀之药。故方用丹参、川芎、当归以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三七粉祛瘀生新,活血止血;水蛭乃破血逐瘀之品,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参与调节内皮细胞释放vWF,调节纤溶平衡及保护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麦冬、太子参、五味子、生地黄、酸枣仁以补气养阴,养心安神;山茱萸、山药益气养阴,补益肝肾。通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胸痛。诸药合用,药证相合而奏效。

冠心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因此,刘老认为具体应用及处方原则上,应以治本为主,兼治其标,切不可见瘀血而妄用破血攻逐之品,祛瘀之意本在补虚,即益气养阴,使血活瘀祛,精血自复,体现了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特点。除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补”兼施以减轻症状、提高机体整体水平外,在生活上调节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寒温适宜,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从而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整理:郭冰;审阅:李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