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一辑)
- 甘培尚 李顺保
- 4字
- 2021-05-28 17:01:13
心律失常
李应东医案
温阳健脾、活血化瘀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王某,女,80岁。
初诊:2011年3月21日。主诉:心悸,胸闷,乏力2年。患者于2009年曾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就诊于外院,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2次/分,医院建议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患者拒绝,此后未进行任何检查和治疗,回家静养。期间患者经常出现头晕、疲乏等症状,家人监测血压多波动在160/90mmHg左右,自服复方降压片,一日一片治疗,血压控制尚可,但基本情况未见明显改善。2011年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并伴有明显头晕,纳呆,消瘦,怕冷,失眠,多梦,大便稀溏等症状,遂来就诊。入院症见患者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萎黄,口唇青紫,手脚冰凉,四肢倦怠,脘腹胀痛。查体:心率170次/分,血压160/90mmHg,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数而无力。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示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生化、甲状腺功能及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Holter提示该患者还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40次/分左右。中医证属脾阳虚兼血瘀证,治以温阳健脾,活血化瘀之法。自拟处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2g,茯苓15g,桂枝12g,黄精15g,麦冬15g,红花6g,丹参16g,川芎12g,炒麦芽30g,薤白20g,砂仁6g(后下),细辛6g,附片10g(先煎),炙淫羊藿15g,炙甘草10g,粉葛根12g,羌活12g,蜜旋覆花12g。日1剂,分两次口服。
二诊(2011年3月28日):患者诉诸症悉减,且血压控制平稳,波动在130/80mmHg左右,继续服上方7日。
三诊(2011年4月3日):患者诉诸症明显好转,心率维持在70次/分左右,未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后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减药味,连服60余天。
后随访6个月,患者感冒后又再次出现心悸而来就诊,但较之上次发作症状明显减轻,以原方加减治疗,两周后临床症状消除。
【按语】
古人云:脾胃气伤,元气不足,诸病由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胃虚则气血虚。该患者年老久病,且饮食失调,以致脾气虚。脾气虚日久,损伤脾阳,致脾阳虚衰,运化减弱。
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可见食少纳呆,脘腹胀痛,阳虚阴盛,脾胃的温煦失职,故有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脾阳虚故而中阳不运,水湿内盛,水湿流注于肠中,故大便稀溏,脾虚失于健运,则气血生化无源,可致心血不足,临床可见心悸、眩晕、失眠、多梦、疲乏等症。脾虚而不统血,以致血瘀,心气不充,经脉壅塞不通,舒缩失常,不能正常地输送血液,人体得不到血液濡养,常见心悸、胸闷及口唇青紫。
方中用黄芪、党参、桂枝、黄精、炙甘草益气健脾,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以淫羊藿、附片、细辛、羌活温补心脾肾之阳;以红花、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以旋覆花降胃气,使脾胃调和;白术、茯苓、砂仁健脾燥湿;薤白行气导滞,缓解脘腹胀痛。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故疗效满意。
整理:卢玉俊;审阅:李妍怡
益气安神、活血化瘀治疗心律失常
李某,男,64岁。
初诊:2011年6月8日。主诉:心悸半年。患者自诉心悸半年,日夜悸动不宁,情志失和或稍劳累时症状加重,经常胸闷,头重,神疲乏力,生性急躁,心烦口干,纳少,偶有大便干结或溏薄,小便正常,舌质暗,舌尖红,舌苔微黄、稍厚,脉结代。查心电图示:心房纤维颤动。中医诊断:心悸,心气亏虚、心脉瘀阻证。治则:益气安神、活血化瘀,佐以调畅气机。自拟处方:柴胡12g,枳壳12g,白芍15g,香附12g,生地黄12g,山茱萸20g,茯苓15g,五味子15g,川芎12g,丹参12g,酸枣仁30g,柏子仁20g,远志12g,甘草9g,上方连服7剂。
二诊(2011年6月15日):服上药后口干、心烦诸症略减,诉近日大便干结,舌、脉同前,上方去五味子,加桑椹15g以滋阴增液,清燥润便,服用7剂。
三诊(2011年6月22日):心悸、疲乏症状明显好转,二便调畅,惟失眠、头晕、耳鸣尚存,血压正常,面色红赤,舌尖红稍减,舌苔厚、微黄,脉弦细。上方去桑椹、远志,加玄参15g以滋阴,龙眼肉15g,莲子心12g,以养心气、安神智,连服7剂后心悸已基本消失,胸闷、心烦、口干症状完全消失,随诊1个月后未再发作。
【按语】
心律失常发生时常常有心慌不适、烦躁、不寐等症状,故应酌情配合安神之法。心主血脉,主神明,心血充足则能调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气血充盈,心神得昌,气血失和,心神则失。”《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素问·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恐则精却,惊恐劳思则气乱血逆,心火暴动,神无所主,致心惊神摇,动悸不宁。所以说调畅气机是枢纽,安抚神明则最为重要。
李教授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认为安神养心固然重要,但不宜常用重镇安神药物如龙骨、琥珀、磁石等,上述药物重着易伤脾胃,不易吸收,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临证中常用以下药物,如当归、龙眼肉、山茱萸、枸杞、莲子心等。当归、龙眼肉补血活血;山茱萸、枸杞归心、肝经,既可清热凉血、除烦安神,又能活血养血、安神定志;莲子心归心、肾经,既能养心血,又能益肾气,交通心肾而发挥安神作用。
李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病因虽然复杂,但脏腑气机失调是最关键的因素;养心安神是基础治疗,不宜常用重镇安神药物;心律失常病程不一,虚实程度不等,用药要特色分明;调畅情志,消除致郁因素,使脏腑气机条达,经络之气血均匀周流,复司其职,使阴平阳秘,心神得养,最终达到稳定心率、心律之目的,从而保持长期疗效。
整理:卢玉俊;审阅:李妍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