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痛

李妍怡医案

祛风通络、活血定痛治疗偏头疼

赵某,女,53岁。

初诊:2014年12月2日。主诉:间断头痛4年,加重1月。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头痛位于额部,疼痛呈闷痛,疼痛与体位、时间无明显关系,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正天丸等头痛可缓解,并有双耳低频耳鸣,无听力明显下降。间断治疗,头痛时发时止,一月前患者头痛加重,持续时间长,头痛如裹感,发病以来无意识障碍,无昏厥、抽搐,无咳喘、气短,无腹胀、腹痛、腹泻,无大小便失禁。刻下症见神清,精神可,前额部疼痛,头闷,头重如裹,耳鸣,食纳可,二便调,夜寐差。舌淡略紫,苔薄白,脉弦有涩象。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证属风邪袭脑,脑络瘀阻。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拟方佛手定痛汤加减。处方:当归30g,川芎20g,白芍10g,僵蚕9g,白芷10g,细辛3g,羌活10g,防风12g,薄荷10g,石决明15g(先煎),柴胡10g,黄芩10g,甘草5g。7剂,水煎服400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二诊(2014年12月13日):服上药后诸症明显减轻,头痛发作频率减少,头昏蒙感较前减轻,发作时间缩短,耳鸣较前好转。然最近睡眠不佳。上方加夜交藤15g,珍珠母30g,蝉蜕10g。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14年12月22日):患者明显头痛症状缓解,无其他不适症状。饮食、睡眠、食纳均佳。上方加桃仁10g、红花10g巩固疗效,继用7剂,水煎服,日1剂。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间歇性头痛,头痛位于额部,疼痛呈闷痛,疼痛与体位、时间无明显关系,发病时间大于1年,符合现代医学偏头痛之诊断。中医辨病属于头痛,结合舌苔、脉象等辨证为风邪袭脑,脉络瘀阻。患者虽间断治疗,头痛时发时止,一月前加重,持续时间长,头痛如裹感,食纳可,二便调,夜寐差等症状。偏头痛分属中医“头痛”范畴。李妍怡主任认为虽然头痛之症,外感内伤皆有之。但是内风外风为诱因,血瘀脉络贯穿头痛病的发病始终。历代医家在治疗该病时也多从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肾阴不足等入手进行治疗,其临床亦有一定的疗效,但以活血化瘀为主进行论治的报道较少。我们自拟佛手定痛汤即在古方佛手散(当归、川芎)的基础上重用甘肃道地药材岷当归加减化裁而成。从组方配伍来看,当归、川芎剂量为传统用量的2 ~ 3倍,共为君药,功能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祛风止痛的作用。“巅顶之邪,非川芎而不能达也”,因此,川芎在此处还兼有引经药的作用;白芍敛阴缓急止痛为臣,配合君药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又可防止川芎辛散太过;白芷、防风能活利血脉、祛风止痛,羌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僵蚕通络止痛,细辛祛风散寒、通窍道、达巅顶,上药均为佐药,加强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配合防风可散外风;甘草为使药,顾护中焦。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从而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活血化瘀类药物比如当归、川芎、红花等药物均有良好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的作用。同时,其含有的成分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白芷、细辛、羌活、僵蚕等均有一定的止痛作用,有研究提示其对头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白芍、甘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以及痉挛,治疗头痛引起的肌肉紧张不适等。

“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多有兼夹。患者头痛,兼见耳鸣,睡眠不佳,加夜交藤,珍珠母以安神助眠,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搜风通络。对于本例患者耳鸣的治疗,我们虽加入蝉蜕缓解症状,但是李妍怡主任医师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往往和供血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积极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供血以治疗。同时,耳鸣可能是头痛的伴随症状,随着头痛的治愈,耳鸣也自然会消失。

整理:赵宏廷;审阅:王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