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散墨:王庆其医论医案集
- 王庆其
- 1876字
- 2021-06-09 17:02:32
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自序)
《左传》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古人将此作为激励人生的“三不朽”。《临证指南医案·华序》注云:“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本人的见解是:立德就是讲做人,为人以德;立功就是讲做事,创造生命的意义;立言就是讲做学问,追求人生的觉悟。要之,人生就是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也即做人、做事、做学问。
立德: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就是确立为人之道。何谓“道”?中国哲学中的“道”含义极其深刻,有许多种解读。有一种说法我颇以为然:道即道路,可以引申为行走、行为的规则。道还可以解释为“说”,进而引申为言论的法则。合起来就是人言行的规矩,或者是做人的规矩,不妨再进一步引申理解为人生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人生简而言之就是求道、悟道、得道的过程。
求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做人的道理不失为良策。余秋雨先生说:“文化可以滋润生命,生命也可以滋润文化。”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可以增长智慧、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品格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营养。北京大学哲学系张翼星教授说:中国人首先要读的两本书是《论语》和《老子》。它们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论语》是儒家的代表作,核心思想是“仁”。“仁”的实质是“仁者,爱人”“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儒家注重“入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作,核心思想是“无为”。“无为”即顺应自然变化,“道法自然”。道家注重“出世”,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鉴此,我们可以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契合点上找到自己理想的生存方式和为人处世之道。
立功:创造生命的意义
哲学家尼采说:“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获得尘世幸福,赢得生存竞争;另一种是文化教育,其目的不是个体生存需要和尘世幸福,而是直面永恒的生命意义。”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胡适先生曾经说过:“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你要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身做点有意义的事。”曾经有一位学者去某大学做学术报告,有学生递上纸条问:“请问先生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说实话)?”学者想了一想说:“生命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但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创造意义来生活。”“立功”就是创造生命的意义。有一位哲人讲得好:“生命离不开生计,但生计不等于生命。”如果我们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度过宝贵的人生,那跟一般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孟子说:“饱食暖衣,劳逸居无教,则近于禽兽。”人生是短暂而又美好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年华,把最美好的人生用在最美好的事情上,为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体现人生的价值。
立言:做学问是读书人的一种责任
什么是学问?学问不仅是知识,它还包括思想、价值和见识。一句话,它包括人类精神文明最核心的一些东西。《白虎通》:“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所未知也。”追求学问不仅是追求纯粹的知识,也是在追求人生的觉悟。大凡读书的目的有三种:一是为谋生而读书,学习知识和技术可以谋生;二是为谋心而读书,谋心就是寻找安顿心灵的家园;三是为谋道而读书,谋道就是做学问,学问不只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它还包括创造思想和价值,最终是追求人生的觉悟,创造生命的意义。余以为,能以医为业是很荣幸的,它既是谋生的,也是谋心的。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可以谋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治好了患者的病,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心里充满了快乐,充分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就是谋心;最难的是谋道,达到某种境界,非易事。达到“三谋”,才算是完满的人生。
作为一名读书人,更应该做学问。一个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问,不应只是为谋生,因为没有学问的人同样可以谋生,甚至可能获得非常成功的生计。当我们选择以学问为终生志业时,实际选择了对于事业的责任。“立言”就是做学问,承载学术的延续和读书人的责任。
王庆其
甲午年季秋写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注:本书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王庆其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医药流派传承规律及模式研究·丁氏内科学术流派裘沛然学术思想传承规律和模式研究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名师研究室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庆其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