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雨满天 维摩说法(下)
- 南怀瑾著述
- 2576字
- 2021-06-03 14:34:22
大罗汉的感叹
“尔时,大迦叶叹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快说此语,诚如所言,尘劳之俦,为如来种。”大迦叶赞叹文殊师利菩萨,说得痛快,说得对极了,真正的佛法就在世间的尘劳中。“尘劳之俦,为如来种”,这名句是出自《维摩诘经》,为后世文学所常引用。俦是同伴、同类,就是白话“这一些”的意思。尘是代表世间,这个世界上都是尘,你爬上高山看下来,都市都是笼罩在一片尘雾中,物质愈文明,空气愈染污。劳是形容众生在尘世中的劳苦奔波,所谓“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佛经中也有把我们这生命翻译成“劳生”,为什么我们劳劳碌碌一生,自己也找不出答案。可是虽然是尘劳,你可不要想脱离,就在其中才能修习一切的功德智慧。
“我等今者,不复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无间罪,犹能发意生于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发。”大迦叶说,我们这些小乘的人很可怜,住在定中都不肯入世,就永远不能证得大乘的佛果,还不如下无间地狱永不超生的众生,他们如果一念忏悔了,重新发心修道,还能够成佛。可是我们以为空是究竟,永远发不起大心来。
“譬如根败之士,其于五欲不能复利。如是声闻诸结断者,于佛法中无所复益,永不志愿。”譬如五根(眼耳鼻舌身)坏了的人,就什么声光色都不能见不能闻了。我们修小乘证空的人,把无明烦恼这些结使都切断了,就再也得不到佛法的利益,所以会沉迷在空境中,不肯动,也不肯入世了。
民俗相传,说宋仁宗是金身罗汉下凡的(他事实上也真是一位好皇帝)。当年玉皇大帝看到这赵家的王朝开始出问题,一查原来赵家和佛祖的因缘很深,就报给佛去办。佛就去问大迦叶所带领的五百罗汉,看有哪一个肯发心下娑婆世界去当皇帝。但是,这些罗汉证得了空,全部在打坐,谁也不肯动。只有一位金身赤足尊者忽然一笑,佛就派他去。所以,宋仁宗从来不喜欢穿袜子、穿鞋子,常赤脚跑来跑去。他出生时,哭得特别凶,皇后从宫外请来了一位高僧,高僧就对他说:哭什么?你当初不要笑,现在也不用哭了!结果他就不哭了。故事说他下凡之前,特别要求文武两个大臣辅佐,结果玉皇大帝就派了文曲星包公、武曲星狄青给他。因此,仁宗在位时宋朝天下就非常太平。他去世时,全国百姓,连远在山区的,都为他戴孝,是历史上少见的。因此谥号仁宗。苏东坡吊念他的诗说:“先皇何止活千人”,他的功德太大了。
回过来讲,我有时也劝现代年轻人不要学佛,学了佛嘴上能说,菩萨道就做不到了,学了个懒,什么都不肯干。胆子也学小了,什么都不敢干。借打坐念佛为名,什么都不做。还有,也学小器了,看别人都不对,都不是佛法,只有自己对。希望年轻人先从做人学起,学佛是要济世救人的,济世救人时有时不免必须杀人,你敢挑得起这个担子吗?佛法还有句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连把刀都不敢拿,还放下个什么!你没有这个种嘛!
当然,年轻人还是应该学佛的,但是要先学修行,日行一善是起码的。做好事有时会被人家骂,等于莲花种在淤泥中,你要不怕被骂,只问此心。做好事也要有智慧。
“是故,文殊师利,凡夫于佛法有反复,而声闻无也。”大迦叶继续说,所以我们得道的罗汉还不及凡夫。凡夫对于佛法,有时糊涂有时清醒还好些,我们永远清醒,反而不想动了。
“所以者何?凡夫闻佛法,能起无上道心,不断三宝。正使声闻终身闻佛法,力无畏等,永不能发无上道意。”他说,为什么?可惜我们落在小乘果位的人,以空为究竟,一辈子对于佛法如何证得菩提,如何证得佛十力、十无畏等,永远不行。
小乘罗汉要几时才行呢?先住定八万四千劫再回心发心,从大乘道一步步再修,才能成佛。但是,如果他能在空定之中,一旦明了这非究竟,从横的过来,他立刻就达到八地菩萨以上的修持。这是小乘可以走的捷径,这道理就要研究唯识,研究《俱舍论》了。
《维摩诘经》讲到这里差不多过了一半了,在这前一半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注意。第一,维摩诘虽是个在家居士,但他说的佛法是为在家人和出家人而说的,佛法本来就是不分在家和出家。第二,大乘佛法在世间,这并不是说非在家不可,不是这个意思。在这个尘劳世间就可以出离,证得菩提,不受任何形相的拘束。在这重点之下,有几个故事式的情节要留心,大家需要去研究,用禅宗的术语说,是要去参究的。不是经文听过了,文字了解了就算数的,光是文字了解是不算数的!
起初,本经是维摩居士由生病开头的。任何生命的存在就有生老病死必然的过程,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坐在这里觉得自己没什么病,其实都是在病中。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病同生死是连在一起的,答案在经文中,但是你要自己去好好体会。
其次,三万二千人,怎么能全部挤进了维摩居士方丈大小的房间?这是个什么境界?当然,理论上可以讲,方丈代表了这个心。管你是代表心也好、性也好,我们要如何证到这个境界?这不是空洞的理论。除此之外,还有个座位的问题,这方丈的房间,容纳了东方须弥灯佛的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共三万二千张师子座,这又是个什么境界?
再来就是天女散花,为什么花撒下来不着在菩萨们身上,而黏在阿罗汉身上?这个问题在理论上都懂了,当然我们连小乘罗汉的境界也够不上,连小定小慧都谈不上,小乘的止观也没有,因此做人做事、起心动念处,样样皆着,没有做到无着无依的境界。如何能做到天花不着于身呢?
跟着是男人女人的问题,为什么有男女相?这色身的相,关系有多大?究竟男身真是男人,女身真是女人吗?你深思下去会发疯了,觉得都不是,那究竟是什么?我常说,为什么这女性留了长发,在嘴唇上涂一下,眼睛上画一下,就好像两样?为什么把头发剃了就不同了?这男女身相,同我们欲界众生的关系有如此之大。
《维摩诘经》讲了一半就有四五个话头,大家不要听热闹,听过算了,那这《维摩诘经》是白研究了。这《维摩诘经》的文字好懂,不过我现在正在发心,也有道友发心出钱,后世的注解不用,只把鸠摩罗什法师和当时参与翻译工作的大法师们对于《维摩诘经》的见解,集中起来成为《维摩诘经集注》。另外,也有道友们发心,在整理《维摩诘经》念诵的节本。这工作看起来不困难,但是做起来很麻烦。在校对各种本子时,有时为了一个字要查很多的版本。连我们现在手中的这本《维摩诘经》就有许多错字。第一个封面字就错了!“维摩诘”被印成了“维摩结”,岂不是笑话。各位青年同学将来发心印经时,这些地方是不能马虎的(编按:怀师当讲经时不是用佛教出版社版本)。
上面讲了《维摩诘经》好几个要点,现在下一个要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