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 浮 物

有无生机皆悬浮,

动物食源功利殊。

浊度高升光少透,

光合减弱产能枯。

阻塞滤器恶营养,

呼吸不畅代谢无。

沉降掩埋底生物,

冲击动体伤无辜。

【注释】

1.悬浮物:天然水体含有各种无机或有机的颗粒悬浮物。它是自水体外流入或在水体内由水生生物死体的分解或岸边土壤的崩解而形成的。浮游病毒、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是颗粒悬浮物的一部分,这里颗粒悬浮物仅指无机质粒和腐质(detritus)。

2.悬浮物的生态作用:水中的悬浮物起着双重的生态作用。(1)有利作用:腐质又称腐屑、有机碎屑,即有机的颗粒物质,由水生生物死体或其代谢产物形成,是水生动物重要的食物源泉。悬浮腐质量常常决定着浮游动物的产量,沉积水底的腐质又是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底栖动物的主要食物。腐质经过细菌的分解作用又可加大水中氮、磷等生源物质的浓度,从而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因而在良好的其他条件下,有机悬浮物可促进水体生产力的提高。(2)不利作用:①水中悬浮物过多将急剧降低水的透明度,抑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恶化溶氧状况。②水中悬浮物直接和浮游生物或鱼类相摩擦,会对生物造成机械损伤;在流水水体中,泥沙等无机悬浮物还冲击和刮走附着生物。直径几微米到两三厘米的无机质粒,直接冲击鱼类。③水中悬浮物过多还易堵塞滤食性动物的滤食器官,恶化其营养条件。因而,浑浊度常降低浮游动物的数量。④较粗的悬浮质粒特别是泥沙等很易沉淀,大量悬浮物沉淀水底时可将底栖动物掩埋而导致其大量死亡。⑤改变生物组成。水中含沙量过高会影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生存。我国黄河干流氮、磷等营养盐类并不缺乏,溶氧、pH等主要水质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以内,但饵料生物种量皆少,鱼类种群数量也极其有限,其原因就是含沙量过高。黄河平均含沙量超过30 kg/ m3。汛期河水含沙量高达200 kg/ m3时,就会出现大量鱼类因窒息而漂浮水面、顺流而下的“流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