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内关系

个体联络靠信息,

竞争互助依集群。

最小种群难繁衍,

拥挤效应少子孙。

领域只适同种他,

自残寄生共一群。

优势顺序等级制,

利他行为应遵循。

【注释】

1.种内关系:同一物种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包括个体间联络、直接斗争、竞争、互助、领域制、社会等级、密度效应等类型。

2.个体间联络:生物一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化学信息进行个体间联络。代谢产物或分泌物起到化学信息的作用,起到对生物抑制和刺激作用,可促进集群、性行为、照顾后代、回归故乡等。

3.竞争:生物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相互之间产生的不利或有害影响称为竞争,如对食物的竞争,可通过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的个体间的食谱差异缓解。

4.互助:动物有互助行为,如集群、种内寄生。深海鱼类雄小雌大,雄鱼寄生于雌鱼上,雌鱼以雄鱼体液为营养;还有一种蟹雄体能帮助雌体在蜕皮时脱去旧壳。

5.集群效应:同一种动物在一起生活所产生的有利作用称为集群效应。

6.最小种群原则:对于一些集群生活的动物种群,如果数量太小,低于集群的临界下限,那么该种群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这就是所谓的最小种群原则。

7.拥挤效应:动物集群时繁殖过剩和种群密度过高所产生的有害效应称为拥挤效应,如食物、空间的竞争加剧,排泄物增多,产生心理和生理压力等,导致动物繁殖减慢。

8.领域制:是指某种动物的个体或特定群体(配偶或家族)占据的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地域。领域制的含义是指同种内的社会关系,如香鱼具领域制,该种鱼对侵入它们领域范围的其他鱼类不怎么关心。如同种动物进入狭窄的空间,将通过斗争形成攻击等级,把领域作为其社会的基本行动方式确定下来。在这样的动物中,即使入侵者的等级高,只要是其差别不是很大,领域所有者通常是会取胜的,这样领域就能保障该种的一定个体或群体有一个最小的空间。保卫领域的方式很多,例如,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其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称为领域行为。具领域制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最多,尤其是鸟兽,某些昆虫也有。动物领域行为的规律性结论是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领域的大小必须以能保证供应足够的食物资源为前提,动物越大,需要资源越多,领域面积也就越大。领域面积受食物质量的影响,食肉动物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动物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其原因是其领域单位面积的食物生产力较食草动物的小。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领域制的生态意义有(1)由于接近特定的场所、营巢地,容易逃避敌害。(2)使种群分散,保证食物资源,预防因拥挤而造成坏影响。(3)有利于雌雄的形成和保持。(4)容易保护幼体。

9.社会等级:社会等级现象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之一。在许多动物群体当中,动物各自有一定的等级地位,等级地位较高的优势个体比等级地位较低的从属个体优先获得资源,满足其食物、栖息场所、配偶等需要,动物种群中各个个体之间的这种优势顺序就称为社会等级(social hierarchy)或优势顺序(dominance order)。社会等级形成的基础是优势行为(dominance behaviour)。鱼类、爬行类、鸟类、兽类等群体存在此现象。社会等级的生态学意义是非争斗性地获得有限资源和调节种群数量。

10.利他行为:种群中优势个体牺牲自我利益而增加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称为利他行为(altru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