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斯托费勒斯
Mefistofele

带序幕和尾声的五幕歌剧。博伊托根据歌德的戏剧《浮士德》自撰台本。1868年3月5日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四幕修改本1875年在博洛尼亚上演,第二次修改本1876年在威尼斯上演。

剧情梗概

序幕:天宫。众神赞美上帝。魔鬼梅菲斯托费勒斯(男低音)称自己能以恶胜善,使浮士德沉沦,获得他的灵魂,并与上帝打赌。

第一幕,第1场:16世纪,法兰克福的广场。欢乐的复活节上,老学者浮士德(男高音)和他的学生瓦格纳(男高音)在一起。夜幕降临,浮士德见到一个灰白头发的化缘修士在转圈游戈,但瓦格纳看不见,认为只是浮士德的幻觉。浮士德眼见那个修士靠近自己,口中喃喃念着《玫瑰经》。第2场:浮士德的书房。当晚,浮士德走进书房,那隐身修士紧随其后。修士显身,称自己是魔鬼梅菲斯托费勒斯,愿意为浮士德提供所有人生快活来换取他的灵魂。浮士德答应,两人签订契约。魔鬼展开斗篷,携浮士德飞离。

第二幕,第1场:玛格丽特的邻居玛尔塔的花园。浮士德已经被梅菲斯托费勒斯变成一个英俊青年,他趁梅菲斯托费勒斯在向玛尔塔(次女高音)调情时,自称名叫恩里科,向纯洁美丽的少女玛格丽特(女高音)求爱。玛格丽特说每晚她与母亲同睡,浮士德给玛格丽特一粒安眠药让她设法给她母亲服下。在一段短促而兴奋的四重唱中,一对情人坠入爱河。第2场:哈尔茨山顶。血红色的月光下,浮士德和梅菲斯托费勒斯爬上山顶。女巫和法术士们在庆祝女巫安息日。梅菲斯托费勒斯坐上王位,拿起一个水晶球,告诉浮士德从中可以见到人间的一切丑陋,然后狂笑着捏碎水晶球。女巫们开始狂舞。浮士德在幻觉中看见玛格丽特,她颈前有一条血红色项链。

第三幕:牢房。玛格丽特已精神错乱,被关押在这里。她被控告溺死自己的婴儿和毒死自己的母亲。梅菲斯托费勒斯带浮士德进入牢房,浮士德欲救玛格丽特出去,在二重唱“远离”(Lontano, lontano)中两人想象逃到一个美丽的小岛。梅菲斯托费勒斯宣告黎明已来临。玛格丽特顿时认识到浮士德就是引诱她致死的坏人。她拒绝了浮士德,祈求上帝拯救自己。在天使的歌声中,玛格丽特升天而去。梅菲斯托费勒斯将浮士德拉走。

第四幕:古希腊的佩尼奥斯河畔。特洛伊城美丽的海伦(女高音)和同伴潘塔莉斯(次女高音)在河畔欣赏明月升起,水仙们婆娑起舞。梅菲斯托费勒斯将浮士德带至这里。浮士德被这里的一切迷住,在与海伦的爱情二重唱“爱情,美妙神秘的事”(Amore, misterio celeste)之后,一对恋人携手走向远处的山洞。

尾声:浮士德的书房。又回到年迈的浮士德思索着自己无奈的境遇。死神已近,梅菲斯托费勒斯前来索取他的灵魂;又展开斗篷,怂恿浮士德去寻求新的冒险。上空传来上帝胜利的号声,浮士德紧抱福音书,祈祷上帝的拯救。圣咏中,浮士德终于获救,他的灵魂离开肉体,在天使欢迎的歌声中飞向上帝。失败的梅菲斯托费勒斯若无其事地吹着口哨走了。全剧在天使壮丽神圣的合唱中结束。

评介

博伊托的《梅菲斯托费勒斯》大胆保留了古诺和柏辽兹所放弃的哲学因素,可以认其为歌德原作的最辉煌宏大的改编剧。1867年的第一版有许多不足之处,即使1875年的修订版依然存在问题。在这个修订版中,博伊托将浮士德从男中音改为男高音,去掉了许多有关哲学的零碎段落,重写了终场场景,增加了两段有分量的咏叹调。总的说来,博伊托的大修改应该说是成功的,他保留了所有最好的音乐,突出了对剧名主角梅菲斯托费勒斯的描写。

歌剧改编自歌德的剧本,但剧名却采用魔鬼而不是人的名字,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表示主要想表现的是“上帝与魔鬼的交易”,这种理念比古诺体现平民主义的《浮士德》要显得立意更高一些。引人入胜的半小时的尾声证实了博伊托的设计具有相当深度。在序幕中,我们可以听到天使的歌声、瓦格纳式的具有强烈思想情感的崇高主题、用拨弦谐谑曲来表现魔鬼来到的脚步以及大乐队与合唱演释的圣咏。

博伊托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技巧,支撑这部歌剧的是他的文艺修养和想象力。因此,在他的总谱中,音乐水准参差不齐,不够理想之处不胜枚举,常让人感觉到作曲家似乎已“黔驴技穷”。而从另一方面说,在许多小地方却显示出他音乐上的聪颖。初版和修改版的两次首演,吸引观众的是剧中的魔鬼角色,是富有技巧性的男低音唱段,因此要感谢那些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如夏里亚宾(1873~1938,俄)、埃齐奥·平扎(1892~1957,意)、鲍里斯·克里斯托夫(1914~1993,保加利亚)和当代的萨默尔·拉梅(1942~,美),是他们使这部歌剧得以幸存至今。萧伯纳曾对《梅菲斯托费勒斯》有过这样的评介“整部作品是一个有文学造诣而无音乐天赋的人创作歌剧的奇特例子,但其中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却远远超越了一位普通音乐家的水准。”(《1888~1889年的伦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