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画家
Pittore Parigino
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在里昂。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诗人优丽拉(女高音)正在写一部剧本。克里卡(男低音)男爵想娶优丽拉为妻,他从法国画家克洛迪纳(男高音)那里定制了一幅优丽拉的画像。而克洛迪纳才是优丽拉真正所爱的人。优丽拉的秘书兼总管布罗卡尔多(男中音)告诉她,她父亲的遗嘱注明她只能嫁给克里卡,否则留给她的一大笔遗产将被转赠给她的表妹辛提娅(女高音)。优丽拉在日益加深的感情和丰厚的遗产之间痛苦地徘徊。最终,她决定选择遗产,按父亲的意愿嫁给克里卡。辛提娅曾经是克里卡的情人,与克里卡分手后却一直爱着他,当她得知优丽拉决定嫁给克里卡时,连忙从马赛赶来,装扮成一位歌手,意欲让克里卡名誉扫地,以破坏他和优丽拉之间的婚约。克洛迪纳见到辛提娅时,对她十分的殷勤,这激起了优丽拉的妒忌之心,她向克洛迪纳发出挑战,并让克里卡或布罗卡尔多替她与克洛迪纳决斗。没想到临阵时,这三个男人都退缩了。最终,优丽拉在爱情与金钱之间选择了爱情,决定嫁给克洛迪纳。克里卡也娶了辛提娅为妻,大家一起高唱爱情的赞歌。
评介
这部歌剧故事情节较为复杂,讽刺了大革命前寻欢作乐的法国上流社会。克洛迪纳对优丽拉和辛提娅浅薄的忠诚充分表明了爱情的易变性。优丽拉因热衷于文学而被嘲讽为“才女”,这也是莫里哀那个时代对知识女性的蔑视和讽刺,克里卡世袭制的贵族身份也是当时的讽刺目标之一。这部歌剧首演时全部由男演员演出。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曾多次上演,剧本也被多次被修改,如1784年弗兰切斯卡·契波拉在那不勒斯将其改写成三幕歌剧;1792年,奇马罗萨本人在维也纳也对其做了部分改动;同年,海顿在维也纳为这部歌剧增加了几个声乐演唱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