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法尔
Fervaal

带序幕的三幕歌剧。作曲家自撰台本。作于1889~1895年, 1897年3月12日首演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剧情梗概

序幕和第一幕:撒拉森人入侵时代,在法国南部的米迪。年轻的费尔法尔(男高音)是克拉凡首领唯一的后裔,在德鲁伊特(Druid,古代克尔特人中有学识的人,担任祭司、教师、或法官)阿尔法加德(男中音)严格的教导下长大。他们外出旅行途中遭歹徒袭击,费尔法尔受伤,在居伊兰(次女高音)精心照料下恢复健康。一对年轻人堕入情网。居伊兰是侵略破坏这一地区的撒拉森人头领的女儿。费尔法尔被告知,只有他放弃爱情,才能拯救他的人民。阿尔法加德提醒他身负的重任。虽然居伊兰愿意跟随他到天涯海角,他还是拒绝了居伊兰的爱情,不再与居伊兰见面。费尔法尔发誓要报仇雪恨,把撒拉森人赶出克拉凡。

第二幕:在克拉凡。塞文山脉的一座山上。族长们被召集起来,推选新的首领。阿尔法加德向女神凯托(女中音)祈祷。凯托神秘地预言:“通过死亡,将诞生新的生命”。族长们一致同意选费尔法尔为新的首领。在举行就职的宗教仪式时,撒拉森人入侵。

第三幕:费尔法尔领导部落人民抵抗撒拉森人的战斗失败。大雪掩盖了克尔特战士们的尸体。费尔法尔神奇地复活,乞求阿尔法加德把自己当作祭品献给神。这时,他听到居伊兰的声音,重新燃起对居伊兰的爱火。为了从阿尔法加德身边逃离,费尔法尔杀死了自己的老师,居伊兰也死在费尔法尔的怀抱中。费尔法尔逐渐明白了女神凯托的预言,相信预言必会实现。他看到基督教新纪元的幻象,看到仁慈上帝和人类未来美好的生活。他抱着居伊兰的尸体,攀登上山。在基督教圣咏的伴随下,走向“新的克拉凡”。

评介

丹第的《费尔法尔》与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帕西法尔》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运用主导动机(作曲家自己说有12个主导动机)、复杂的变化音。不同的调性用于戏剧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D大调表现光亮和胜利;B小调用于战争等等。丹第是位个性鲜明,固执己见的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他严谨的结构安排服务。他的大型管弦乐队(包括4支萨克斯管、8个步号或萨克斯号,半音踏板定音鼓)用得既经济又有想象力。他对戏剧节奏的把握要胜于瓦格纳。歌剧中的声乐线条自然地出自歌词的韵律,流淌成咏叹调风格的旋律。最重要的是他的音乐保持了法国的民族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