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 1898.9.26~1937.7.11)

正如许多其他在1920~1930年代在美国流行音乐界占据了主要地位的歌曲作曲家一样,乔治·格什温是一个来自欧洲犹太移民家庭的纽约人。少年时代,他的家不停地从曼哈顿区的一处廉价公寓搬到另一处,他父母整天忙于为孩子们的生计操劳,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文化需求。然而,小乔治与哥哥艾拉结成了家庭“黄金搭档”,后者随后成为格什温许多经典歌曲的词作者。1910年,格什温兄弟购置的钢琴改变了乔治的生活:起初,他们购买这架钢琴主要是为艾拉所用,但乔治很快就控制了这架琴,以至于他年仅16岁就从商业学校辍学,专门从事推广他人创作的歌曲的工作。1919年,他的第一部成名作——歌曲《斯旺尼河》一炮打响,这首成名作来自他的喜剧《拉拉露西尔》。《精彩的节奏》《呵护一生》以及《太太,请洁身自好》成了格什温在流行音乐界永葆“常青树”地位的起点之作。

尽管格什温作为一个流行音乐作曲家的名声日益鹊起,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自幼就陶醉于古典音乐,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一个想法愉快地付诸实践——采用拉格泰姆、布鲁斯和爵士等美国音乐形式创作大型器乐作品,以此来描绘动荡变幻的美国日常生活。产生创作上的新突破的催化剂来自乐队领导人保罗·怀特曼,后者委托格什温创作一首标榜为“现代音乐的实验”的协奏曲。格什温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蓝色狂想曲》,并在1924年的首演中亲自担任钢琴独奏部分的演奏。这次音乐会的出席者包括托斯卡尼尼、斯特拉文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音乐名人,音乐会引起了轰动,并使格什温一夜成名。

格什温在歌剧领域的初次尝试是他于1922年为时世讽刺剧《乔治·怀特的丑闻》创作的一部20分钟的爵士歌剧《蓝色星期一》。首演当晚,因观众不喜欢这部歌剧的悲剧性结局,以至于只得取消后面几场的演出,但在1920年代,格什温却在音乐剧领域接二连三地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格什温主要是一位依靠自学成才的作曲家,然而在1932~1936年间,他一直坚持随约瑟夫·策林格学习,格什温从老师那里学会了发展主题素材的技巧——其所结的硕果便是公认的长演不衰的舞台作品——歌剧《波吉与贝丝》。1926年,当格什温第一次读了杜布斯·海华德的小说《波吉》之后,就产生了要为之谱曲的念头,然而他不得不等到七年后与海华德达成了“互惠协议”后才开始动笔。两人一致认为这个故事应当用歌剧的形式来演释,在这部歌剧中,格什温主要凭借他从策林格那里学到的技法使《波吉与贝丝》比他的百老汇作品更具实力。1935年10月,《波吉与贝丝》在纽约阿尔文剧院首演,具有良好的古典音乐素养的托德·邓肯和安妮·布朗担纲首演。《波吉与贝丝》问世后即连续演出124场——这一举创下了歌剧演出史上的惊人记录——但评论对此反应并不热烈,最多只是表示迁就。今天,《波吉与贝丝》已被视作最杰出的美国歌剧。在完成了这部现代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两年之后,格什温因脑瘤而英年早逝。在音乐界,阿诺尔德·勋伯格对格什温的陨落最为痛心,他如此评论格什温:“音乐使他有所感知,音乐是他所表达的感情。只有伟大的人才能给予我们这种直观的感受,毫无疑问他是位伟大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