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巴伯
(Samuel Barber, 1910.3.9~1981.1.23)

美国作曲家。回溯到1930年代,巴伯曾被誉为当时最具天赋的美国作曲家之一,而现代人却为他贴上“时代错误美国作曲家”的标签。这主要因为巴伯坦然自若地以新浪漫主义风格写作,以扎根于19世纪后期的调性语言创作了极具戏剧性和抒情性的作品。如果考虑到巴伯年轻时嗓子很好,曾进入费城科蒂斯专科学院进修声乐,他之后创作了大量声乐作品就不足为奇了。虽然他的歌剧以自然流露而非音乐戏剧性而引人瞩目,但完全展现了对于声乐潜力的敏感。

1932年从科蒂斯专科学院毕业后,巴伯到维也纳继续学习声乐,并录制了一些他自己创作的歌曲,展现了他对于旋律和织体掌控的天赋。这时的他已经成为一位自信的作曲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为阿诺德的同名诗作创作的《多佛海滩》配乐,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小夜曲》。巴伯在科蒂斯的同学之一梅诺蒂,陪伴他度过大半生。但是当梅诺蒂转向歌剧时,巴伯却尽量避免使用这一体裁,直到1953年才创作了9分钟的微型歌剧《一局桥牌》。梅诺蒂编写了这部歌剧的脚本,讲述两对夫妇大声打牌的诙谐怪想;他还参与创作巴伯第一部具有相当规模的歌剧《伐奈莎》,故事取材自丹尼森的短篇小说,这部作品为他们在国内赢得公众认可。大约十年后,巴伯受约为纽约新大都会歌剧院搬迁至林肯中心的开幕而创作新歌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由于泽费雷利根据莎士比亚原作粗糙地编纂出脚本,并加入他自己过于华丽宏大的风格,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大都会歌剧院八十年来花费最昂贵的失败,巴伯也就此在歌剧这个领域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