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菲斯的面具
The Mask of Orpheus

三幕歌剧。P.齐诺维耶夫撰写台本。创作于1971~1984年,1986年首演。

剧情梗概

第一幕:优丽狄茜(抒情次女高音)和奥尔菲斯(高男中音)举行了婚礼。养蜂人阿里斯忒俄斯(男高音)企图强奸优丽狄茜,逃跑中的优丽狄茜被毒蛇咬死。得知优丽狄茜死亡的消息,奥尔菲斯询问神示如何进入地狱,以救出自己的妻子。

第二幕:该幕上演的是优丽狄茜之死的另一个版本。“凡人”奥尔菲斯梦见“英雄”奥尔菲斯进入了地狱,穿过了17道生死之门。但奥尔菲斯在梦的中途醒来,由于未能从地狱带回优丽狄茜,他上吊自杀了。

第三幕:9个事件以神话的形式重新上演(包括两个情人的死亡)。神话的奥尔菲斯逐渐赶上凡人和英雄的奥尔菲斯。由于泄露了神的秘密,奥尔菲斯被宙斯杀害,狄俄尼索斯的侍女们还将他撕成了碎片。最终,奥尔菲斯的骷髅变成一个神使,但即使这样,宙斯还让他保持沉默。

评介

《奥尔菲斯的面具》是一部非常复杂的歌剧,每一个主要人物都以三种不同的身份出现:神、英雄和人的身份。每一种身份都是由三个演员表演:歌唱演员、舞蹈演员和哑角。作曲家声称,希望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不断地重复同一件事情,从而创造出一种多维的音乐,其既包含相互矛盾的因素也含有多重视角。我并非要创造一种线性音乐,而是以圆的方式创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同心圆的方式创作……为了与这种方式相匹配,我不得不求助于神话故事,因为只有神话故事才不是按照线性的方式来叙述。神话故事是一种多维的叙述,包括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清的因素。在讲述一个神话故事的时候,人们必须讲述整个故事,而非一部分。”

第一幕清晰易懂,它给出了最基本的素材,作曲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后两幕。由于时间和人物的巨大转变,歌剧剩下部分的表演需要大量的并置和重构才能更好地诠释这个已经被很多作曲家采用过的神话故事。每一幕都根据一个特定的仪式而改变(婚礼、葬礼和祭祀),歌剧由此发展。台本循环的复杂性体现在总谱中,通过充满活力的管弦乐队和已录制好的磁带音乐的融合创造出许多“块状音乐”。在巴黎的两年时间里,作曲家断断续续地创作了一些电子音乐来烘托背景氛围(如夏天、冬天和蜜蜂等)以及模仿阿波罗的声音。

在该剧上演的三个半小时里,阿波罗的声音最令人难忘:总共出现70余次。然而,这是唯一用电子手段产生的声音,其他所有人物都是用传统的人声来歌唱。在所有以奥尔菲斯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歌剧中,《奥尔菲斯的面具》是最为激进和大胆的一部。不幸的是,正是由于这种激进和大胆使得没有哪家歌剧院有勇气上演该剧。直到1986年,该剧才获得首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