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4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世界中国学大会#世界中国学#上海#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学者这也是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留学欧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吧,毕竟大英博物馆和牛津大学,包括我们许多优秀名家名篇的文学翻译包括汉语言研究,英美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探索。许多时候要认知到这种差距,不要井底之蛙或夜郎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文化解读,能深刻认识到时代的烙印与地域差异,能保持“走出去,引进来”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初心与使命感,这样的学者才能学贯中西和被称为大家,而这个工业化时代,能沉静下来做学问且一直厚德载物的人显然太少了。很多时候我们恨不得,感慨生不逢时或社会大环境,当你真正向内求,从而“见天地,见他人,见自己”,这样,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泪不外流,终是内伤。最伤孩子的不是坏情绪,而是我们阻止他表达内心。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认知情绪,表达情绪,化解或宣泄情绪,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多少人过不好这一生就是一个处理情绪问题,处理不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原生家庭桎梏的关系,人这一辈子说白了就是关系网,感知与觉察大于理性思考与行为。外圆内方,上善若水。
生活随笔《左手抱娃右手天下》断断续续更新了两年,感谢起点网帮我记录和统计,320天,写了34.59万字。这是继我高二高三寒暑假之后写的第二篇中篇小说,每一次记录都是成长。感谢这期间所有的支持与催更[爱心][拥抱]。
QQ邮箱提醒今天爷爷生日,而他早就离开我快七年了。明天老高生日,三天后婆婆生日。因为离得近,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们又在尘尘两三岁时候相继过世,我当时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许多年我对过生日都很排斥,包括自己的。许多童年伤痕被时间治愈,许多新成长又伴随阵痛。所以当我生育教导自己的孩子慎言慎行许多,甚至有一年柏老师专门电话来和我探讨这个问题,虽然说吾日三省是好事,但是过犹不及,保持一份松弛感和难得糊涂,未尝不是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毕竟日子要向前看,真正的悲剧也有喜剧色彩,做人不要太悲观,还是要乐观向阳,这样更容易快乐和幸福。许多时候我都在想,不好为人师是一种美德,为什么我那么多年都拒绝当老师,还有许多高中同学感慨我选择外贸,语文教学少了一位好老师……前两天身在迪拜的Tomaas船长拜托我给他身在英国读书十岁的儿子写信,问我读这么多书为什么不当老师,又回到那个问题……其实我书面表达强于口头表达,这一点有别于尘尘,这也是我坚持让他幼儿园哭闹着也要学习主持课的原因,不是为了走专业,是为了擅长表达情感与情绪,而不是像我一样,一次次在沉默里,在读书和写作过程中治愈自己。每个人都有时代的烙印,有福祉,也有伤痕。这也是我偏爱伤痕文学和反思历史与社会学著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愿我们一直都可以保持最敏锐的观察和最细腻的文笔,不一定歌颂或批判,仅仅是有态度和温湿度来呈现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更贴近真实,更栩栩如生,我觉得,这就是我坚持笔耕春秋的最大动力源泉。
《因父之名》影评:和平,是一个国家给予公民的最大福利。和平的苟且,并非正义的舒张。迟来的公平与正义,到底算什么?!清清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也并非每个时代都可以。每个时代的尘埃落在一个家庭,都可能是一生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