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聪明大脑”炒作的起源

当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早教[1]时,我们自然也很难放松下来。早在1996年,在白宫召开的儿童早期发展与学习会议上,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就把早期学习与大脑发育的紧迫性联系起来:“孩子最早期的经历,他们与父母和照料者的关系,他们的所见、所闻、所嗅、所感,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这一切都决定了他们大脑的发育。”

政策制定者需要为增加教育经费支出寻求支持,他们将一些研究人员聚集到一起,讨论婴幼儿大脑快速发育的“关键期”所代表的有限“机会窗口”。在一次白宫早期发展和学习会议上,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哈里·丘加尼(Harry Chugani)医学博士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发言。[2]此前,他发表了关于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简称PET)研究大脑发育的最初研究成果。丘加尼博士表示:“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是决定大脑日后成长的特殊时期。”他描述了一些“关键期”,即得到某些刺激对促进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时间段。“2岁是视觉形成的关键期。如果一个婴儿患有重度白内障,到2岁左右还没有将其移除,那就为时已晚。那时,会有其他任务被重新分配给视觉皮层,这个孩子就会失明,即便后期通过手术移除白内障也于事无补。”

丘加尼博士称:“通过重复使用,达到一定阈值的神经连接将变得稳固。较少使用的连接则较为脆弱。因此,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我们有独特的机会决定他们的大脑将如何发展……”他描绘了一幅极端的画面来体现我们“雕塑”大脑的能力,暗示了许多技能在其发展的“关键期”就已经固定了。

误导哈罗德和玛莎等父母的,不只有为教育支出寻求科学依据的政策制定者。婴幼儿产品的营销人员见缝插针,争先恐后地用各种广告吸引父母,告诉他们管理孩子大脑的必要性。“养育一个聪明的孩子”是《父母》(Parents)杂志最近一期的封面标题,这期杂志为忙碌的父母提供了“每个孩子都需要的5分钟智力大冲浪”。当然,媒体的动机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让我们买更多的东西。大众媒体对研究成果进行描述时,往往会将孩子大脑发育头几年的紧迫感表述得更加强烈,这样我们才会买更多的报纸和杂志。比如《新闻周刊》(Newsweek)上的一篇文章[3]将婴儿大脑中的神经元比作计算机芯片,其中有些已建立了硬接线,有些还没有预装软件。对于这些“空”的神经元,文章随后写道:“如果这些神经元得以使用,它们就会通过与其他神经元建立连接而融入大脑电路;如果它们未被使用,它们就可能死亡。(字体加粗是为了着重强调——相信家长读者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一阵焦虑感!)是童年的经历决定了哪些神经元将会起作用,促使大脑形成连接回路,就像程序员通过写入语句重新配置电脑的电路一样。孩子经历的事情就像按下的按键,决定了孩子长大后是天赋异禀还是笨头笨脑……”

这种说法给父母带来巨大的压力。很自然地,父母发现自己现在要成为孩子大脑发育关键程序的设计者,这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怎么知道该为这个复杂而脆弱的系统做些什么?于是,育儿市场便站出来为他们提供答案。几乎所有的产品(从玩具游戏到健身课程、器材,从各类故事到婴儿食品),似乎都是专门针对宝宝的大脑发育而设计的。

值得庆幸的是,如果你对这些证据进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父母事实上不必如此辛苦。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造就了喜欢自主学习的孩子——大自然就是这样使我们得以生存。人类从智慧树上偷食了智慧果,从生命开始之初就不断寻找这美味的果实,完全没必要进行灌输式教育(force-feeding)。除非你生活在与世隔绝或极其贫穷的环境中,其他情况下,家庭和孩子所处的日常环境自然会促进大脑发育。父母疼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并在孩子探索环境的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身心健康、适应性强。

请和我们一起探索这些研究成果。你将会明白为什么你可以放松一些,和宝宝一起玩耍,并把建构大脑的工作留给大自然母亲。你会明白,不必把辛苦赚来的血汗钱用来“教育”孩子。

[1] 本书英文原书出版于2003年的美国,作者是在美国当时过度重视早教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讨论的。读者宜对早教秉持客观态度,注意作者反对的是过度早教,而不是早教。

[2] (1998, March). Childhood’s harsh deadlines. Joining Forces:The Magazine, 4–5.

[3] Begley, S. (1996, February 19).Your child’s brain. Newsweek,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