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目的性

  • 一切未预备
  • 4227
  • 1047字
  • 2024-11-24 12:19:03

这世界发生的故事,可爱的还是讨厌的,都是由于目的的不同而发生。

我想养猫,猫不会说话,却可以陪伴你。当然了,我还要考虑另一层次的目的,猫很烦,我很懒,我不想给它洗澡还有铲屎。这就是矛盾,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却没有足够的决心去努力,那这个目的的达成就失败了。

小的时候我会很喜欢呆在一个地方观察小蚂蚁,此刻我就是上帝的角色。当蚂蚁的活动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我就会伸出我罪恶的小手,阻碍它们的活动。未知中有什么?如果真的存在上帝,我想它也是这样的心理。

听完一首歌和忍受别人的吵架噪音,出门悠闲散步和需要走路到达目的地,本质上没有区别,可是目的却是完全不同。无用和有用之间的界限也很模糊,这固然取决于人们内心的想法。当放纵的思想被禁锢在大脑中,痛苦便自然而然袭来,目的就从感受快乐转变为努力获得了。

已经习惯的活动往往不需要目的性,就好比不会有人认为吃饭也需要努力。当一件事变成习惯,我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另一件更需要我花心思去做的事情了。人与人的特质区别也许就在于此,从未察觉到的事会慢慢依附于人的一生。

生存的本能让我们不能逃避有些事。毕竟我们得吃饭,要吃饭就得赚钱,还有一些物质和精神生活都需要钱。不用怀疑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该是现代多数人生活的主要目的。它像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绝非万能,但很奇怪能改变很多东西。

古代诗人写诗的时候想过千年后会有人朗诵解析吗?我想应该是没有的。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他们关注的或许仅仅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还有属于他们未知的命运。远水不解近渴,与其想象那个他们已死的世界,不如好好谋划下一顿饭在哪吃。于是他们的悲欢喜乐就很实际了,逃不出那个圈,但各自的目的都很明确。

面对生活的信心是很重要的,倘若失去基本的自信心,目的性就更无从谈起了。像在一条长河里划船,被河水推着到达的地方只是一片孤独。信念的力量就在于看似毫无用处,却是支撑一个人行使所有目的的基石。

不管走多远,都可以算做原点,而就算只走一点路程,也许就是终点。

如果我只身生活在一个孤岛,恐怕就不用考虑许多大家认为重要的问题了。白天晒网,晚上打鱼。没有人可以聊天,也不需比较,那这和不会思考的动物也没什么区别。但这时,要是存在一个简单的目的,尽管会很难,就足以让我从无际的迷茫中解脱出来。

说得容易,做着很糟。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不止一点点,那怎么办呢?要是我们把玩手机的动力用在了工作学习上,事情就会好办很多。不如少点期望,也许会多点快乐。

让人们获得勇气的,往往不是目的,而是责任。野心的终点是胜利,而责任的终点是共存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