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至善至能

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是最上等的德行,应该和水一样。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但水并不要回报,不与万物相争,不需要存在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总是聚在低洼的地方,即使人们用水清洗最肮脏的污垢,水也欣然接受,从不推辞。

这种无我、利他的特性,几乎和道一样。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其实是有的,水利万物而不争,大道对世间万物的爱,就是“无缘无故”的。

善,每个人都有,就算十恶不赦的恶棍,也有善的一面。但是,“上善”与普通的“善”,区别在于对回报的要求。为了得到更大利益而付出的“善”,是“下善”;为了得到同等利益而付出的“善”,是“中善”;不求利益,没有理由和条件的“善”,才是“上善”。

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厌恶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道。时刻处于善的位置,心胸如深渊般沉静,待人真诚仁爱,说话一诺千金,为政善于精简治理,处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才没有烦忧之事。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算得上“上善之人”。

特蕾莎修女于1910年出生在科索沃,12岁立志当修女,18岁进入修女会,后来被派往印度。当时的印度贫富差距极大,有很多被贫穷和病痛折磨的人,他们如同生活在地狱。

1952年夏,为帮助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收容院”,日复一日地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边、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寻找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给他们食物,为他们治疗,安抚他们的心灵。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者,被誉为“贫民圣人”。特蕾莎修女的德行,就可以说是“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她付出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甚至是没有原则的,她爱朋友,也爱仇敌,爱亲近的人,也爱陌生人。

特蕾莎修女并没有受过多么高等的教育,也没有多少非营利组织的运作经验,但她的大善之德,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能力,让她表现出社会慈善家所具有的“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能力,并为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些企业家相信风水,其实,一个人内心的至善就是最好的风水——只要“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无论住在哪里,就都是居于善地!

很多企业家都知道,领导力其实是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的决策力,是凝聚团队的影响力。但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力生于智慧,智慧生于德行,德行生于大道。当心中拥有接近大道的至真至善时,你才能有更强的能力,才能驾驭更大的事业。

《道德经》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