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而非世俗名利

什么叫庸俗?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是,“一件事情支持的人多了,它就庸俗了”。可是,这个世界的确遵循二八法则,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名利上的成功,不过,真正能取得这种成功的人,总是少数。

但是,又有那么极少数人,认为追求世俗的成功是一件很庸俗的事,他们追求的是生命的大道,对于这些人来说,能够生而为人是偶然又短暂的事情,必须在这短暂的一生完成最重要的使命——不是生儿育女、发家致富,甚至不是扬名立万,而是求道、开悟、接近真理。

在信奉宗教的人里面,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但在老子那个宗教影响并不大的年代中,也有这样一些极少数的人,他们就是老子眼中的“为道者”(当然,也包括老子本人)。

摒弃了异化之学,内心才不会被搅扰。那些对你唯唯诺诺的人,和那些对你呼来喝去的人,难道差别很大吗?人性的良善面与丑恶面,难道离得很远吗?但大家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畏惧。

我的精神如同荒原般开阔,仿佛没有尽头。

世人都喜欢熙熙攘攘地凑热闹,就像去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又像春天登临楼台远眺美景。我却喜欢像一个未开窍的婴儿一样独处,淡泊宁静,让思绪漫无目的地自由飘荡。世人都希望自己富贵有余,我却希望自己扔掉名利!我真是愚人的心肠,看起来混沌无知。世人都很希望聪明,我却追求糊涂。世人都志向远大,我却让自己冥顽不化、鄙陋寡闻。我沉静的样子,好像湛深的大海;我飘逸的样子,好像永无止境。世人都希望所有施展,唯独我愿意顽愚而拙讷。我的追求看起来异于常人,那是因为我非常珍惜大道母体中的养分啊!

由于他们的追求和世人不一样,所以在世人眼里,他们特立独行、不可理喻,但他们甘愿与世人逆向而行,毫不在乎世俗的眼光。

老子在《道德经》第20章中,就描绘了“为道者”的异俗之像,他是这么说自己的:世人都希望自己富贵有余,我却希望自己扔掉名利……世人都很希望聪明,我却追求糊涂;世人都志向远大,我却让自己冥顽不化、鄙陋寡闻。

老子的追求是不是让人觉得很可笑?当然可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嘛。但这是老子的坚持,是他的价值观的体现。为什么老子有这样的价值观?因为他的人生追求和世人不一样。

世人追求业绩、追求荣誉、追求人前显贵,比如回家过年时,街坊邻居都或明或暗地互相攀比,但他们攀比的是德行吗?不,攀比的是谁当的官大、谁开的车贵、谁家的孩子有出息。

攀比所依据的尺度来自价值观,而价值观的背后是人生观,人生观的背后是世界观。

相信成功学,势必计较名利;相信大道,就会追求德行。老子必然是孤独的,否则就不会有孔子的那一声叹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真理和名利同时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如何倾斜呢?这要看观察者的世界适用什么法则,而观察者相信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和行为。所以,知行合一的关键,其实还是在于是否真的相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