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当天的下午,那罗伟斌从省城的大学请假回来了,那罗伟芳也从象山中学请假回来了,其兄妹两人便拜见了罗家禄和罗家寿等人,那家里便又是热闹了一番。
罗伟斌和罗伟芳便向两位叔公讲述了各自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
当罗家禄了解到罗伟芳参加过两次高考、两次都是以数分之差而落榜、特别是两次高考都是亏在英语科目上后,他的脑中则有了想法了。
其实,在当年的当地的山区学校,英语老师数量奇缺、水平也有限,与其他地方的学生相比,当地学生的竞争力往往就是亏在英语的科目上,比如学文科的罗伟芳,她的两次高考,那英语都只是考了40几分。
罗家禄在了解了罗伟芳的情况后,他便笑着说道:“侄孙女、阿芳啊,二叔公介绍个在英国留学的小华侨给你认识,让他来辅导你一下,好么?”
“哦?那当然好啦,二叔公啊,求之不得呀,我的英语如果能提高个十几分,那我最差都能考上中专啦。”罗伟芳看着罗家禄,她在高兴而爽快的应道。
“二弟啊,这还用讲吗,咱的孙辈、阿芳啊,这几年读书高考,可苦啊,若有门路,那你就帮她一下吧。”李雪梅说道。
“二叔啊,那就介绍给阿芳吧,机会难得呀。”罗海龙和曾淑萍也投来了殷切期盼的目光了。
罗家禄望着大家便笑道:“好,这个小华侨呀叫唐德贵,就是那天跟我们一起回来走在后面的那个年轻人,斯斯文文的一个留英学生,他是唐湖村的、是跟我一起在泰国的小华侨……”
这时,罗家禄便介绍起了唐德贵的一些情况来。
原来,罗家禄所说的唐德贵正是当年给林木兰治病的唐湖村的郎中唐景升的孙子,也是河东小学的唐宏亮老师的侄子,唐景升育有唐宏亮和唐宏明两个儿子。当年唐德贵的父亲唐宏明与罗家禄等人同批下了南洋,并且都是留在了泰国,这唐德贵是在泰国出生,是唐宏明的小儿子,才22岁,他聪明过人,现正在英国的剑桥大学留学,他也是令在泰国的这批华侨为之骄傲的侨后代呢……
在这一次的归国华侨中,唐宏明和儿子唐德贵也在其中,在刚回来的那天路上,他父子俩与唐宏亮老师是走在众人之后,此时经罗家禄一提点,大家便还有印象。
屋里的众人、特别是罗伟芳在听了罗家禄的介绍后,便都希望能请唐德贵来辅导一下罗伟芳。
因此,事不宜迟,那罗家禄便在罗海龙的带领下,两人当即便带着礼物去唐湖村拜见了唐德贵、唐宏明及其亲人唐宏亮。
凭借着罗家禄的面子,又由于那唐德贵与罗念祖及罗念国都熟络,所以,那唐德贵在了解了缘由后非但应承,而且随即便跟随罗家禄和罗海龙来到了家里了。
那长相英俊、谈吐文雅、彬彬有礼、斯斯文文的唐德贵在与众人一番客气的寒暄和认识后,他便与罗伟芳走进了房间里去谈学习了。
这两位年纪相差五、六岁的年轻人,在见面后便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了,那一表人才、谈吐不俗、性格随和、身着新潮的唐德贵让罗伟芳感到了羡慕和崇拜,并且又感到了亲切,而那正值17岁的罗伟芳,她完全遗传了曾淑萍及罗海龙的优良基因,虽穿着朴素,但却掩藏不住那美丽的身材和靓丽的青春气息,白皙的肤色配上嘴角的两个小酒窝,看着她那盈盈的笑容,听着她那委婉的声音,便觉得她是一个温柔、娴静、善良的女孩,这也不禁让唐德贵觉得了倾慕和喜爱了。
但此时,那唐德贵更是像在照顾、辅导亲妹妹一样在辅导罗伟芳。
当晚,那唐德贵便在罗家就餐,他直至很晚后才回唐湖村,此后,那唐德贵则常来罗家辅导罗伟芳了。
第二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罗家人全家团聚了,全家人便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赏月过节,这便不在话下了。
至农历八月十六日一早,那罗家禄、罗念祖及罗念国便跟随罗家寿和罗月娥去汕头了,以与在汕头的罗海俊等亲人会面和认识,在途径榕城时,他们五人又去拜见了还健在的表兄弟,其在榕城和汕头的恳亲、观光和旅游,此处就不必赘述了。
也是在这一天,那罗伟斌也返回广州的大学去了。
而罗伟芳则觉得唐德贵的辅导让她受益匪浅,于是,她则在上午回了学校,然后向自己的班主任潘志光老师说明了缘由,之后,她便向潘志光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来让唐德贵辅导。都是为了学习,那罗伟芳所在的又是补习复读班,再加上那潘志光与罗海龙和曾淑萍是什么关系呀?所以,那潘志光便欣然同意。因此,那罗伟芳便在当天下午就又回家来了。
此后的一个星期,那唐德贵几乎天天都来罗家辅导罗伟芳,他便把自己在国外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窍门一一的教给了罗伟芳,这使罗伟芳对英语这门功课的学习那是茅塞顿开,从而也使唐德贵与罗家人混得了滚瓜烂熟……
需要预先在这里交代的是:在不久后的离开故乡时,那唐德贵留了通信地址给罗伟芳,此后两人则不断的在鸿雁传书,在互通学习情况和互相鼓励。在次年,那罗伟芳第三次参加高考就恰因英语提高了20多分,便让她考上了位于潮州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的中文专业。三年后,罗伟芳师范专科毕业,她被分配回了故乡成了一位语文老师。至那时的数年来,唐德贵与罗伟芳每月都在鸿雁传书,后来则演变成了鸿雁传情,期间,那唐德贵又回乡两次,之后,在罗伟芳22岁那年,那唐德贵在英国完成了学业并回到了泰国,之后,有情人便终成了眷属,那罗伟芳便与唐德贵结婚,她也跟随唐德贵去了泰国,成为了当地商会举办的华人学校的一名华文老师。
罗伟芳也因此生活在了二叔公罗家禄的身边,家人及罗家禄等人都无比欢喜。当然,此是后话。
再说此时的罗家禄、罗念祖和罗念国随罗家寿和罗月娥在到了汕头三、四天后,他们三人便返回罗家寨来了。
此后,罗家禄、罗伟杰及罗炳文或在罗海龙、或在过家猫、或在阔嘴牯的引领下,他便带着曾永兴转来的资料逐一的到各村去串联和拜访华侨们,他是在为筹建潘罗大桥的事情在奔波的。
又过了十多天后,按预定计划的当地领导与华侨和侨属的座谈会则又一次在龙头中学举行了。
在座谈会上,各回乡华侨都抒发了各自所见所闻的振奋和赞许,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赞叹和感慨。
而罗家禄的发言则开门见山的谈了想捐建潘罗大桥的心愿。他款款而谈、娓娓道来,既讲述了潘罗渡口的历史及其给两岸人民通行带来的不便,也讲述了两岸人民以及两岸回乡华侨想建设潘罗大桥的心愿,其讲话殷切中又带些煽情,期间竟数次被掌声所打断。
接着,被曾永兴请来参会的县交通局彭局长也趁机在会上发了言,他讲述了建设潘罗大桥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能发挥的社会效益,他说建设潘罗大桥不但能改善两岸人民的交通出行,在拓宽向东南方向的现有的乡间村道的情况下,则潘罗大桥的头尾还可与龙城公路相连,便可使十数公里的乡间村道变成县道而连入路网,则能改善两个公社的三个大队上万人的交通状况,这可是造福当地的极大好事啊……
与彭局长同来的县交通局的李工程师也在会上发了言,他着重讲了在当地建桥的一些技术方案和实例,他说,按照本地都是花岗岩地质及盛产花岗岩石材的特点,参照此前附近的建桥工程实例,那潘罗大桥也必定是石拱桥,而且同类大桥的造价就在35万元左右……
在座的华侨和家属们都在静静地倾听着,他们不时地在点头、不时地在议论,又不时地鼓掌。
这样,在罗家禄的鼓动和领导及专家们的介绍下,在座的人对建设潘罗大桥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了。
自古以来,在当地就有捐资修桥铺路的习俗和习惯。一方面,人们认为自己捐资修的桥或路被千人行万人踏,这便可以使自己转运,特别是可以让自己的衰运被人踏在脚下而得到解除,有去衰运旺好运之说;另一方面,捐资修桥铺路那也是行善积德之举,可以为子孙后代积德,以让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是一种朴素和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你说它迷信也好,你说它热心公益也罢。
所以,在当地,只要有几个人们信赖的善长仁翁起来组织,便往往就可以积少成多、堆土成金,便往往就可以办成一些公益的事业。
也所以,因此前有罗家禄的串联工作,而此时又有当地领导和专家的介绍,那捐资兴建潘罗大桥的动议便被大家一致的接受和通过了,人们当即便纷纷表示要解囊认捐了。
随即,经人们充分的酝酿和推荐,一个由镇民政所协调、由县交通局监管和指导、由各乡各村负责人组成的潘罗大桥筹建理事会便在此时立即成立了。
成立的潘罗大桥筹建理事会共有11人,由罗海龙任会长,由东岸河东大队的唐少平和西岸五联大队的潘志忠任副会长,理事会的其他成员有8人,那罗家寨的过家猫罗锦斌也是理事会的成员之一。
之后,潘罗大桥筹建理事会便马上就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在一个小时的会议后,其内部人员便进行了分工,又参照此前的一些做法,理事会运行的规章制度、账务公开、接受监管监督、号召大众捐资的倡议书等等一整套的事宜便被搞出来了,跟着便由罗海龙在会上进行了宣读。
在罗海龙宣读完后,便以大队为单位由人们进行讨论、补充和充实,随即再按收集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定稿。
此时,人们在提意见、出主意的同时,更还以村为单位,人们便已纷纷开始在向理事会认捐出资了。
于是乎,当天的座谈会似乎便变成了潘罗大桥的筹建捐资会了。
罗家禄负责泰国华侨的捐资收集工作,他首先带头认捐了人民币5万元,王会长是负责马来西亚华侨的捐资收集工作,他也带头认捐了人民币3万元,而其他的华侨则在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分别认捐了5千、或8千、或1万的不等的捐资额,经统计,华侨们当即就共认捐了23万多的资金了,罗家禄和王会长马上便把认捐名单整理成了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了理事会,一份自己留底以待回南洋后再接受各人的捐款。
家属这边,众人也纷纷在以村为单位向理事会成员认捐了,那罗家寿认捐了1000元,罗海龙认捐了500元,过家猫和阔嘴牯各认捐了300元,而其他人也在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多的认捐了300、或200元不等,少的则认捐了30、或50、或100元不等,经统计,家属这边共认捐了2万多元。
这样,在当即便筹资到了25万多元了。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代初,那时的钱可是十分值钱的呀,当时有编制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是36元,黑市的猪肉每斤才卖1块2毛钱,蔬菜每斤才卖4分至1毛钱不等,那时没有编制的建筑工人,小工的工资每天才6毛钱,大工的工资每天才8毛钱,师傅的工资每天才1块多钱,若有活干,那大家还要抢着干的呀,这比较一下现在的物价便可想而知了,所以,那时建一座横跨两百多米河道的石拱桥也就只需35万元左右。
罗海龙把汇总的认捐名单和金额拿给了曾永兴和黄文清等领导看,他又与理事会的各个成员交换了意见,这时,众人都点头微笑了,大家的脸上都涌现出了无比兴奋和感激的神情来了。
随后,罗海龙在会上公布了认捐的名单和金额,之后,他说道:感谢在座的华侨和侨属们的信任及支持,理事会将会尽快到银行设立账户,以等待各方捐资的到位,然后便要开展实质性的建设工作,同时,理事会将会好好节俭的用好这批钱,理事会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望,理事会将在上级的监督、协调和帮助下,一定会积极的把潘罗大桥尽早的建起来……
这时,众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了。
那泰国的罗家禄和马来西亚的王会长又表示,刚才的这批华侨捐款只是在场的这批华侨的捐款,将来在回到南洋后,华侨们会将故乡的情况带到南洋去,他们还将发动没有回来的新老华侨们来捐款,以为故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时,众人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了。
县交通局的彭局长也表态了:县交通局将组织有关的技术力量,将尽快开展潘罗大桥的测量、定址、勘察和设计等有关工作,这些相关工作都是由国家的相关事业单位来完成的、按现时的体制都是不收费的……
众人听后,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来。
接着,便由当地的父母官黄文清讲话,他激动地感谢华侨们促成了潘罗大桥的筹建,然后,他又怀着崇敬的心情感谢华侨和乡贤们的慷慨解囊,他表示:他一定会协调好各有关部门,会全力支持、协助理事会开展潘罗大桥的建设。他说:余下的资金缺口,一是除刚才罗会长和王会长的继续在南洋筹集外,二是要动员和宣传,也可由当地的民众筹集一部分,三还可以把倡议书通过有关的家属寄给相关的港澳同胞及身在其他国家的华侨们来筹集。等将来的潘罗大桥建成后,将刻碑留名,以让为此做出贡献的华侨们和各方的善长仁翁们流芳百世。作为当地的领导,他向在座的华侨们和当地的善长仁翁们先鞠一躬……
随着黄文清的鞠躬,众人又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来。
最后,则由曾永兴作总结讲话,他情真意切地再次感谢了在座的华侨和当地的善长仁翁们的慷慨解囊,跟着,他便讲述了罗家禄等华侨为促成此事的辛劳付出,他感谢华侨们既捐资又出力,然后,他也表态:县侨办一定会全力的支持、协助理事会建设潘罗大桥,其中的涉及到的要同各国华侨的联系,涉及到的有关捐资资金的出入境等等的事宜,县侨办都会与上级及相关单位进行汇报和沟通,以给予方便……总之,从今天开始,潘罗大桥的建设就已经是被提到议事的日程上来了,这又是一件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大喜工程……最后,他说道:祝愿潘罗大桥早日开工、早日建成,祝贺亲爱的侨胞和亲人合家团圆、合家欢乐!祝愿亲爱的侨胞们恳亲、观光、旅游的行程愉快、顺利、平安,祝愿大家合家欢乐、身体健康!
曾永兴讲完后,众人的雷鸣般的掌声那是经久不息。
至此,座谈会便结束了,但是,人们却久久都不肯离去,众人都带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还在互相握手、拥抱和交谈,场面是既激动、热烈而又情意缠绵……
从座谈会回到家后,罗家禄便把准备修缮祖屋及祖坟的钱交给了罗海龙。
此后,罗家禄的心情便彻底的舒坦和放松下来了,因为这次回乡的所有心愿都已经实现了,这时的他才与李雪梅等亲人享受起了家里悠闲的温馨生活来,一方面,他带着罗念祖和罗念国随李雪梅一起去探访罗海燕,另一方面,他又继续与村中的老者闲聊叙旧,这便让他在故土度过了一段十分快乐惬意的时光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在华侨们回到故乡的二十多天后,他们便到了预定的返程、离开故土的日期了。
在这天早上,罗家禄、罗念祖、罗念国、罗伟杰、罗盼东、罗炳文、罗思乡在各自全家亲属的欢送下,他们带着茶叶和花生糖等故乡的各种土特产便依依不舍地登上了上级派来的旅游大巴,便与其他华侨们一起离开了故乡,然后出省城广州,接着再坐飞机返回了南洋去了。
可以这么说,罗家禄这批华侨的回乡,不但让华侨和其亲属们高兴,而且还让当地的行政组织高兴,另外,由于促成了潘罗大桥的建设,所以,也让当地的其他老百姓都高兴。一阵“东南风”,让华侨和其亲属重拾了亲情,也让华侨宣传、推介了当地的社会状况,还让当地的其他老百姓享受到了后来建成的潘罗大桥所带来的实惠和方便。
当地乃是一个侨乡,故乡的亲情和乡情无时无刻无不牵动着华侨们的心,绝大多数的华侨都是爱国爱乡的,都是热爱和留恋故乡的,比如当地的龙头中学也是1940年代的华侨们回来捐建的,华侨们对当地的公益建设一直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对于1980年代初期来说,华侨们的生活和经济状况普遍都要比国内的当地人好,所以,华侨和其家属一般都得到了人们的羡慕,当地很多的公益设施那也是多由华侨们来捐资建设。
但是,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在数十年后,国内当地人的生活和经济状况却慢慢地反过来要比华侨们的好得多了,这时,故乡的亲属们在出国到华侨们的所在地旅游时,也反过来在帮助和照顾华侨们的生活,亲情就这样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轮换中延续着。
罗家禄这批华侨自此以后便像是走亲戚一样经常的回乡,在后来的潘罗大桥开建后,罗家禄又带着这次未回来的其他华侨或其后代们回来,在潘罗大桥竣工通车时,罗家禄也带着一班华侨回来参加了竣工通车仪式。
后来,在十数年后,那罗家禄在泰国终老,这时,对于侨二代的罗念祖几兄妹及其后代来说,那他乡也就成了故乡了,所以,罗念祖几兄妹既为了能遵行罗家禄的遗嘱,也为了能安慰自己及其后代对逝者的感情,便把罗家禄的一半骨灰葬在了泰国,而把另一半送回了故乡、安葬在了家族墓地。
当然,所有的这些都是后话,请你关注后述。
而欲知后来的潘罗大桥的建设情况怎样?请看下章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