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喜事新办结良缘(3)

至当年的八月份,罗家的筹备事宜就已经是准备得七七八八、可谓是基本就绪了,也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罗家福便拿着曾淑萍的出生庚帖以及罗海龙的出生时辰,他到了龙头镇的黄一仙家里、让黄一仙挑了食甜送茶包的吉日,经黄一仙的一番掐算,这日子就定在了公历的九月初。

罗海龙把这吉日告诉了何小红和曾淑萍,何小红那是万分的欣喜,然后,她便着潘志光写信,把这个喜讯以及曾淑萍的婚期和罗海龙的情况等信息告诉了在上海的潘志鸿。

同时,罗海龙也写了信,他把自己的婚期等婚讯情况告诉了在汕头的三叔罗家寿和三婶罗月娥。

随后,曾淑萍与罗海龙又跑到了曾家寮,也把吉日告诉了王细花等人,曾家的众人闻讯后也都欢喜异常。

接着,曾淑萍与罗海龙又去找了大哥曾永兴,其两人央求曾永兴能为其购买些香烟等紧俏的商品,以在婚礼上孝敬有抽烟的男长者。

时年,那物质是极度的贫乏,什么东西都要凭票证购买,就连那香烟也是很难在市面上买到。

一直以来,那曾永兴的原则性都是很强的,他不会轻易地为亲属走后门违规办事,但是,在这一次,在唯一的亲妹妹曾淑萍面前,他破例了。曾永兴便联系了熟人,他通过人脉关系,便在县里的商业局为罗海龙购买到了5条香烟,分别是丰收.牌、黄金.叶牌和大前.门牌,这在当时来说,那都是上等的国产香烟了。

在不久后,那潘志光便接到了潘志鸿寄回来的回信和一张10元钱的汇款单了,潘志光把信的内容读给了何小红和曾淑萍听,潘志鸿在信中写道:

欣闻我萍妹将定亲结婚的喜讯,获悉我萍妹终有归宿了,我甚是欣慰。据志光信中所述,男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能深得我萍妹和各位父老乡亲的中意,因此,我也十分高兴,衷心祝愿我萍妹能够获得称心如意的爱情和终身的幸福。萍妹自小与我一起长大,历经逃荒困苦,亲如亲兄妹,她在家照顾、侍奉我妈,我深表敬意和感激,现寄上10元,略表为兄之心意,以让我妈为其置办部分嫁妆。由于工作繁忙和家庭诸事烦琐,我无条件回乡参加我萍妹的婚礼了,请我妈和萍妹等诸位见谅……

何小红听后,她便皱起了眉头了,但她并没有吭声。

那曾淑萍听后,她却在很淡然地轻说了一声:“哦,谢谢我哥,他还算有我的心。”

而潘耀文、潘耀华、王丽珍、孙美莲、娟嫂和陈慧芳等人在后来知道后,大家便也不以为然,众人都认为潘志鸿不回来,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另一边的罗海龙,他也收到了罗家寿的回信了,三叔罗家寿和三婶罗月娥闻讯后,那是万分的高兴,两人说,罗海龙是他们在故乡的唯一的侄子,是其父罗金水传下的在故乡的唯一的孙辈男丁,又是长孙,而且罗海龙是罗家寿自小呵护着长大的,而罗月娥则是在罗海龙逃荒到三河坝时爱惜、照顾过罗海龙的,一方面既是叔侄情深,另一方面,罗家也是在数十年来都没有办过喜事了,所以,也要为罗家助兴,因此,在国庆节罗海龙大婚时,那罗家寿和罗月娥将率领儿女们回乡参加罗海龙的婚礼。

罗海龙、罗家福和李雪梅看过信后,三人的心中便大喜。

此后,罗家福便到国营的龙头糖果厂订了用于定亲食甜的五色糖,罗海龙则利用自己在河东大队民兵连与食品站的人熟的关系,也订好了自家两头猪出栏宰杀的日子,曾淑萍和何小红也在着手置办手帕、红矮凳等嫁妆料(唉!一个木匠师的后人,此时也要到市面购买红矮凳了,那潘耀辉精湛的木匠手艺在他死后就已经失传了),那王细花也在准备着礼物,罗家、潘家和曾家的人都在分头准备着。

此时已是1962年的秋季了,那三年困难时期的饥荒也已经是逐渐地过去了,虽然物质还是极度的匮乏,但在罗家和曾家人通过相关的人脉关系以及在罗海燕婆家人的一些资助下,凡事也就基本准备就绪了。

在到了担糖果食甜定亲的日子,那罗家人便从龙头糖果厂买回来了一百五十多斤的五色糖,然后又用报纸分包成所谓的茶包,之后又在茶包上贴上了红纸,又留了部分散装的,最后便按此时的礼节,由罗海龙和罗德顺、罗晓光等人带着聘金把一半的五色糖挑到了潘家。

据数十年后的我奶奶曾淑萍说,当时罗家给潘家的聘金是6元6角6分钱,是六合的好意头,这钱还是我奶奶曾淑萍跟我爷爷罗海龙一起去打鱼赚的呢,呵呵!当时的人啊,是多么多么的纯洁啊!也许这才是叫做重情不重财啊!

何小红等潘家的人在接了罗家的聘金和糖果茶包后,她回了礼,然后,她便又着人与曾淑萍一起,又把大部分的糖果茶包送到了曾家。

在此后的数天,潘家和曾家又把糖果茶包分送给了众亲朋好友,而罗家这边也把糖果茶包分送给了一众亲朋好友们。

那接到糖果茶包的亲朋好友们,随后也买了礼物,便各回礼送到了潘家、或曾家、又或是罗家。

接着,罗海龙与曾淑萍两人便到龙头公社的民政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当两人拿着结婚证书从公社的民政所出来时,便见那结婚证书上写道:

罗海龙,男,26岁;曾淑萍,女,25岁,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

这结婚证书就像是一张金红色的奖状一样,正上方是六面五星红旗,左右各三面,中间是用闪闪发亮的一颗大红星连结着,结婚人的姓名、性别和年龄是用钢笔字填写上去的,而其他字则是模板印好的,左右上下四周的边缘还有麦穗和石榴等吉祥的彩色图案做装饰,右下角则是当地公社的大红印。据说,这样的设计意味着:结婚新人是新中国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革命青年,麦穗寄托着国家和百姓对丰收的愿望,也有期望新人要艰苦奋斗共创幸福的愿望,而石榴则代表着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祝福。

此时,曾淑萍看着自己的结婚证书,她便在对着罗海龙说道:“哎呀,我好像是得奖了领了奖状一样,这跟你当年获得劳模的奖状是不是一样的?”

罗海龙笑道:“那当然啦,是老天爷可怜你,把我奖给你了呗。至于当年的劳模奖状嘛,跟这差不多吧,只是我都不知把它丢到哪里去了。”

曾淑萍说道:“哦,这张奖状呀可要保存好,可不能丢了,听说可以凭它去大队领6尺布票呢。”

罗海龙笑道:“对,没错。萍啊,哈哈,有了这张奖状,你可就是我名正言顺的老婆了喔,咋样?今天晚上可以跟我睡了吧?”

那罗海龙就像一个嘴馋的小孩一样在看着曾淑萍。

那曾淑萍却笑道:“想得美,不到十月一日我都不跟你睡……哈哈,你又像一只哈巴狗一样了呀……”

罗海龙撅嘴笑道:“嘻嘻……我就是嘴馋的哈巴狗,现在就想亲自己的老婆一口了……”

罗海龙说着便把一只手搭在了曾淑萍的肩膀上,他想把曾淑萍搂在身边。

曾淑萍娇嗔道:“去去去,在大庭广众之下……走啦。”

说完后,曾淑萍用手轻轻地捶了一下罗海龙的胸脯,然后,她拉起了罗海龙的手,两人便甜蜜地在往家的方向走去。

在第二天,两人便凭着结婚证到各自的大队里去办理了手续,各自领了6尺的布票,之后,两人便各购置了一套结婚用的新衣服,随后,又把曾淑萍的户口从潘家村迁到了罗家寨。

在办妥了这些事后,转眼间,那结婚的日子便临近了。

自古以来,在当地的女孩出嫁当天的陪嫁嫁妆中,都没有送床的习俗,这不知道是出于怎么样的顾忌,因此,在父母的安排下,那罗海龙便叫了堂兄弟罗晓光、罗晓辉和罗晓明,他们便提前到潘家把那张大床搬了过来,李雪梅也把家中的左上房收拾整饰成了婚房,然后在婚房里把床架好,床上的新蚊帐、新被、新枕头等一切用品都是李雪梅新买的,这样,这一切便准备就绪了,另外,家里的前前后后也收拾打扫整饰了一番了。

至9月29日,罗家的大门便被贴上了大红对联,屋里屋外也贴上了大红的双喜字,李雪梅又请田秀英等叔伯妯娌到家里来帮忙,众女人便一起做了很多的将用于回礼的红桃粄等各种粄食,此时,家里便呈现出了一派喜庆祥和欢乐的景象了。

傍晚,家中的一头猪被送到了河东大队的供应站,之后,便在第二天(9月30日)清晨被屠宰,经过秤,净肉160多斤,除了70%交公,拿回来了50多斤的猪肉以及全部的内脏猪杂。

上午8点多种,罗家着罗德顺、罗晓光、罗晓辉、田秀英等人担着40斤的猪肉、20多斤的鱼、还有鸡鹅鸭等各数只以及其他的食品到了潘家,这就是所谓的酒水了。

到了下午,罗德顺、罗晓光、罗晓辉、田秀英等人带着潘家的回礼返回来了,据其说,那住在镇上的曾永兴和陈冬梅带着孩子们来潘家赴宴了,而住在曾家寮的王细花以及曾永旺和张红荷也带着孩子们来潘家赴宴了,曾家人全都来了,还有那曾永富、曾永贵、曾永祥等曾淑萍的几个堂哥也带着孩子来赴宴了,潘家总共摆了5桌宴席,那曾家人几乎占了2席了,曾家人完全认识到了这兄妹分离是父辈造成的,众人便放弃了旧礼仪的一些观念的约束,因此,大家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来潘家为曾淑萍助兴了,其场面虽小,但参宴者人人都是欢欢喜喜,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与大红对联和大红双喜字交辉相映,乐也融融。那王细花和曾永旺还将在当天的晚上在潘家留宿,以在明天为曾淑萍送嫁,因此,那最开心的莫过于是曾淑萍了,那曾淑萍的笑脸呀就像是盛开的鲜花一样,她整天都在灿烂的迎风招展。

也是在这天的下午,那罗家寿和罗月娥带着5个子女也回到了罗家寨了,这5个子女是15岁的大儿子罗海俊、13岁的二儿子罗海杰、10岁的大女儿罗海英、7岁的二女儿罗海清和4岁的小儿子罗海雄。

罗家寿一家7人刚进屋,那罗海燕和杨健聪也带着11岁的大儿子杨光、9岁的二儿子杨亮和4岁的女儿杨柳进门了。

此时,那罗家便热闹起来了,屋里便开始人声鼎沸、充满了兴高采烈的欢声笑语了。

在此之前的数个清明节,那罗家寿曾经带着大儿子罗海俊和二儿子罗海杰回来扫墓,但那都没有这一次的人齐,在这一次,那罗月娥和罗海英、罗海清及罗海雄还是第一次回到罗家寨,更是罗月娥与罗海龙、罗家福和李雪梅自三河坝分别10年后的再次相见,所以,那意义和感情便又更是非同一般了。

同时,这一次又是与罗海燕的一家人的初次见面,所以,那罗家可谓是大欢喜了,可以这么说,是自十数年前逃荒后、是自数十年前罗金水死后的罗家的大喜事、大欢喜了,因此,乐得那罗家福、罗家寿和李雪梅等人啊那是无比的欢欣雀跃,包括堂兄罗德顺、罗德利和罗德安他们呀,那也是笑得呀见牙不见眼了。

在一番招呼以及吃过卵菇惜圆等点心后,那李雪梅便安排床铺给亲人们休息过夜,罗家的各个房间是自十数年前逃荒后的首次住满了人、充满了人气,自家屋里住不下了,那部分人的床铺便被安排到隔壁的罗德顺、罗德利和罗德安等人的家里,由堂兄弟罗德顺他们腾出床位来协助解决。

至傍晚,家中的另一头猪又被送到了河东大队的供应站,以在第二天清晨屠宰。

到了晚上,罗家自家开宴数围,全家人便在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用餐。

在晚餐后,村中的罗家寿的发小们又纷纷地过来与罗家寿叙旧,这时,那罗家寿的身份是汕头某航运局的航运科科长,人们见罗家寿事业有成,他有职位又有地位,再瞧那带着五个孩子的罗月娥,她生相端庄典雅、笑呵呵的脸容红润而靓丽,见她性格开朗大方、贤良淑德,又能随和的与众人相处,更见其5个子女又个个生相俊俏聪明伶俐,因此,大家便都羡慕和赞叹不已。

男人们在聊天喝茶,李雪梅、田秀英、罗海燕等女人们则在料理准备着第二天的婚礼等事宜。

在这一天的晚上,聊天的、准备工作的,罗家家里的人都忙忙碌碌也热热闹闹。

第二天便是10月1日国庆节了,便是罗海龙结婚的日子了。

一清早,罗德顺便到河东大队的供应站去监督宰猪,这一头猪经过秤,净肉200多斤,除了70%交公,自有60多斤,由于有此前的与某负责人的私下灵活的通融商议,结果又用牌价再回买了40多斤,因此,罗德顺便带回来了近100斤的猪肉以及各种猪杂。

在早餐后,罗家寨的几个土厨师们就就位了,他们便开始烹煮宴席的菜肴了。田秀英等女人们也做好了迎接新娘和亲朋好友们的准备了,那罗晓光、罗晓辉、罗晓明等8人也在准备前往潘家接新娘和搬嫁妆了。

罗家人便已经做好了一切充分的准备了。

而在潘家,那送嫁的人以及嫁妆和人们回礼所送的礼物也已经早早地就被准备就绪了。

那送嫁的人有娟嫂、陈慧芳、潘桂花、曾永旺、潘耀文和两个同庚姐妹,众人分任叔婆、叔姆、满姨(小姨仔)、新舅舅、叔公和姐妹等角色,加上新娘则刚好为8人,众人也都已经梳妆打扮完毕了。

潘耀文、潘耀华、孙美莲、王丽珍、潘志忠、潘志光、潘志豪等人还在反复地检查着大衣柜和梳妆台以及人们所送的放在大红箩筐里的礼物等等,并一一的贴上了红纸。

在曾淑萍的闺房内,何小红和王细花正在细细地、一梳一梳地帮曾淑萍在梳妆打扮着,两人一边在梳一边又在说念着吉祥祝福的话语,两位母亲再次把自己满腔的爱护倾注在了曾淑萍的身上,潘桂花和两个同庚姐妹也在旁边陪伴着,众人就像是镜子一样,在照看着曾淑萍的装束,房间里不时也传出了一阵阵的愉快的笑声。

突然,巷口传来了一阵阵的鞭炮声了,便知是罗家接新娘的人来了,那娟嫂便在巷口把罗晓光等人迎了过来。

进门一阵招呼,又喝了一泡茶后,送嫁及接嫁的人便出门了,又在一阵鞭炮声中,曾淑萍和挑着大红箩筐的娟嫂等送嫁的8人走在了前面,罗晓光等8人则担抬着嫁妆走在了后面,一行人便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徒步向村南的砾石路走去,在向渡口和罗家寨的方向走去。

看着送嫁、迎亲的队伍远去,那王细花和何小红激动得泪流满面、热泪盈眶,两人转身在相拥而哭,这可是两位母亲幸福、激动的泪花啊!特别的是王细花,她流着满眶的热泪在欢笑着,想想当年,是王细花的谎言,才留住了曾淑萍的性命,也是何小红的一把屎一把尿、一口汤一口水才把曾淑萍养大,如今,曾淑萍出嫁了、成家成人了,这有多少的悲喜、多少的心酸,便一起涌上了两位老人的心头了,使她俩百感交集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送嫁、迎亲的队伍到了渡口,那渡船的艄公刚才听到鞭炮声后,他便撑住渡船已经等待在了码头边了,当地人都有自觉谦让喜事优先的高尚品德,来往的人们便纷纷在旁驻脚,并在观看这一行送嫁、迎亲的队伍小心谨慎地上船,在谦让他们优先过渡。

在过了渡后,便是罗家寨的地头了,在东边渡口下游一百多米便是罗家寨了,人们便又小心谨慎地下了船,然后又欢快地踩着沙滩上的细沙向罗家寨走去。

那罗家寨的深懂礼仪的女人代表之一田秀英,她在听到龙江对面的第二轮鞭炮声以后,便知道是新娘启程了,于是,她便准时地到村北路口等待,此时,见送嫁、迎亲的队伍走来,她便迎了上去、接过了娟嫂肩上的大红箩筐,然后,她再与大家欢颜喜笑的向村中走来。

村中的父老乡亲们见了送嫁、迎亲的队伍,又见罗晓光等人担抬着大衣柜、梳妆台等嫁妆,便都在好奇地注目观看,人们见那大衣柜和梳妆台都是用厚实的古木做成,而且做工又是那样的精细精湛,便都在啧啧啧的惊叹潘家如此的大方,送了如此大的嫁妆。要知道,在1960年代,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嫁妆中若有大衣柜和梳妆台,那便是十分的了不起了。

罗家的门楼外又响起了一阵阵的鞭炮声后,众人便把新娘迎进了新房里了,此时,罗家家里人人喜笑颜开,那罗家福和李雪梅乐开了怀了,特别是罗海龙,他更满脸都是春风荡漾了。

随后,罗家福和李雪梅领着罗海龙、曾淑萍及罗海燕,罗家寿和罗月娥则领着五个子女,这是属于罗金水和林木兰传下的一族后人,众人便在天井坪面对八仙桌上的祭品燃香祭祖,在告慰先人。

礼毕后,田秀英把李雪梅煮好的一煲莲子、花生、百合、红枣、鸡蛋糖水端到了新房里,她招待起了新娘曾淑萍和潘家送嫁的众人,这糖水入口,大家便无不啧啧称赞。

要知道,这莲子、百合是罗月娥从汕头带回来的,数量不多,这在龙头当地是买不到的,李雪梅便把它加上花生和鸡蛋煮成了糖水,以用于招待新娘和潘家贵客,它既是稀有食物,又有早生贵子的意头。

此时,罗家家里已经来了很多的亲戚了,罗海龙的舅父李雪峰和李雪松带着舅妈和表兄弟们来了,虽然榕城的舅公们都已经过身了,但也来了几位表叔表伯表哥表弟,接着,那罗海燕的家公家婆杨育达和何秀芬等也来了,罗海龙在河东大队民兵连的领导和朋友们也来了,人们都喜气洋洋、都来见证和助兴罗海龙与曾淑萍的婚礼。

中午,罗家开宴15桌,除了宴请各处亲朋好友外,还宴请了村中的各位叔公叔婆等长辈,那母舅李雪峰和李雪松分坐在左右上位,罗海龙与曾淑萍在向各宾朋敬茶敬酒,宴席中欢声笑语自不在话下了。

餐后,曾淑萍向罗家福和李雪梅敬茶,此时,她改口称罗家福为“爸”,称李雪梅为“妈”,这又乐得那罗家福和李雪梅呀在哈哈的开怀大笑,两人满脸都是惬意满足的表情,随即,两人封以红包给曾淑萍。

随即,曾淑萍又向各位内亲外戚的长辈们一一敬茶,他们也一一的封以红包给曾淑萍,曾淑萍又向来参宴的内亲外戚的小孩们派以小手帕。

这样,新娘曾淑萍便算是与罗家的亲人们见过面、互相的认识了。

至下午,李雪梅、田秀英又向外戚们以及送嫁的人们回礼,亲朋好友们便相继的离去,只有罗海燕带着杨柳留了下来,而送嫁的人中也只有那娟嫂留了下来,按风俗,那作为叔婆的娟嫂是留下来陪曾淑萍应对晚上的闹洞房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续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