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现代诗20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927年,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到上海松江避难,藏身在好友施蛰存家中。一见钟情,他爱上了好友施蛰存年仅18岁的妹妹施绛年(比他小5岁)。当晚,他写出了《雨巷》一诗。这首诗当年就被称为“天下第一爱情诗”,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那种欲语还休,欲罢不能的情境,被浸入在烟雨濛濛,纸伞飘飘的意境里,表达得特别优美,特别悠长。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里录下的起首四句被视为神来之笔,我觉得“轻轻的”是这首诗的诗眼。整首诗里有许多意象,云彩、金柳、夕阳、波光、水草、彩虹等,但诗人成功地把它们捏成了一个完整的惆怅而优美的意境,评论家说这是意象叠加的范例。与此相比,戴望舒《雨巷》的意象就比较单一(雨,巷,伞,丁香),表达得更淋漓尽致。所以我逆公论而行,把这两首诗的排名调换了一下。其实,在徐志摩的诗里,我之所以更喜欢《雪花的快乐》,也是因为它的意象单一(雪花)及其造成的意境被写透。但无论如何,这首被许多人视为现代第一诗的《再别康桥》,对意象的集合做到了极致,更有榜样的意义。
3.上海之歌(林语堂)
我歌颂这著名铜臭的大城,歌颂你铜臭,与你油脸大腹青筋黏指的商贾。歌颂这搂的肉与舞的肉的大城,有吃人参汤与燕窝粥的小姐,集然吃人参汤与燕窝粥,仍旧面黄肌瘦,弱不胜风。歌颂这吃的肉与睡的肉的大城,有柳腰笋足金齿黄牙的太太,从摇篮里到土坟中永远露著金齿黄牙学猴孙“嘻!嘻!嘻!”一般的傻笑。
林语堂是民国时期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林语堂传》作者钱锁桥把林语堂丶鲁迅和胡适合称为“中国现代思想的三个坐标”。他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和《啼笑皆非》被推为其代表作。但一些评论家认为,实际上他最好的作品是散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代汉语中的“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创造性地从英语翻译引入的。而且他以身作则,把幽默变成了他的精典风格。他这篇散文诗《上海之歌》充满了幽默和灵气,令人捧腹,令人沉思,是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4.《野草》题辞(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鲁迅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至少在中国大陆和西方一些汉学家眼里。这篇散文诗最初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38期。这篇题辞是理解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全部作品的纲:《野草》是作者心情矛盾的产物:旧的思想死亡了,新的思想尚不十分清晰。但《野草》感知到了一个伟大力量的存在,预见到了一个新的光明的到来。
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舒婷赞颂祖国,这是一个早已被写滥了的“官题”。但女诗人没有用官话来写,而是用了一系列叠加的新颖的意象。有一点很有意思:这首诗用第一人称来写,而祖国是“你”。但这个“我”是虚我,不是舒婷本人。实际上,这是个集合的“我”,是“我们”,即“祖国的子民”。这是一个根本的意象。这首诗层层叠进,每段最后的一“叹”,一节节把诗情推向高潮。堪称现代最佳可诵诗。
6.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跟大陆朦胧诗派一样,她的诗歌成熟季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稍后,在诗和书已经开始不吃香的年代,她的诗集居然一度能成为畅销书,堪称奇迹。许多人编的中国现代诗歌选集里,她入选的诗篇最多。关于这首诗,有人这么评:这首诗富有真情美,娓娓道来却饱含诚挚。诗中将“我”这个抒情主人公幻化成一棵树。它的意象单纯而又新颖。这棵“树”是诗人情绪的流动与飞扬,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7.笑(林徽因)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旋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有人说:徐志摩喜欢她的质朴纯真,金岳霖崇拜她的温暖如春,梁思成为她发痴发狂。她迷倒了一个民国。其实,不光是她的人,她的诗也足以颠倒众生。据称徐志摩是在她的诗的刺激下开始写诗的。把“笑”作为一首诗的主题,本身就很出格。女诗人没有说这个“笑”的主人是谁,留了一个蒙娜丽莎之谜,但这“笑”描绘得是那样的生动可人。把一个虚中有实实里有虚的主题写得如此可爱,却又那么让人难以捉摸,非天才莫办。林徽因的诗写得极美。也可以说有些唯美主义色彩。同样经常入选精品选集的还有《你是我的四月天》。
8.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梁实秋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从诗歌艺术上看,台湾诗人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乡愁》是余光中最著名的诗。语言很朴素,很简约,很叙事,但意象很独特,很抒情。是所有现代诗歌精品选集的必选之作。
9.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被称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或“童话诗人”。我宁可选择后一个称呼。他的许多诗确实写得很美,尤其是那些有童话色彩的诗。即使你读不懂它,却也会被它的美迷住。可惜的是,顾城的结局很悲剧,有人说他死得很自私,让人不齿,但也有人为他辩护,说他就是没有长大。有一点可能是真的:他始终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就没有走出来过。童话诗人的这首诗只有两句,但在同时代的大学生和年轻人中无人不晓,成了经典格言。
10.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朦胧诗派说是起源于食指(郭路生)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也被称为那时期的“地下诗歌第一人”。其他朦胧诗人则起步于70年代,或更晚。北岛是后来居上,成了朦胧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期朦胧诗人相比,他具有更为清醒的思辩特征。但他的许多小诗也写得极美。《回答》写于1976年。这是北岛最著名的作品,有人说:这首诗,当时的许多读者都能倒背如流,影响之大,无出其右,而他此后写的诗作,影响力能超越这首诗的,也难再有。杨景龙教授评论说:《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