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本书之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外宣传无小事,翻译工作莫藐视;为了国家树形象,促进交流做好事”,丁衡祁先生(2004)的总结可谓精辟,既概括了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与目的,也道出了外宣翻译在整个对外传播与宣传工作中的关键性地位与作用。因此,我们的外宣工作者与研究者有必要去重新审视过去外宣工作的思路方法,深刻反思外宣报道的实践流程,认真总结外宣翻译的经验教训,科学认识并准确描述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而为改进外宣翻译质量,提升外宣工作成效和架构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奠定前提与基础。

本书试图建构并描绘出探索外宣翻译的完整体系,更好地带动外宣翻译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实际成效,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正面积极的国际舆论与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换言之,本书课题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国家对外宣传实际工作的需要,因而具有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与此同时,开展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建构探索还是提升外宣翻译的关注深度,强化外宣翻译研究的学科地位,进而为提高外宣效果与文化软实力建设创造条件的必要举措。据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名誉院长柴明颎教授透露:“根据国际上的粗略统计,目前90%以上译者所做的都是非文学类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非文学类翻译的量日长夜大。”详见《文汇报》记者对柴教授的采访,参见记者樊丽萍题为“经过‘结构转型’的翻译行业,期待公众用新眼光看它——该重新定义‘翻译大师’了”的报道,刊于2010年3月24日《文汇报》第1版。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平常所从事的翻译工作就是非文学翻译工作,这些工作本身就是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部门的外宣翻译工作,是为该领域、该行业与该部门的公共宣传与外宣传播而服务的,就是大外宣背景下的外宣翻译工作。大外宣从业人员主要从事的是非文学类翻译,“文学翻译只是偶尔练笔的一种方式,靠它生存者少(黄忠廉、李亚舒,2004:vi)”。

然而,与大外宣中非文学类翻译占据90%以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于不足10%的文学翻译的研究兴趣远远超出对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的关注度。据笔者对中国知网“文献”栏目下选取“主题词”为唯一检索条件的检索结果来看,截至2020年8月31日,以“文学翻译”为主题词的研究文献检索结果高达20 430条,而以“外宣翻译”为主题词的研究文献检索结果却只有2 795条,两者有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可能是人们习惯上只把文学翻译视作孕育翻译大师的土壤,故对其趋之若鹜,而包含外宣翻译在内的非文学翻译却都有“雕虫小技”之嫌,似乎都是一些简单语言转换技巧的运用,不值一提,故贬而远之(朱义华,2017:20)。因此,加强对包含外宣翻译在内的应用类文体翻译的深入探讨,科学而系统地对外宣翻译及其现状进行描写性研究就显得尤有必要,这也是我国谋求国际话语权、提高舆论宣传效果、加强应用翻译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