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元节的晚饭
中午时间,我亲爱的妈妈一人在厨房忙着,下午我决定我要动手做饭烧菜。
最近在起点看了一人的书籍,很有感触,甚至还动笔抄写了一些好词好句,我想以后的我,若是真的从事文学写作一块,一定会有机会再次翻来本子上的内容来看看的。
我还是得多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写作格式。
通过这段期间的接触,我好像真的懂了挺多的。
今晚我家吃的菜,蔬菜是南瓜,南瓜是家,菜园子里面摘的,南瓜长的挺成熟的。
走进菜园里,一个个长的圆圆的大南瓜,横躺竖卧地趴在地上,像一个个又白又胖的娃娃。
南瓜身上那肥大黝黑的大叶子,像一把把河伞,在为孩子们遮阳挡雨;又像一把把蒲扇,随风轻轻摇摆,给孩子犯赶着炎热和蚊虫 。
我挑选了一个最大的摘了下来,还挺重的,抱着它几步放回了厨房,妈妈看见后说,连连夸赞,“不错”。
用菜刀切开一部分,剩下的不动它,第一步开始掀皮,然后开始分开大小,之后用水洗干净,最后放在砧板上切成一块一块的。
妈妈以前说我,切南瓜一大块一大块,不均匀,现在多次切,多次弄饭菜的经验中,我的切法越发的熟练,掌握菜的情况越来越敏感。
另外一个荤菜是鸭肉,中午时候,妈妈只炒了鸭内脏吃,还有一部分还放着,今晚由我来炒,今年的这个暑假天天在家,到是让我进厨房的机会多了很多,不知道以后这样的机会还存在多不多……
鸭肉切好一块一块以后,我去准备姜蒜辣椒之类的。
生姜还要去菜园子挖一个过来,然后清洗干净,接着才可以切,大蒜的话还要动手去剥开,放在老房子的楼上,一来一回,这些细小的工作花了我很多的时间,辣椒也在菜园子里面摘的,辣椒比较辣,不过也更加的有味道。
这些配料找好以后,我开始动手了,把大蒜敲好之后,再把生姜切成姜片,然后再把准备好的大蒜和生姜加油一起放进锅里,炒出香味。
接着去炒辣椒,辣椒挺辣的,炒这个的过程中,我是煎熬的,我一直在打喷嚏,厨房感觉很闷热,我家又还是烧柴火的,所以一边拿着柴火进去,还得一边看着锅里。
有时候,拿柴火的手脏了,还得赶紧洗手,接着快速翻转锅里的辣椒,辣椒要爆炒,鸭肉也同样是这操作,只不过是鸭肉这个时候我习惯性开始放盐,我觉得这个样子,更稍微入味一些。
做法不一致,我妈妈的做法是放水煮鸭肉时,焖鸭肉的时候放盐,酱油,而我选择在放水前几分钟加入。
总之炒出的感觉都差不多,主要是焖鸭肉的时间比较久,一边煮,一边就在入味。
一切好了以后,南瓜是素炒的,放在锅里翻炒一段时间,当看到南瓜有些许变化后,基本就可行了,速度比较快。
炒方面就是鸭肉花了一点时间,饭是用电压锅煮的,25分钟可以熟,跟电饭煲差不多一样的时间,需要一个人在旁边烧火,并看着饭熟的程度。
吃饭时间是在晚上7点50,快要接近8点钟了,今晚的饭菜有点晚,主要是我做事速度有点慢,还需要计划算准每个事需要做多少分钟。
二,饭后前院坐着,被一飞虫叮咬
家住在农村,蚊虫真的是晚上特别多,蚊子感觉是爱上我了,对我一直形影不离,我都不敢在前院坐着,大概我是个吃货,它喜欢吃我的血液,我的很香,咬一下肯定很爽吧。
然后我点了一点那个蚊香,不一会儿,总算好了一些,蚊子没有了,突然飞过一只飞虫,然后叮我一下,我的眼睛边上就有一个大包,接着我出现了有点麻醉,昏昏沉沉的感觉。
我问爸爸,有没有什么问题,飞虫叮咬的,然后几秒时间就起了大包,几分钟以后,就没有那种麻醉感觉,晕倒的感觉也开始消失了。
涂了一点后院不远处种植的茶子树的清油,应该很快就会好起来。
三,赏月观空
七月十五的月亮也如八月十五的月亮一般,明净透彻,轻洒着素洁如水的银辉,带着几颗小星星,盘旋在夜中,望着我家三人的和谐,幸福快乐之感油然而生。
七夕晚上的月亮我看过,只不过作为单身狗的我,没有好好欣赏罢了。
七夕的月亮奏着幸福的乐章,带着祝福将光辉洒向人间。
幽静的夜空嵌着情意让我爸妈在驻足欣赏。
我当时则是回去默默写日记……然后查看真正认真看我写日记的人。
夜空中镶满了小星星,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融成淡淡的亮光,不像阳光那样灿烂,也不像月亮那么冷漠。
我不禁想要歌颂一下,星星,是星星点缀了夜空,把它们的光泽洒向大地,不管是有名的星星,还是无名的星星。
田野,在月光的衬托下,像被铺上了一件银色的轻纱,那种感觉又加重了几分。
时不时地传来了青蛙的叫声,但也不失那该属于这儿的宁静。
整体看来,这样宁静的夜晚,倒像是一个有着爱的画面:一排排的房屋好似熟睡的婴儿们;田野与树木围绕着它们,像一个摇篮,轻轻摇晃;那般青蛙的叫声,犹如母亲在哄睡自己的孩子的摇篮曲,和谐动听。
一家三口坐在庭院聊天,偶尔还听到小虫子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爸妈又开始讲述曾经过去的故事,爸妈是60年代的人,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身边总有那么一些故事,故事最多的话题就是粮食问题。
那个时候,粮食全部是配给的,成年人每月是二十五斤半到三十二三斤之间。
当年的副食非常差,尤其吃肉太少,肚子里没油水,所以食量非常大。
就说白了,饭量很大,如今,我那个邻居70岁的老爷爷还是一样的,每餐3碗满满的饭,我年轻人都做不到。
要是农村,那就更惨了。
爸妈他们就是农村的人,一辈子没有摆脱,一辈子跟着这几亩田打转,没有离开过土地,甚至我也还是个地道种田的农民,只是换了一个说法,我是个打工者,没有进入国家事业单位行业。(只是我目前知识所理解的那样)
当时乡下叫做农业户口,同城镇的完全不同。
爸妈以及和他们同样的那批人,那个年代的人的口粮是公社大队提供,各地有区别,比较好的一年大概300多斤粮食。
但这种粮食是没有脱粒的,加工以后还会减少一批。
对于要干农活的农民来说,每天消耗体力很大,如果一个月只有20多斤粮食,显然是不够的。
爸妈年轻的时候很能吃,没得吃,所以能吃,现在有粮食吃了,又吃不下了。
只有等到过年了,一般会有节日额外供应。
这个时候可能能吃上一顿肉,准确来说是尝一下猪肉的滋味,舔舔猪肉汤。
然而所有的供应,绝对不是爸妈那个时代的人想买什么就去买什么,而是上面供应什么你才能买什么,凭借票粮去购买。
爸妈感慨,如今的生活好了几万倍,有书读,生活条件提高,知识接触大,一切都在美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