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稿的撰写

2010年7月,我们开始接受有关袁文伯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伴随着采集工作的展开,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档案资料等,并多次采访袁文伯先生本人、家人、学生及同事等,对袁文伯的学术成长有了日益深入的了解,基于我们对袁文伯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这部传稿。在研究以及撰写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考了以下一些资料:

(1)传记性资料。在我们的撰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袁文伯本人撰写的传记性资料、以及他人撰写的相关传记性材料。袁文伯分别在1980年8月、1994年7月撰写过两部小传,一部是袁文伯入党前的思想汇报,大约2200余字,原稿现存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人事处干部人事档案中;一部是袁文伯为上海交大37届级友通讯所写的回忆文章,近3000字,二稿均未公开发表。

他人撰写的有关袁文伯的传记性材料主要包括:1992年,值袁文伯80寿辰及从教55周年之际,他的研究生为其整理的一份关于袁文伯的简介及主要成果的材料;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当代教育名人传略》(第二部)、《中华骄子、专业人才》以及袁文伯百年寿辰时家人及学生给撰写的祝寿材料等,这些小传都经过袁文伯本人审阅。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阅了一些科学家传记资料。诸如《科学家传记大辞典》编辑组编辑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等科学家传记方面的书籍,尽管这其中没有袁文伯本人的传记,但有一些同时代的或与袁文伯学术成长密切相关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如袁文伯在上海交大的老师胡敦复、徐名材等的传记、以及一些与袁文伯同期的科学家传记,如力学同行钱希令、王国松等人的传记,为我们拓展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科学共同体成员及其学术关系提供了借鉴。

(2)有关杭州高级中学(下简称杭高)相关的校史研究方面的资料。原英士大学教师莫定森先生的儿子、杭高校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莫国震先生提供的杭高建校80周年的校庆材料、以及杭高建校百年时出版的《百年杭高》中的有关杭高校史资料以及一些与袁文伯上下届学友的相关回忆文章,为我们还原袁文伯的杭高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3)上海交通大学37届级友及相近年级校友的回忆文章。如袁文伯大学同窗、数学家徐桂芳撰写的回忆文章《往事随想》;旅居英国的上海交大1937届校友许道经写的回忆文章《三位恩师的启迪》;上海交大1940届校友傅景常的回忆文章,以上三篇文章均参见朱隆泉主编的《思源湖——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故事撷英》之《名师轶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另外还有有关袁文伯在交大同届级友黄志千的小传《情缘航空梦》(参见《青春犹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为我们了解袁文伯在上海交大的受教育和学习情况提供了参考。

(4)上海交大校史方面的资料、档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专著系列之《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名师》、《唐文治文集》、《上海交通大学纪事》(1896-2005)、《思源湖——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故事撷英》、《青春犹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文献为我们还原袁文伯先生上海交大求学的经历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背景材料。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的档案材料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有关上海交大的部分档案材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5)互联网上以及浙江省档案馆的有关英士大学、之江大学的校史资料、档案材料,为我们了解袁文伯先生在英士大学和之江大学任教的经历提供了参考。

(6)中国矿业大学校史、校志、科技档案、人事档案以及部分校友的回忆文章以及对袁文伯先生的学生、同事的访谈和走访,为我们还原了袁文伯先生在中国矿业学院和北京矿业学院及至北京研究生部时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