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董张办阴案

  • 书轩言奇
  • 木上
  • 1573字
  • 2021-10-26 09:42:11

二百三十九董张办阴案

隋大业元年,兖州府有位佐史官,姓董名真,知命之年,身材魁梧,面如重枣,粗眉环眼,言语时嗓音洪亮。其任职期间,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倍受百姓爱戴。其办案中遇不公之事,敢直言不讳,因此得罪多人,常有人诅咒其早卒,然其不以为然,依然如故也。

董有位挚友,姓张名审,不惑之年,一秀才也,善于诉讼状书写。其居兖州城内,与董常来往,或切磋讼事之细,或饮酒于丝竹之声,或对弈于闲散之时,交往甚笃也。

一日,董真出城办事,至郊外,忽见一黄衣使者飘然而来。使者至近前,施礼问曰:“大人可乃兖州之佐史也?”董还礼答曰:“正是,不知先生有何吩咐?”使者从袖内取出信一封,恭敬呈上,“此乃泰山府邀函,敬请大人持函以至也。”董展邀函,见上书:闻兖州佐史董大人善于办案,公正无私,现本府有一棘手之难案,敬请大人至本府以办之。下署名:泰山府君。董见使者之模样,又见邀函之署名,知乃冥府征召也,然其毫不畏惧,谓使者曰:“吾于阳间,如何至冥府欤?”使者曰:“此不难,今夜半,吾至贵府请之,请先告知家人,数日即归,勿忧也。”

董归,告知家人,言今夜冥府邀请之事,家人皆惊恐,董慰曰:“勿惊惧,既阎王邀请,吾遵之无妨,汝等切勿忧也。”

当夜,董高枕寝之,至三更,黄衣使者穿墙入室,董见之,亦不问何事,遂起身随使者往之。须臾间,飘然至冥府,见冥府大殿宽敞高大,灯光忽闪忽熄,阴森可怕,然董坦然自若,见大殿之上,端坐泰山府君,青面獠牙,目射蓝光,遂上前叩拜。泰山府君见董至,大悦,即刻赐其红缣衣、鱼须笏与豹皮靴,赐座于侧,诚心请教曰:“现有一案甚棘手矣,闵州司马令狐寔因犯重罪打入地狱,本王欲重判,然天界下令,言令狐寔乃天界大仙太元夫人之近亲也,可减罪三等,众罪犯不服,联名要求亦减罪,本王无奈,报知天庭,天界指令,众罪犯皆减罪二等,本王恐此例之后,众罪犯皆寻理由以求减罪,此如何办乎?”董曰:“如此减刑,何以服众?应向天庭抗议。吾乃佐史,官轻职微,不善撰文,吾有一挚友,名唤张审,文采高妙,可任王之文书也。”

泰山府君遂命使者将张审请入冥府,其闻罢,自信曰:“此有何难?请备纸墨,此易也!”张果不负董之望,挥笔如飞,不多时将抗议书成,将天界之指令驳斥一番,并提出一律不得减刑之。抗议书上交天庭后,即刻得回复,天界严厉申饬泰山府君,言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与议宾乃自古司法之八议原则也,堂堂太元夫人岂能罩不住子孙乎?特将泰山府君一甲子俸禄罚之。

泰山府君闻己受罚,勃然大怒,移怨董与张,命手下用布罩董之右目,让其右目失明,又命手下用肉塞张之左耳,让其左耳失聪。张非气馁而曰:“吾欲再上书天庭,若不成,吾愿王随意处之而无怨。”泰山府君允之,张执笔复上书,其言法不容情,若八议行之,则众罪犯各谋其路,各种偷奸耍滑之手段皆出,司法必乱之,何以安民?此上书后,即获天庭批示,得以准许,免泰山府君之罚,并升官之。泰山府君大喜过望,命手下除董罩目之布、取张塞耳之肉,并亲自提笔于董之前额画一目、于张之前额画一耳,笑曰:“本王刚才对汝二人误罚,现给董真增一目,给张审增一耳,可视闻远处之事物也。”

董张二人返阳之时,泰山府君命判官查二人阳寿,加寿二人半甲子以酬谢之。

于阳间,董张二人皆数日昏睡不醒,如植物人也,千呼万唤无济于事,家人甚忧之。忽见睁目,坐起,家人喜之至极。二人返阳后,董额中之目,张额上之耳,白日皆不显,入夜则现出,董凭此目能视十里外之物,张凭此耳可闻百里外之蝉鸣。二人身强力壮,皆至耄耋之年方卒矣。

兖州知府闻之,论曰:“董张二人入冥府,助泰山府君办阴案确有此事也,可知冥府司法非独立行之,常有天庭批示与指令,然天界并非霸道,视实情而更之。自此阴阳两界皆废止八议之制,赏罚分明,纵然功高盖主,若犯法,皆不能功过相抵,应按律处之。可见官司输赢,讼师之状书确乃关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