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请选择相信

我想起了我的青春期,那时候流行卡拉OK,十几岁的热血少年们最爱做也觉得最炫酷的事,就是去卡拉OK厅唱歌至天亮。我的父亲是那种不苟言笑的传统型家长,他为我订立了一条家规:节假日的晚上可以跟同学出去玩,但是回家的时间最晚不得超过10点。

在一个假日,一位男同学开着非常酷的摩托车停到我家楼下,喊着我的名字。我赶紧下楼,跳上了他的摩托车后座。男同学有点儿犹豫地对我说:“你真的要去吗?你爸正在二楼看着你呢。”我回过头来朝楼上看去,我的父亲正不动声色地在二楼阳台的角落看着我们。他头顶有微弱的灯光,人在半明半暗的环境中显得异常高大魁梧。父亲明明在盯着我们看,但他却一言不发。我当时颇心虚,却没有在同学面前退缩,而是朝他肩上一拍,嘴里嘟囔着说:“别管他,快走,快走!”摩托车的发动机声响起,我们随即消失在村庄小道上。

尽管我心里清楚父亲非常不喜欢我跟男同学晚上出去玩,但那天晚上父亲没有批评我,也没有冲下楼来拦截我,他的冷静让我觉得异常不安。我在卡拉OK厅没有心情唱歌,只是频繁地看手表,等着我该回家的时间。10点没到,我就要求男同学送我回家。父亲在楼下等着我回来,他静静地为我打开门,我像一只被猫发现的老鼠,连招呼都不打就蹿进了房间并关上门。直至听见父亲回房间的脚步声,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父亲自始至终没有跟我谈起过这件事,但从此以后,我对跟同学晚上一起出去玩失去了兴趣,反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20多年后我为人父母,成了家庭教育领域的一名讲师,我在很多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课堂上都讲过我那天晚上的纠结与不安,以及对父亲的信任的感恩。我成为父母以后,才真正理解那天晚上父亲忍住想说的话不说是多么艰难的事。父母在遇到孩子挑战的时候,吼叫或者打骂都是非常容易做的事,因为发泄情绪后会让自己好过一些,而忍耐与冷静却非常不易。家长要把所有的焦虑不安,甚至愤怒,都埋藏在心底,强迫自己忍耐和冷静,其目的就是不伤害孩子,或者是选择相信。

正是这种信任,能带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不必通过反叛的方式吸引父母注意。

无意识中否定孩子是很多父母摧毁孩子自信心的一种方式,有的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些话是:“你看你……”“为什么你要这样……”“难道你不会……”“就凭你……”等等,都能轻易地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很多父母都困惑为什么孩子在他人面前不爱说话,或者什么都不愿意跟父母谈,如果深究原因,大多是这些父母一直把孩子当作需要被照顾的孩子看待,从内心深处否定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我在我的第一本书《积极教养》中有详细讲述,在此就不再重复。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装上本属于他们的翅膀,让他们振翅高飞?

答案是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父母就如同一个园丁,在园丁的手中,植物只需要有天然的、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对植物足够的爱,时不时给植物施肥和松土,植物就会蓬勃生长并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来。我们不需要玫瑰树上长出百合,也不能要求橡树上长出桃子,我们需要的,是玫瑰枝头开出玫瑰,百合枝头开出百合,橡树只需要成为橡树,桃树上长出桃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欣赏自己的孩子,他是玫瑰就享受他的醇香,不要羡慕百合的皎洁;他是橡树就享受他带来的阴凉,不要羡慕其他树能长出果子。

2019年暑假我回到中国探亲,给广州一家中学的孩子们上了一节题为“不一样的学习”的课,为他们介绍世界各国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方式。课后,有个孩子提出一个让我比较尴尬的问题:“美国学生的数学是不是都很烂?”那天我带着9岁的儿子一起去讲这节课,儿子就坐在台下的学生中间。作为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儿子还不懂对中美数学水平做比较,但我不想其他人对美国学生数学水平的主观评价影响到儿子的自我认同感。于是我回答道:“美国学生数学的具体水平我没法帮你们比较分析,但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我儿子的数学很棒,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靠自己的能力考进了数学天才班。”全场哗然全都转向我儿子,课后还有不少孩子找我儿子要签名,儿子便乐呵呵地在他们的笔记本上画个可爱的笑脸。(美国的教育为了让人才得到更好的训练,会开设系列尖子班课程。如果通过考核发现孩子在某方面具有特长,孩子就会被安排接受一些比较超前的课程培训,我们所在的学区被称为TAG,意为Talent and Gift,翻译成中文也就是天才班的意思)

我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对比的尴尬,所用方法只是对儿子做出了我作为一个母亲应有的欣赏与肯定,而没有去对两国的教育做任何对比。我先生曾经问我:“你那么欣赏儿子是因为他真的那么聪明还是只是因为他是你儿子?”我回答说:“只是因为他是我儿子!孩子之间其实差别不大,只有那些一直被欣赏的孩子,才会自信满满地朝着你欣赏的方向前行。”

这就是我为孩子装上翅膀的方式,肯定他欣赏他,他便会在任何领域都能感觉到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