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子从军行[1]

荡子从军行者,本骆氏《荡子从军赋》也,余病其声调不类,于是改焉。

胡兵十万起妖氛[2],汉骑三千扫阵云[3]。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4]。边沙远离风尘气,塞草常萎霜露文。荡子辛苦十年行,回首关山万里情。才闻突陷贤王阵[5],又遣分围右校营[6]。纷纷铁骑朝常警,寂寂铜焦夜不鸣[7]。沧波积冻连蒲海[8],雨雪凝寒遍柳城[9]。地分玄徼指青波[10],关塞寒云本自多。严风凛凛将军树[11],苦雾苍苍太史河[12]。扬麾拔剑先挑战[13],征旆凌沙犯霜霰[14]。楼船一举争沸腾[15],烽火四连相隐见。戈文耿耿悬落星[16],马足骎骎拥飞电[17]。终当取俊效先鸣,岂暇论功称后殿[18]。征夫行乐践榆溪[19],倡妇衔怨坐空闺。蘼芜旧曲终难赠[20],芍药新诗岂易题[21]?池前怯对鸳鸯伴,庭际羞看桃李蹊[22]。荡子别来年月久,贱妾深闺更难守[23]。凤凰楼上罢吹箫[24],鹦鹉杯中临劝酒[25]。同道书来一雁飞,此时缄怨下鸣机[26]。已剪鸳禽帖夜被,更熏兰麝染春衣。屏风宛转莲花帐,窗月玲珑翡翠帏。个日新妆如复罢[27],只应含笑待郎归。


[1] 骆宾王有《荡子从军赋》,写从军之辛苦。此诗似变其声调体裁,内容除写战争的严酷与将军的豪迈气势外,还表达了深闺思妇的思念之情。

[2] 胡兵:“四库”本作“天骄”,今据万历本改。妖氛:不祥之气。多指凶灾、祸乱。这里指战乱。

[3] “汉骑”句:意谓敌我力量众寡悬殊,战争很残酷。阵云即战云。高适《燕歌行》诗:“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4] “隐隐”二句:远远地听到战鼓之声传来,原来是朝廷派来了援兵。隐隐,隐约,不分明。迢迢,远貌。

[5] 贤王:匈奴官名,即屠耆王,是单于手下的最高官职。冒顿单于自令中部,设左右屠耆王。“屠耆”是匈奴语“贤”的意思,汉人因称左、右屠耆王为左、右贤王。《史记·李将军列传》:“李敢(李广子)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

[6] 右校:即右校尉军。校尉,官名。秦时军中已有此职。《史记·陈涉世家》:“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司马贞索隐云:“(左右校)即左右校尉军也。”东汉时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亦称校尉。这里代指少数民族的军官。

[7] 铜焦:铜制的琴。焦,焦尾琴,琴名。《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世因以名音色优美的琴。

[8] 蒲海:即蒲昌海。又名盐泽、泑泽、牢兰海、辅日海、临海。即今新疆罗布泊。

[9] 柳城:见《杨花篇》注〔6〕。

[10] 玄徼(jiǎo角):黑色的边界。这里指边地的阴沉惨淡。

[11] 严风:寒风。

[12] 苦雾:久蔽不散之雾。

[13] 扬麾:摆出令旗进行战斗。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

[14] 征旆:战旗。旆,泛指旌旗。霜霰:白色的小冰粒。

[15] 楼船:即战舰。汉武帝时,曾于昆明池中治楼船高十馀丈,以习水战(见《史记·平准书》)。

[16] “戈文”句:形容武器锋利锃亮,可以照见天上的星星。耿耿,明亮貌。

[17] “马足”句:形容马行极快,犹如闪电。骎骎,马速行貌。

[18] “终当”二句:意谓士兵奋勇向前,不甘落后。后殿,即殿后,走在后面。

[19] 榆溪:即榆溪塞,一名榆林塞。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黄河北岸。

[20] “蘼芜旧曲”句:意谓对前妻的思念无法传达。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诗:“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蘼芜,见《杨花篇》注〔15〕。

[21] “芍药新诗”句:意谓偶然邂逅的爱情也不容易找到。《诗经·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芍药一名可离,故将别以赠之。”

[22] “池前”二句:前一句意谓闺中思妇看到池塘里的鸳鸯双宿双飞而自叹幽独;后一句意谓闺中思妇看到庭院中桃李树下的小路而思念远方的丈夫不能归来。桃李蹊,桃李树下的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3] “荡子”二句:意谓丈夫一去不归,自己在闺中深感寂寞。荡子,流荡不归的男子,这里指征夫。《文选·古诗十九首》之二:“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4] “凤凰楼”句:古代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为作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与弄玉共升天仙去。秦人作凤女祠于雍宫内。见《列仙传》。

[25] “鹦鹉杯”句:用鹦鹉螺制成的名贵酒杯。鹦鹉,即鹦鹉螺。属头足纲,鹦鹉螺科。壳甚大,平旋,无螺顶。外面灰白,有很多橙红色和褐色波状横纹,内面具珍珠光泽。肉供食用,壳可作装饰品或制器物等。

[26] 缄怨:含怨。机:织机。

[27] 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二:“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