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欢

花隔铜壶[1],露晞金掌[2],都门十二清晓[3]。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4]。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5],鱼游灵沼[6]。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7],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8],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解读】

柳永年轻时代,曾在京城看花走马、逐色征歌,有过一段非常率性浪漫的生活。这段日子,在他羁旅穷愁之时,常常成为他内心深处最大的精神安慰。尤其是那时与一些才貌出众的青楼女子之间的恋情,更是他难以忘怀的温馨回忆。故而当经过长期的漂泊重新回到京城,却发现旧欢不再时,柳永心中的失落可以想见。此词就反映了他的这种心境。

词的开篇描写“帝里风光”,笔调明朗。花枝影影绰绰,隔开铜漏;承露盘中的露水已经晒干——暮春三月的一个早晨,整个京城的风光就这样清清爽爽地呈现在词人面前,令他不禁感慨风景这边独好,产生偏爱之心。故而接下来词人就用白描的笔法,将白昼的轻烟、乍晴的巷陌、树林间飞鸣的黄莺、池塘里灵动的游鱼,以及被升腾的尘埃沾惹的垂杨芳草,一一加以描绘。字里行间,流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出词人由衷喜悦的心境。词人面对美景依旧,很自然地想起那些曾与他共度烂漫春光的青楼女子,想起那些令他深深迷恋的追欢买笑的岁月。别来已久,佳人是否依旧呢?无法忘记爱的盟言,于是重到丽人的住处寻访。然而朱门悄悄紧闭,徒然给人留下“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遗憾。物是人非之感陡然充溢词人心中,使他“尽日伫立无言”,倍感凄凉。

此词上片写景,基调明快;下片怀人,情调感伤。上、下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词人心中强烈的物是人非之感。


[1] 花隔铜壶:铜制的漏壶被花隔开。铜壶,此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以铜制成。

[2] 露晞金掌:承露盘中的露水已经被太阳晒干。晞,干。金掌,此处代指承露盘。《三辅黄图》:“汉武帝以铜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

[3] 都门十二:长安城四面,每面开三个门,共十二门。此处代指整个京城。

[4] 春杪(miǎo):暮春。杪,树梢,引申为年月或四季的末尾。

[5] 上林:即上林苑,在长安,原为秦时禁苑,后经汉武帝扩建,是专供皇帝狩猎之所。后泛称禁苑为上林。

[6] 灵沼:周时池沼名,在长安二十里处。此处泛指宫中池沼。语出《诗经·大雅·灵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7] “秦楼”二句:为互文,总言妓院里的美女。秦楼、楚观,皆为妓女所居之处。彩凤、朝云,美人名。

[8] “人面桃花”二句:心爱的女子不知哪里去了。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载:博陵崔护清明日独游都城南,至一户扣门求饮,有女子以杯水至。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自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叩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吾女甫筓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入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