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远大前程》[英]狄更斯 或许只有于连才懂匹普的幸运
- 记忆中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 陶瓷兔子
- 2028字
- 2021-09-26 09:31:29
最近在重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名叫匹普的小男孩父母双亡,由姐姐和姐夫在一家铁匠铺子里抚养长大,机缘巧合下,他赢得了贵妇郝薇香的青睐,并对郝薇香的养女伊丝黛拉情根深种。
他原本对自己清贫的生活非常满意,可对伊丝黛拉的爱激起了他所有的自惭形秽。就在匹普对命运心怀怨怼时,他年幼时帮助过的罪犯马格韦契突然出现,不仅偷偷资助匹普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还给了他一笔可观的财产。
这像是一个成功的逆袭故事,穷小子洗掉了自己一身的粗鄙穷酸,有了学识又有了财产,终于有资格与心中的女神并肩而立。
但幻灭来得远比圆满要快。马格韦契回到英国之后被捕,所有财产都被查抄。匹普的锦绣前程也随之灰飞烟灭,还背上了一大笔债务,伊丝黛拉也嫁给了他一直看不顺眼的死对头。
我在读着匹普的故事时,一次又一次地想起《红与黑》里的于连。
都自尊,都上进,都是从贫苦的农门踏进上流社会。
也都虚荣过,都迷失过,都经历过梦想幻灭的狠狠坠落。
唯一的不同是在幻灭之后,于连选择了死亡,匹普选择了重新来过。
是因为于连太懦弱,而匹普更耐摔吗?
我并不是个唯心论者,但也忍不住觉得,在人生最关键的档口,决定一个人是能鼓起勇气拉自己一把,还是破罐子破摔、索性把自己推出去一路坠落的,或许并不是性格,而是命运。
命运给了匹普太好的礼物——他的姐夫乔。
乔始终对匹普照顾有加,即便当匹普去了伦敦,沾染了一身浮夸虚伪,看不起乔的装饰和方言时,乔也没有因此疏远他,还是对他关心有加。
在匹普的“上等人”梦破碎之后,也是乔一直陪着他,没有一句责备,甚至悄悄帮他还清了债务。
这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让乔的铁匠铺子成为匹普只要转身就能回去的家。
相比之下,于连有什么呢?
命运给他的只有一个看不起他的父亲和总是欺负他的两个哥哥,他离家的时候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再也不要让人看不起”。
进入上流社会对于他来讲不仅仅是人生的梦想,还是扬眉吐气的机会。只有有了财富、地位,才能得到亲近之人的爱与尊重。
这也让他的梦碎尤其残酷。
一夕间,他所渴望的一切都没了,除了为爱奔走的玛蒂尔达之外,他身边都是幸灾乐祸的看客。
于连入狱之后,他父亲曾经来看望过他一次,但也正是这一次,成了压垮他求生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父亲不断斥责他失败、软弱、没出息,于连想到只有以死明志,才能证明自己的骨气。就在他心灰意冷地分配遗产时,父亲也没表现出一丝一毫关切,他留给于连的最后一句话是:
“如果你愿意像一个善良的基督徒那样死去,就该把积欠的债都还清,你的膳食费、教育费都是我垫付的……”
东山再起或许不难,但一个人得到的爱、支持与信任往往才是那座东山屹立的根本。
可于连的人生就是一座架构在名声、财富、地位上的海市蜃楼,他输不起,是因为他原本就什么都没有过。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跟一个女孩坐同桌。
我们住得近,每天都一起去上学,有天到了学校才发现,我们要交给老师的七十五块钱书费都不见了。
大概是上学路上打闹时弄丢的,在那个人均工资以“百”计算的年代里,七十五块钱并不是小数目。我哭着回家坦白“罪行”,但我妈只是淡定地问了问事情的经过,就又给了我七十五块钱,并且帮我在校服里缝了一个带纽扣的暗口袋。
看,以后把钱放在这里,就不容易掉了。
第二天,我们一起补缴了钱,以为这场风波就此揭过,没想到过了两天,就有另一位同学的家长找到学校,说同桌的女孩偷了他家的钱。
他们家在学校门口开着一个文具铺子,放钱的盒子就在里间屋的写字台上,而那天下午,借口一起做作业走进里间屋的,只有她一个人。
她的父母也很快被叫来学校,在人来人往的走廊上,对她劈头就是一个大耳刮子,她的鼻血瞬间就流了下来,就连那个被偷钱的阿姨都看不下去了,老师也在一旁劝慰:“孩子还小,要慢慢教育,先把钱还给人家……”
“拿啥还?我可没钱。我给过她七十五,是她自己弄没了,还要让我给?真是个赔钱货……”
“你怎么不去死呢?败家子。”每骂她一句,她妈妈都要踢上她一脚。
我不知道这件事最后是如何解决的,很快她就开始迟到早退,跟所有人都渐渐疏远,到了初中就彻底不来上学,成了老师同学口中的“不良少女”。
我曾经以为她就是个天生的“坏女孩”。
直到多年之后想起这件事,回忆像是聚光灯一样打在当年的我们身上时,我才想起另一种可能。
如果我跟她易地而处,我是那个因为丢了钱要被骂“赔钱货”,最后还得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小姑娘,我真的敢把丢钱的事情告诉父母,又能这么风轻云淡地把它揭过吗?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个好人,或许只是因为尚未沦落到需要考验人性的地步。
一边不允许孩子撒谎偷窃,一边又不肯原谅孩子的失误,这样的“双重束缚”,是对一个人的巨大折磨。
而在这种折磨下长大的孩子,看似最要强,其实也最脆弱。
因为无人可依,只好把一切都一肩扛着,顾得了眼前顾不上身后。又因为没路可退,只能孤注一掷,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渊,却无法回头。
这是于连的命运,也是无数生活在“双重束缚”下的孩子的命运。
或许也只有他们才懂得匹普的幸运。
人生最可悲的从来不是走错路,而是想回头时,却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