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
  • 鲁迅
  • 6523字
  • 2021-09-01 10:38:45

编者的话

一、关于《朝花夕拾》

提到鲁迅的作品,我们脑海中往往会出现“深刻犀利”“匕首投枪”“艰深难懂”这样的词语。的确如此,深邃的思想是鲁迅作品的重要特色。但今天我们要开始阅读的《朝花夕拾》,除了深刻厚重外,还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情味。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一段文字,这是著名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三位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书中对《朝花夕拾》的评述: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两者互为里表,构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这部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在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中,作者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因而,作品表现出作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此外,作品也表达了作者对摧残人类天性的封建旧伦理、旧道德、旧制度及旧中国种种黑暗现实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冷静深邃的思考,故而蕴藏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1927年在广州编订成书,并添写了《小引》和《后记》,改名为《朝花夕拾》,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十篇散文中前五篇写于北京,或寓所或流离中暂居的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写于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辗转数地,殊为不易。1925年,鲁迅先生因为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造成“三一八惨案”,先生因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支持学生正义斗争、揭露反动当局罪行的文章,受到通缉,他不得不先后避居于日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处。1926年8月,他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又受到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说道:“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故事新编〉序言》)这十篇作品,虽然是回忆性文章,但或多或少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二、走近鲁迅先生

(一)猜猜他是谁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阿累《一面》

你一定猜到了吧?是的,他是鲁迅。你心目中对他的印象是怎样的?用几个词语或几句话来概括一下。等你读完下面的图画、文字,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待读完《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相信你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全面。那时,我们再一起来感悟先生其人。

原来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迅先生的才艺展示

鲁迅先生书法

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

(三)名家笔下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加着说:“你的裙子配得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统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初和他见面时,总以为他是严肃的冷酷的。他的瘦削的脸上,轻易不见笑容。他的谈吐迟缓而有力。渐渐的谈下去,在那里面你便可以发见其可爱的真挚,热情的鼓励与亲切的友谊。他虽不笑,他的话却能引你笑。他是最可谈,最能谈的朋友,你可以坐在他客厅里,他那间书室(兼卧室)里,坐上半天,不觉得一点拘束,一点不舒服。什么话都谈。但他的话头却总是那末有力。他的见解往往总是那末正确。你有什么怀疑,不安,由于他的几句话也许便可以解决你的问题,鼓起你的勇气。

失去了这样的一位温情的朋友,就个人讲,将是怎样的一个损失呢?

——节选自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鲁迅出学校以后,从事战斗的新文艺工作,亘三十年。这三十年间始终维持着最朴素的学生和战士的生活,“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节衣缩食以购图书,以助穷苦青年的学费。景宋说得好:“‘囚首垢面而谈诗书’,这是古人的一句成语,拿来转赠给鲁迅先生,是很恰当的。我推测他的所以‘囚首垢面’,不是故意惊世骇俗,老实说,还是浮奢之风,不期引起他的不重皮相,不以外貌评衡一般事态,对人如此,对自己也一样。”又说:“说到废纸做信封,我更忆起他日常生活之一的惜物。……他则正惟其如此,日积月累地,随时随地可省则省,留有用的金钱,做些于人于社会有益的事。不然,不管他如何大心助人,以区区收入,再不处处俭省,怎能做到他当时所愿做的呢。”(《新中国文艺丛刊》三,景宋:《鲁迅的日常生活》)

鲁迅能健谈,和他相处,随便聊天,也可见其胸怀磊落,机智疾流,有光风霁月之概。所谈有种种,或叙述,或评论,或笑话,或悲愤,都令人感到亲切和痛快。可惜我当时没有把它记录下来,损失至巨。李霁野说得好:“……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出他所经历的人生经验是何等深刻,他谈话时的两眼显然表示着他的观察是何等周密和锐敏。听到不以为然的事时,他的眉头一皱,从这你也不难看出他能感到怎样的悲愤。笑话是常有的,但却不是令人笑笑开心的笑话,那里面总隐藏着严肃和讽刺。他的谈锋和笔锋一样,随时有一针见血的地方,使听者觉得这是痛快不过的谈吐。”有人以为鲁迅好骂,其实不然,我从不见其谩骂,而只见其慎重谨严。他所攻击的,虽间或系对个人,但因其人代表着某一种世态,实为公仇,决非私怨。而且用语极有分寸,不肯溢量,仿佛等于称过似的。……

鲁迅对于书籍的装饰和爱护,真是无微不至。他所出的书,关于书面的图案,排字的体裁,校对的仔细认真,没有一件不是手自经营,煞费苦心。他用的图案总是优美的,书的天地头及题目左右总是宽裕的。……经他校过的书,错误是很少很少的。关于线装书,内容有缺叶的,他能够抄补;形式有破烂的,也能够拆散,修理,重装完好;书头污秽的,能用浮水石把它磨干净;天地头太短的也能够每叶接衬压平,和北平琉璃厂肆的书匠技术一样高明。……由于他的爱护书籍,纤悉必至,有人把他珍藏的书,借去弄得污损了,他非常悲叹,不叹书而叹那人的心的污浊。即此一端,便可推见其爱护民族爱护人类的大心!

——节选自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

……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今天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第一,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幅样子,你能想象么?

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萧伯纳一般高大,像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样的长胡子……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摩登……“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鲁迅先生的模样既非洋派,也不老派,他长得是正好像鲁迅他自己。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内部文件,是当年为拍摄电影《鲁迅传》邀请好些文化人搞的谈话录,其中一部分是文艺高官,都和老先生打过交道。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千万不能给他描绘得硬梆梆。夏衍,是老先生讨厌责骂的“四条汉子”之一,他也说老先生“幽默得要命”。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譬如章衣萍的太太回忆有一天和朋友去找鲁迅玩,瞧见老先生正在沿四川北路往家走,于是隔着马路喊,鲁迅没听见。待众人撵到他家门口,对他说喊了你好几声呢!于是老先生“噢、噢、噢……”地噢了好几声。问他为什么连声回应,鲁迅笑说,你不是叫我好几声么,我就还给你呀……接着进屋吃栗子,周建人关照要捡小的吃,味道好,鲁迅应声道:“是的,人也是小的好!”章太太这才明白又在开玩笑,因她丈夫是个小个子。

这样子看下来,鲁迅简直是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照江南话说,他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随时随地讲“戏话”。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己制造的快感。

……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的智者。……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绝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节选自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我对鲁迅先生的新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书方法导引

《朝花夕拾》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性质的回忆性散文集,通过一系列生活片段,勾勒出了作者儿童到青年阶段的成长轨迹,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和民俗文化。这些散文更多地流露出作者对家人师友的温情与怀念,但其间也表现出鲁迅先生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深邃思考。因而,书中有些内容你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我们该怎么阅读这本书呢?下面的几招或许会帮到你哦!

方法之一: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通读全书,并做好必要的勾画批注和阅读成果梳理。

首先,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以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建议大家在十天之内完成对整本书的第一遍通读。

读书过程中,你可以借助每个篇章前的“导读”、篇章中的“文本细读”以及篇章后的“归纳探究”的提示,把握阅读及思考的重点、难点,并采用勾画批注的方式,随时记录自己初读的体会与疑惑。

方法之二:在单篇阅读基础上,建立篇章间的关联,适当借助作者的有关小说、杂文,深入理解作品。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各自独立成篇,从不同角度记叙了作者从儿童到青年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段。这里有儿童充满欢乐的美好时光,青年艰难曲折的求学之路,以及回忆往事时(中年)冷峻深刻的思考。将各篇联系起来,就是“我”由儿童到青年再到中年的成长史。此外,散文集中的篇与篇之间也互有关联。例如:《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角儿阿长,在《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都有她的身影;《父亲的病》结尾写衍太太催促年少的鲁迅大声叫喊即将离世的父亲,下一篇《琐记》开头便是“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观照《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三篇文章的联系,可看到作者的求学之旅与思想成长……

可见,《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并非自说自话、孤立存在的,许多篇章间互有联系,所有篇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那个时期作者的生活轨迹与心路历程。为此,我们阅读时要注意各篇文章之间的关联。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还可以联系鲁迅的小说、杂文,比如《社戏》、《孤独者》、《记念刘和珍君》等(部分文章可参见本书“延伸阅读”栏),通过互文阅读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

名家评点

研究《朝花夕拾》,不能只把它看作是片段的回忆录,也不能满足于只就各篇作细致的分析,还要注意把全书作为一个统一的机体来考察,了解作者写这一组文章的总的意图和心境,从总体上把握此书的意义、价值和特色,认识它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和鲁迅作品中的地位。

——王瑶《论鲁迅的〈朝花夕拾〉》

方法之三:关注细节,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的文字魅力。

《朝花夕拾》中的描写极富神韵,颇有情趣。写人,写得如在眼前,形神毕肖。那“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私塾先生,读书多么陶醉、入迷!那在众声喧嚣中一声“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的范爱农,一出场便冷语夺人。作者这样描写他的外貌:“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一个不合于世俗的异人形象便跃然纸上!写物,则写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这阵仗,哪是在写老鼠“成亲”,倒像是在写自己有钱的近邻!细细玩味,让人忍俊不禁。而“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铺写,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动植物的乐园,美妙极了!阅读时,做做勾画批注,细细品读,感悟儿时鲁迅的童真童趣。

方法之四:反复品味抒情议论语句,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咀嚼其中丰富的情味。

作者在对“朝花”的回忆中时时夹杂着“夕拾”之感,因而作品在叙述、描绘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及某些世态人情时,夹杂着中年人深刻而有约束的感慨、精练老到的评点、闲适随意的嘲讽,或深切醇厚,或深刻精警,或“尖酸”诙谐。为此,阅读时要注意圈画文中那些抒情议论的句子,那些幽默风趣、揶揄嘲讽的语词,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的抒情,《父亲的病》中“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的评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及蕴含于字里行间的丰富意味。

由于鲁迅当时身处奔波辗转之中,面对严酷的现实,中年的思考与童年的体验一经碰撞,不仅撞出了淡淡的忧伤,也撞出了犀利深刻的反思。他深情地回忆着往事,却又无法忘却现实的残酷,因此作品中不时插入杂文笔法婉曲地批评时事、讥讽论敌,有些内容理解起来较有难度。而且,作品中展现了中国历史的若干片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阅读中遇到暂时读不懂的内容,可以做下标记,大胆跳过,领会大意即可,不必纠缠于难懂的语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阅历和阅读积累会越来越丰富,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再来重读,不仅先前难懂的地方迎刃而解了,你也会有新的更深刻的体验。鲁迅先生及其思想、创作博大精深,是需要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来阅读的。

《编者的话》后所收的温儒敏教授文章《和中学生谈谈如何读〈朝花夕拾〉》对阅读《朝花夕拾》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有更详细的阐述,大家可参看。

四、阅读任务

一、用十天左右时间,按照提示与要求,完成单篇阅读。

二、在单篇阅读基础上,建立篇章之间的联系,完成“阅读评估”中的专题阅读任务。

三、进行阅读成果的梳理提炼,可以和同学合作,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固化、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示:可创办阅读专刊、设计阅读小报、撰写阅读札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