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路桥组成

一、路桥的基本组成

1.路基

(1)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的荷载作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适当减薄路面的结构层厚度,从而降低造价。

(2)对路基的一般要求。路基除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标准外,还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满足上述要求时才能够在自然因素和行车荷载的交变作用下,保证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路基工程项目由路基体、路基排水设施和路基的支挡结构三部分组成。

2.路面

由于路面直接承受荷载作用,因此其质量直接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与服务质量。路面结构由底基层、基层、面层三部分组成。

3.桥梁

道路路线在跨越河流、湖泊、山川及其他路线(公路和铁路)时,需要修筑桥梁。一方面可以保证桥上的交通运行,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桥下流水宣泄、船只的通航或公路、铁路的运行。

(1)桥梁的基本组成。如图1-2所示,桥梁主要是由桥跨结构、桥墩和桥台、附属构造物(护岸、导流结构物)等组成。

图1-2 桥梁的基本组成

桥跨结构是桥梁跨越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习惯上称之为上部结构(由主梁或主拱圈和桥面系等组成)。

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荷载和车辆等活荷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可称之为下部结构(由桥台、桥墩和基础组成)。

支座是桥跨结构在桥墩和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

在路堤与桥台的衔接处,一般还需在桥台两侧设置石砌的锥形护坡,以保证迎水部分路堤边坡的稳定。

河流中的水位是变动的,枯水季节的最低水位称为低水位,洪峰季节河流中的最高水位称为高水位。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称为设计洪水位。

净跨径(l0)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台)之间的净距。

总跨径(∑l0)是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反映了桥下洪水宣泄的能力。

桥梁全长(L)是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附属结构由栏杆、灯柱等部分组成。

(2)桥梁的分类。

1)按桥梁的基本体系可分为:梁式桥、拱式桥、钢梁桥、吊桥、组合体系桥(斜拉桥)。

2)按用途可分为:公路桥、铁路桥、农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等。

3)按桥梁全长和跨径的不同可分为:特殊大桥、大桥、中桥和小桥(表1-1)。

表1-1 按桥梁全长和跨径划分

4)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可分为: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钢桥和木桥等。

5)按跨越障碍的性质可分为:跨河桥、跨线桥(立体交叉)、高架桥和栈桥。

6)按上部结构的行车位置可分为:上承式桥、下承式桥和中承式桥。桥面布置在主要承重结构之上者称为上承式桥,布置在主要承重结构之下者称为下承式桥,布置在主要承重结构中间者称为中承式桥,如图1-3所示。

图1-3 桥梁的分类

a)上承式 b)中承式 c)下承式

4.涵洞

涵洞主要是为宣泄地面水流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小型排水构造物,它同桥梁的区别在于跨径的大小。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规定:凡单孔标准跨径小于5m、多孔跨径总长小于8m以及圆管涵、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1)涵洞的组成。涵洞是由洞身和洞口两大部分组成。洞口包括端墙、翼墙或护坡、截水墙和缘石等部分,是保证涵洞基础和两侧路基免受冲刷,使水流顺畅的排水构造物,一般进出口均采用统一形式。常用的洞口形式有端墙式、翼墙式(又称为八字墙式)、锥坡式、平头式和走廊式等,如图1-4所示。

图1-4 涵洞的分类

a)八字墙式 b)端墙式 c)锥坡式 d)平头式 e)走廊式

洞身是涵洞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活荷载压力和土压力等,并将其传递给地基,且保证设计流量通过必要孔径。常见的洞身形式有圆管涵、盖板涵、拱涵和箱涵。

(2)涵洞的分类。涵洞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分类形式有以下几种:

1)按建筑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砖涵等。

2)按构造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圆管涵、盖板涵、箱涵。

3)按洞顶填土情况可分为:明涵和暗涵(洞顶填土厚度大于50cm)。

4)按孔数不同可分为:单孔、双孔、多孔等。

5.隧道

隧道是公路穿越山岭的建筑物,由洞门、洞身、避车洞等组成。

隧道洞口大体上可分为端墙式和翼墙式两种,如图1-5所示。

避车洞有大、小两种,是供行人和隧道维修人员及维修小车避让来往车辆而设置的,这些洞沿路线方向交错设置在隧道两侧的边墙上。通常小车避车洞每隔30m设置一个,大车避车洞每隔150m设置一个。

图1-5 隧道的分类

a)端墙式 b)翼墙式

6.交通工程

为获得良好的交通秩序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可在路线规定的地点设置交通管理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