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提高草莓种植效益
- 杨雷 杨莉 董辉
- 10字
- 2024-11-28 17:58:38
第二章 草莓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草莓的形态特征
草莓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植物,园艺学分类上属于浆果类果树。草莓植株矮小,高度一般为15~35厘米,冠径一般为20~45厘米,呈半匍匐或直立丛状生长,主要通过匍匐茎进行繁殖再生。一个完整的草莓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组成(图2-1)。
图2-1 草莓植株
一、根
根是草莓的吸收、疏导和贮藏器官,对草莓优质、高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根的组成与分布
(1)根的组成 草莓根系(图2-2)是须根系,由初生根、侧生根和根毛组成。一个正常健壮的草莓植株能形成20~50条初生根,多时达100条以上,直径为1~1.5毫米;从初生根上分生出长满根毛的侧根。
图2-2 草莓根系
(2)根的分布 草莓是浅根系植物,大部分根集中分布于0~30厘米的土层内,而90%以上的根分布于0~20厘米的土层内。正常植株根系横向分布一般在距根颈中心25厘米左右,这个范围以外的根明显减少(图2-3)。耕地、施肥、浇水等作业深度应在根系分布区30厘米左右。根系分布深度及广度,与品种、土壤质地、耕作层深浅、栽植密度、坐果多少、温度和湿度等密切相关。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根系分布较深,在黏土或较瘠薄的土壤中分布较浅;同样条件同一品种密植较稀植时根系分布相对较深;植株上坐果少的较坐果多的根系发育旺盛,分布广。
图2-3 根的分布
2. 根系的生长动态
新发出的初生根呈乳白色至浅黄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根逐渐老化,由浅黄色变为暗褐色,最后近黑色而衰老死亡。然后,上部新茎又产生新的初生根,代替死亡的根继续生长。多年生草莓植株,随着年龄增加,根状茎和新茎逐年加长,新根的发生部位逐渐上移,如果茎暴露于地面,则不利于新根的发生,若能及时培土保湿,则可促进新根萌发和生长。初生根变成褐色时还能发出白色的侧根,变成黑色时就不能发生侧根了。初生根的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其长短与品种、根际环境、地表环境、结果多少等有关系,一般根际环境差、结果过多时寿命缩短。
露地栽培草莓,植株根系在1年内有3次生长高峰。春季,当10厘米深的土壤温度稳定在13~15℃时,根系生长达到第1次高峰。随着草莓植株开花坐果和幼果的膨大,根系生长减缓,有些新根从顶部开始枯萎,变成褐色或死亡。果实采收后进入夏季的高温和长日照环境(7月上中旬),在腋芽处会萌发大量的匍匐茎,新茎及匍匐茎会发生大量的新根,根系进入第2次生长高峰。进入秋季以后(9月中下旬到越冬前),温度逐渐下降,地上部生长缓慢,叶片养分回流,大量养分积累贮藏于根状茎内,根系生长出现第3次高峰。有的地区或品种,由于7~8月地温太高,根系生长处于低潮,只有在4~6月和9~10月出现2次生长高峰。
3. 根系与土壤温度、水分、通气、酸碱度的关系
草莓根系生长的最低温度为2℃左右,最适温度为20℃左右,最高温度为36℃,在10℃以下时,根系生长缓慢,养分吸收受限,在-8℃时根系会受冻害。
草莓根系分布浅,根系生长对土壤浅层的水分要求较高。草莓既不抗旱也不耐涝,因此土壤应保持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当土壤干旱缺水时,根系生长受阻,老化加快,严重时干枯死亡。此外,当土壤干旱时,土壤中的盐类浓度上升,根系易出现盐中毒。当土壤严重过湿时,通气不良,根系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初生根木质化加快,根系功能衰退。如在盛夏大雨后,土壤高温高湿,极易发生根系腐烂。
适宜草莓根系生长的土壤pH为5.6~6.5,pH低于4.0或高于8.0均会引起草莓生长发育不良;草莓根系对土壤盐分较敏感,容易受高盐分的影响。
二、茎
草莓的茎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3种。
1. 新茎
新茎(图2-4)是当年萌发或1年生的短缩茎,呈弓背形,着生于根状茎上。新茎加长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年生长量仅0.5~2.0厘米,加粗生长较旺盛,是初生根、叶片、顶芽及侧芽着生的地方。
2. 根状茎
草莓多年生的短缩茎称为根状茎(图2-4),由新茎转变而来。第2年叶片全部枯死脱落后,新茎就变为外形似根的根状茎。新茎与根状茎结构不同,新茎内层中维管束状结构发达,生活力强,而根状茎木质化程度高,有节和年轮,是贮藏营养的主要器官,2年生的根状茎常在新茎基部产生大量不定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根状茎一般从第3年开始不再发生不定根,并从下部老的部位开始逐渐向上老化、变黑死亡。因此,根状茎越老,运输、贮藏和吸收营养的功能越差,地上部的生长就越衰退,最终果实变小、产量降低。
图2-4 草莓的新茎及根状茎
3. 匍匐茎
匍匐茎(图2-5)是草莓营养繁殖的主要器官。匍匐茎的节间很长,奇数节上的腋芽一般不萌发,呈休眠状态;偶数节上的腋芽可以萌发并正常生长,长成1株匍匐茎子苗(图2-6)。正常情况下,2~3周匍匐茎子苗就能独立成活。随着匍匐茎子苗的生长,一次匍匐茎子苗又可分化腋芽,腋芽萌发后继续抽生匍匐茎,这些匍匐茎仍然是偶数节腋芽萌发形成二次匍匐茎子苗,二次匍匐茎子苗还可抽生三次匍匐茎子苗,依此类推,可形成多代匍匐茎和多代匍匐茎子苗。每个植株1年中发生匍匐茎的多少与品种、株龄、母株健壮程度、外界环境条件等密切相关,少则十几根,多则几十根。
图2-5 草莓匍匐茎
长日照和较高温度有利于匍匐茎的发生和生长,短日照、低温条件下不发生匍匐茎。匍匐茎的发生始期,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大量发生期在果实采收之后。匍匐茎发生的早晚与日照条件、母株经过低温时间的长短及栽培形式有关。匍匐茎子苗生长初期大量消耗母株营养,与花果竞争养分,因此,生产上以结果为目的的草莓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及子苗,节约养分,以利于母株的开花结果,保证优质、丰产。以育苗为目的的草莓园,应及时摘除花蕾,以促使匍匐茎大量发生,培育壮苗,提高繁殖系数。
图2-6 匍匐茎子苗形成部位
三、叶
草莓的叶一般为基生三出复叶,也有的品种着生4片或5片(图2-7),叶柄长5~25厘米、粗0.2~0.6厘米,叶柄长短、粗细、颜色、着生茸毛多少等也因品种而异。叶柄的基部左右各有1片托叶(图2-8)。不同品种的托叶大小和颜色不同,托叶有绿色、浅红色、红色、深红色、紫色等。有些品种的叶柄中部着生对生耳叶,有些为1片或无(图2-9),多为绿色;耳叶为圆形、椭圆形、倒卵圆形等平展(图2-10)或钟形(图2-11)。叶片大小(图2-12)与形状因品种而异,中间小叶一般呈圆形、近圆形、卵圆形、倒卵圆形、椭圆形等(图2-13)。叶片的颜色一般为黄绿色、绿色、深绿色、蓝绿色等。
图2-7 草莓叶
图2-8 叶柄基部着生2片托叶
图2-9 叶柄中部着生1片耳叶或无耳叶
图2-10 平展耳叶
图2-11 钟形耳叶
图2-12 不同品种(种质)的叶片大小比较
图2-13 叶片形状
叶片是草莓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20~25℃,在栽培时要注意光照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在20℃条件下,7~8天抽生1片新叶,40日龄左右的草莓光合效率最高,对产量贡献最大,随着叶龄的增大,光合效率不断下降,老龄叶片虽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只能维持自身呼吸消耗,对产量增加没有意义,并且抑制花芽分化,容易滋生病菌。
四、花
1. 花的特征特性
绝大多数品种的草莓花为两性完全花,可以自花结实。
草莓的花由花梗、花托、萼片、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图2-14)。绝大多数品种的花瓣为白色,少部分品种花瓣为粉色(彩图1),一般5~10瓣(图2-15)。花瓣相互之间的着生状态一般有相离、相接和重叠(图2-16)。雄蕊20~40枚,雌蕊200~450枚,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图2-14 草莓的花
草莓的花序为聚伞花序,多为二歧分枝和多歧分枝(图2-17)。花序有顶花序和腋花序,从新茎的顶端长出的花序称为顶花序,而从下面叶片的叶腋长出的花序称为腋花序。草莓抽生花序的数量,主要因品种、环境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异。暖地花芽分化时期长,腋花序多;寒地花芽分化时期短,腋花序少。单株花序为2~8个,每个花序可着生3~30朵花,一般7~15朵。
图2-15 不同瓣数的花
图2-16 花瓣相对位置
当平均温度达10℃以上时,开始开花。1朵花可开放3~4天。草莓的花期很长,整个花序的花期为20~30天。草莓常常出现同一植株上低级序(第一、第二级序)果实已成熟,而高级序(第四、第五级序)花或腋花芽正在开花或尚未开放的现象。花序上花的级次不同,开花的顺序不同,因而果实的大小和成熟期也不同。首先是1朵一级序花开放,其次是2朵二级序花开放,然后是4朵三级序花开放,依此类推,级次越高,开花越晚。
图2-17 草莓花序示意图及实例图
草莓的花是虫媒花,既可自花授粉,又能进行异花授粉。开花期温度低于0℃或高于40℃时,会严重阻碍授粉受精过程,致使草莓产生畸形果。花期遇雨,风沙大,遭虫害、药害等情况下,都会引起畸形果产生。花期遇0℃以下低温或霜害时,柱头变黑,丧失受精能力。开花期和结果期最低忍耐温度为5℃。草莓的雌蕊在开花后7~8天内,均有受精能力。但实际上,开花4天后,花药中已无花粉,花瓣脱落,昆虫不再访花。
花药中的花粉粒,一般在开花前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在开花前,花药不开裂,开花1~2天后,便可见到白色花瓣上所散落的黄色花粉粒(彩图2)。花粉粒发芽最适温度为25℃左右,花粉的发芽能力可持续3~4天,以开花当天和第2天发芽能力最强,草莓雌蕊的受精能力为1周。
2. 花芽分化
草莓的花芽分化需要低温、短日照条件。草莓经过旺盛生长后,在秋季开始花芽分化,一般品种在平均温度18℃以下、日照时间低于12小时的条件下经过10~15天即开始花芽分化。低温对形成花芽的影响较短日照更为重要,温度低于5℃时,花芽分化停止;而在5~12℃时,花芽分化与日照长短无关;当温度高于25℃时,短日照也不能形成花芽;温度在18~24℃时,8小时的短日照可以形成花芽,而16小时的长日照则不能形成花芽。花芽的分化顺序是先顶花序,然后是腋花序。
影响草莓花芽分化的因素除了温度和光照时间外,还有植株的营养状况、品种间差异等。植株体内氮素水平显著影响花芽分化时期。一般而言,生长势旺盛、氮素含量较多的植株花芽分化期相对较晚;而生长势中庸、氮素含量较低的植株花芽分化期相对较早。花芽分化早晚是决定促成栽培成败的关键,如果想使草莓的开花期提早,应适当抑制花芽分化前的氮素吸收,生产上一般在8月中旬以后应停止追施氮肥。目前,假植、断根、营养钵育苗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幼苗后期的氮素吸收,以便提早进行花芽分化。尤其是在促成栽培中,提早进行花芽分化,对草莓早上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草莓植株叶片数量的多少,对花芽分化时期和花芽质量有重要影响。5~6片叶的植株,花芽分化时期大致相同;4片叶的植株,花芽分化时期推迟约7天,后期分化速度慢,第二花序分化时间短;3片叶较5~6片叶的植株分化期推迟约20天。草莓植株叶片数增加时,花芽分化的小花成花数均明显增加。3片叶的植株,花芽分化晚且速度慢;4片叶以上的植株,花芽分化速度快,花数明显增多。从植株形态的营养状况来看,花芽分化的特征是:具有4~6片展开叶,根颈粗0.60厘米以上,苗重10~20克。
五、果实及种子
1. 果实
草莓果实是由花托膨大发育而成的,在栽培学上称为浆果。果实形状大致有扁圆形、圆球形、短圆锥形、圆锥形、长圆锥形、颈锥形、长楔形、短楔形、宽楔形及扇形等(图2-18)。果实颜色大致有白色、粉红色、橙红色、橘红色、红色、深红色、紫红色等(彩图3)。果肉颜色一般较果面的颜色稍浅,因品种和成熟度不同为白色、橙黄色、橙红色、红色、深红色等(彩图4),果肉髓心空洞因品种不同,有实心和空心2种(图2-19)。果实风味有酸、甜酸、酸甜、甜、苦等。香气有标准的草莓芳香、玫瑰香、茉莉香、槐花香、桑葚香、杏香、桃香等。
图2-18 果实形状
图2-19 果肉髓心
果实的大小与品种、栽培条件、果实着生的位置等有关。同一品种果实大小因级序而变化,一级序果最大,一般为15~50克,最大的可达100克以上,花序上级次越高的花结的果越小。
果实的膨大及成熟天数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果实成熟天数缩短;温度较低,有利于果实膨大;温度过高,则果实小、成熟早。平均温度为15℃,40天左右果实成熟;平均温度为20℃,则30天左右果实成熟。日照长度和强度对果实成熟与品质有较大影响,长日照、强光照,可促进果实成熟;低温配合强光照,可提高果实品质。对草莓适时适量灌水,可促进果实膨大,特别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水分不足对果实膨大影响很大。伴随着果实的膨大,果实逐渐成熟。成熟过程中,果实初为绿色,之后变为白色,接着渐渐变为红色,并具有光泽。果肉随着成熟变软,释放出特有的芳香,果实变得酸甜味美。
2. 种子
草莓种子实际上是受精后子房膨大形成的瘦果,俗称“种子”(图2-20),附着在果实表面。成熟种子呈红色、黄绿色或黄色。种子大小、嵌入果面的深浅,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有平于果面、凸出果面和凹入果面3种嵌入方式(图2-21)。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果实上着生种子的数量不同。一般果实体积越大,种子数量越多。种子数量的多少还与授粉受精的好坏,尤其是花前雌蕊分化的数量有关,雌蕊越多种子越多。种子是草莓有性繁殖器官,在生产上基本不用于繁育秧苗,而是用于杂交育种培育实生苗。
图2-20 草莓种子
图2-21 种子嵌入果面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