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化交流促进产业国际合作

文化交流合作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新,从而活化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其间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对“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成果进行了回顾:一是文化交流形式多样。互办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文物展、图书展等,合办文化年活动,合作开展创作和互译互播,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相继成立,设立了17个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缅甸、塞尔维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国签订了文化遗产合作文件。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联合申遗成功。二是旅游合作逐步扩大。合办旅游年,创办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推广联盟、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等旅游合作机制。缔结互免签证协定或达成简化签证手续的协定或安排等。该报告还对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交流进行了展望,提出推动与沿线国家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与沿线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共同推动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举办了3000多场包括中外特色歌舞、非遗展示、农副产品展销等在内的文化活动。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行,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来自亚洲全部47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1352位会议代表共同出席大会,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参加大会的中外机构签署一系列多边、双边倡议和协议,发布一批重大项目成果和研究报告,形成了一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务实举措和合作成果,共四大类26项。

2019年“中国-老挝旅游年”“中柬文化旅游年”“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中赞文化年”等相继举办。“文化年”“旅游年”活动通过一系列文艺表演、业界洽谈、专业的论坛有效巩固了国家间传统友谊,扩大了人文交流,增进了民心相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

2019年10月,东盟与中日韩文化城市网络启动仪式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东盟和中日韩城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机制化将有利于开展更加持久的交流和更加务实的合作,促进区域文化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与会城市代表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东亚文化之都”“东盟文化城市”间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深化经贸科技创新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形成共识。会议成果文件《东盟与中日韩文化城市网络扬州倡议》提出要加强相互了解与信任,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旅游产业合作,推进青年领域互动交流。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对东盟文化出口贸易增长较快,达47.4%,双方深化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实践中已经培育形成如“欢乐春节”等覆盖面广、海外影响力大的品牌活动。2019年初,“欢乐春节”活动主动与现有旅游推广品牌“美丽中国”相结合,在133个国家的396座城市开展了1500余场活动,进一步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2019年5月中旬至6月底,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驻外旅游办事处主办的2019年“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全球联动举办。活动期间,全球34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19家驻外旅游办事处陆续举办了各类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250余场,着力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升级成果,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