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视角下产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靳晓婷
- 789字
- 2025-02-22 02:53:41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篇章,拉开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帷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整体部署总要求看,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根基,只有乡村产业兴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才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出台了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近些年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但是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农业生产质量不高、农产品竞争力弱、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发展是根本路径。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对乡村产业融合作出了具体部署。该文件初步构建了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和行动指南,全国各地广大农村地区纷纷探索实践产业融合。本书内容基于产业经济学研究理论视角,梳理产业融合相关理论,从历史发展视角梳理我国关于农业农村的政策演变及其逻辑,剖析乡村产业融合实践基础和实践发展演变过程,深刻阐述产业融合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此外,本书内容还基于实践视角,通过作者对多地产业融合实践的调研,在调查我国产业融合现状基础上,基于实践案例调查,归纳和梳理了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探索构建了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资源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提出了推动产业融合深化发展的对策。本书对于目前深化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客观反映我国产业融合现状,明晰我国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找到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制定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具有理论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作者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