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理论解释

从发现这一现象起,研究者就试图对其进行验证。他们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选取自我联想、愉悦度评定、搬家等条件与生存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做比较,利用再认和回忆等测试方式,都证实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生存加工条件下的记忆效果最好?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主题加工、一致性效应和自然选择等。

一 主题加工理论

主题加工(thematic processing)理论认为,生存优势产生的机制在于对单词进行了主题加工(Nairne et al.,2007)。主题加工就是根据一定的主题将许多单词“捆绑”在一起,也就是对单词间关系的编码加工,包括词与词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如“馒头”和“蔬菜”的直接联系在于“吃饭”这一情境,间接联系在于同属于“食物”类。(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研究者通常要求A组被试评价无关词与某个主题的相关性,B组被试评价无关词的愉悦度,然后进行干扰,最后进行自由回忆。如果A组被试的回忆成绩比B组被试好,说明产生了主题加工优势,如果A组被试的回忆成绩与B组被试无差异,说明没有产生主题加工优势,如果A组被试的回忆成绩比B组被试差,说明产生了主题加工劣势(Hunt & McDaniel,1993)。由于“主题加工”使单个项目与某个主题产生了联系,使得被试对项目的编码更加牢靠;而愉悦度评价只是对单个项目本身进行编码,因此,在进行提取时,进行主题加工的被试,其回忆成绩要比进行愉悦度评价的被试好。

如果生存加工优势真实存在,那么这种优势应该表现为真实回忆(回忆出学习过的项目)成绩提高,错误记忆(回忆出未学过的项目)的数量降低。为此,研究者采用正确再认率来反映真实回忆的成绩,正确再认率=正确再认项目数/项目总数;采用净准确性(ne accuracy)来共同衡量真实回忆和错误回忆的成绩,净准确性=正确回忆率/(正确回忆率+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率)。如果生存信息是更加独特的,而且是在具体项目水平上进行加工的,那么被试的错误回忆率应该比非生存加工条件下低;相反,如果与生存相关的信息加工启动了相互关联的概念网络,那么,错误回忆率应该比非生存条件下高(Collins & Loftus,1975; Wein stein,Bugg,& Roediger,2008;Roediger,Balota,& Watson,2001)。

围绕“主题加工”这一假设,研究者进行了实验研究。有些研究证明生存优势其实是主题加工优势(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Otgaar 和 Smeets(2010)选取 DRM 词表作为研究材料,词表中的每个单词都与一个不出现在词表中的“关键诱饵”相关联,这是一种可以有效引发错误记忆的方法。Otgaar 等的研究结果发现使用这种词表,不仅发现错误回忆率有所增长,并且就净准确性而言并没有出现生存加工的优势效应。其中,净准确性 = 正确回忆率/(正确回忆率+关键诱饵的错误回忆率) (唐卫海、谢斯等,2015)。Howe 和 Derbish(2010)选取近似DRM词表,采用正确再认率(true recognition)和“准确性”(accuracy)作为指标。结果发现:当采用正确再认率做指标时,生存条件下的正确再认率高于愉悦度评定条件下的正确再认率,出现了生存优势;当采用准确性做指标时,生存条件下的“准确性”低于愉悦度评定条件,没有出现生存优势(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这说明,生存加工过程并未促进具体的项目加工,而是让项目之间的联系增强。

但也有研究发现,生存优势与主题无关。利用正确率做指标,研究者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研究者(Nairne et al., 2007, 2008)采用自我联想、旅游情境为控制条件,发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Kang、Mcdermott和Cohen(2008)选用与生存情境等同的银行抢劫情境作为控制条件(任务是找到同伙、实施计划和准备所需的工具),仍然发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Weinstein、Bugg 和Roediger(2008)认为生存情境本身带有的自我因素可能是记忆成绩高的原因。他们考察了与日常生活联系较少的草原生存和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城市生存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三种情境(草原生存、城市生存和搬家)和两种条件(指导语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其中城市生存和草原生存情境的区别体现在指导语上:城市生存条件下,被试作为攻击者,情境设置为城市;草原生存条件下,被试为捕食者,情境设置为草原。结果发现:无论指导语是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草原生存情境下的回忆成绩最好,城市生存情境下的回忆成绩其次,搬家情境下的回忆成绩最差,出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

研究者(Nairne, Pandeirada, Gregory, & Van Arsdall,2009)根据祖先生活情境的特点——男性狩猎,女性采集食物,得到远古狩猎(要求被试想象自己以部落为单位生活在草原上,任务是通过追猎野兽、捕获小动物或者在附近湖里钓鱼,为部落寻找所需的肉类并成功返回部落)和采集情境(要求被试想象自己以部落为单位生活在草原上,任务是通过寻找可食用的水果、坚果或者蔬菜,为部落采集食物并成功返回部落)两种生存情境,研究中还包括两种控制条件——觅食情境(scavenger hunt)(要求被试想象自己参加寻物游戏,任务是找到给定列表上的肉或水果等。这需要找到食物位置的线索、寻找每个位置并且将找到的食物成功地运回)和狩猎竞赛(hunting context)(要求被试想象自己参加狩猎竞赛,任务是为小组捕获猎物。这需要追猎野兽、捕获小动物或者在附近湖里钓鱼,为小组寻找所需的肉类并且将找到的食物成功运回)。结果发现狩猎和采集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高于觅食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狩猎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高于狩猎竞赛条件下被试的回忆成绩,狩猎和采集两种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没有差异,也没有出现男女差异。这个研究的出色之处在于,实验条件与控制条件下都从事相同的活动,唯一的不同是控制组涉及的活动与生存无关。上述研究更好地证实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存在,同时也说明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不是由主题加工导致的(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

分析前人研究不难发现,多数的研究都发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只有两项研究在准确性或净准确上没有出现生存优势,但是采用正确率为记忆的测量指标似乎更合适。原因有三点:首先,Howe等(2010)和Otgaar等(2010)的研究采用DRM词表或类似DRM词表为材料,增大了生存加工的错误记忆。其次,生存加工不但表现出优势效应,可以让人们记住更多的信息,而且还出现了比对照条件更多的错误记忆,这也可能也是生存优势的一种表现。在生存环境中,错误地辨别一些危险信号,更有助于自己的生存,这也算是一种优势表现。最后,净准确性或准确性将错误记忆考虑在内,与传统意义上正确率关注的焦点略有不同。最早的生存优势现象的发现,是以正确率为计算指标的,验证性的研究也大多以正确率为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检验主题加工理论的时候,也应该用正确率作为指标,与其他理论的争论才有意义。从目前的研究结果很难接受主题加工对生存优势现象的解释(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

二 一致性效应理论

一致性效应(congruity effect)理论最早是由Schulman(1974)提出的。一致性效应指当编码环境与记忆的材料一致时,记忆的效果更好。Craik和Tulving(1975)发现,在定向问题中产生“是”的回答要好于产生“否”的回答,如单词“friend”和“cloud”哪一个词放在“He met a______in the street?”中是否合适,结果发现同cloud相比,friend这个单词更容易记住。研究者(Nairne et al.,2007)进一步指出生存优势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所选的单词与生存相关程度大,更容易同生存联系起来,因此印象更深刻,所以在生存情境下加工与生存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会优于其他条件下加工相同单词的回忆成绩。

基于上述考虑,研究者(Butler,Kang,&RoedigerⅢ,2009)采用银行抢劫情境作为控制条件,实验材料经过事先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将单词分为三类:与生存高相关但与抢劫低相关的词表(如面包)、与抢劫高相关但与生存低相关的词表(如车)和与两种情境都无关的词表(如长笛)。研究采用2(实验情境:生存、银行抢劫)×3(词表类型:生存相关、抢劫相关和无关)混合设计,其中实验情境为被试间变量,词表类型为被试内变量。结果发现:在生存条件下,生存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要优于抢劫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抢劫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略高于无关单词的回忆成绩,出现生存一致性效应;在银行抢劫条件下,抢劫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要优于生存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生存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与无关单词的回忆成绩相等,出现抢劫一致性效应。生存条件下加工生存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与抢劫条件下加工抢劫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没有差别。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所谓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可能是学习材料与加工情境之间的一致性导致的。

上述研究结果颠覆了以往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研究,使研究者重新审视相应的研究。Nairne和Pandeirada(2011)采用相同的实验材料进行了研究,共包括四个实验(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除实验一外,实验材料具体安排见表1-1中Nairne等的研究):

表1-1 检验一致性效应实验的材料安排

实验一,选择新词表重复自己2007年的研究,发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实验二采用了三种类型的词表,要求被试在生存情境下对无关单词和抢劫相关单词进行评定或抢劫情境下对无关单词和生存相关单词进行评定,结果发现:无论实验材料是与两种情境都无关的单词还是与加工情境无关、与另一情境相关的单词,生存情境下单词的回忆成绩都要高于抢劫情境下单词的回忆成绩,出现生存优势。实验三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每个被试都在生存情境下对生存相关单词进行评定,在抢劫情境下对抢劫相关单词进行评定,结果发现生存情境下加工生存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要高于抢劫情境下加工抢劫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出现生存优势。实验四采用混合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生存情境下对生存相关单词和无关单词进行评定,抢劫情境下对抢劫相关单词和无关单词进行评定,结果发现:生存情境下,对生存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高于无关单词,出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抢劫情境下,对抢劫相关单词的回忆成绩高于无关单词的回忆成绩,出现“抢劫一致性效应”,两者合并在一起反映了“一致性效应”。但对成绩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无关单词还是与情境相关单词,生存情境下单词的回忆成绩都优于抢劫情境下单词的回忆成绩,出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因此,该研究似乎说明在解释“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时,一致性效应和生存优势加工联合起作用(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

然而Butler等(2009)的研究与Nairne等(2011)的研究存在着差异:前者让被试在一种情境下对三类词表进行相关评定,但是后者将三类词表分离开来,让被试在一种情境中只对其中一种词表或两种词表进行相关评定,因此两种情况下需要回忆的单词种类不同。但是,是否是单词种类的不同导致了研究结果如此的差异,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导致了结果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三 自然选择理论

研究者用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理论来解释生存加工优势效应。自然选择理论来源于进化心理学。它认为自然界会发生很多变化,处于狩猎—采集环境中的祖先的大脑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更容易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而这种改变会遗传到现代人身上,并使人们拥有一套处理狩猎—采集环境中问题的认知适应工具(toolkit of cognitive adaptations)(Tooby&Cosmides, 1992),即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作用(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依据自然选择理论的假设,那些人类祖先所经受的生存威胁比那些在进化历史过程中出现相对较晚的威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Öhman & Mineka, 2001),即生存加工应该对祖先优势更为敏感。Weinstein 等人(2008,实验2)的研究设置了生存加工的两种实验条件,即草原生存情境和城市生存情境,分别对应了原始生存背景和现代生存背景。其中草原生存情境沿用了 Nairne 等(2007)所用材料,而城市生存情境将草原生存情境中的草原替换为城市、猛兽替换为袭击者。研究者假设,由于草原求生更接近于进化适应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草原生存情境下所评估单词的回忆成绩应该优于城市生存情境下所评估单词的回忆成绩,结果也恰恰验证了这一假设。同时这一结论也得到其他研究的验证(Nairne&Pandeirada, 2010)。这支持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来源于自然选择(唐卫海、谢斯等, 2015)。

目前其他领域的很多研究都支持由自然选择产生的认知适应的继承性。如,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生来具有的,语言本身具有太多复杂的语法规则而不能仅仅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婴儿似乎生来就具有再认和记住面孔的能力,并且具有对捕食者的恐惧(如蛇)(Deloache & LoBue,2009)。

关于认知加工中的祖先优势也有许多实验支持。如New 等(2007)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发现与非生物目标相比,人和动物对动物的觉察更快同时更准确。与没有危险性的刺激相比,成人和儿童都会对与进化相关的刺激(如蜘蛛)做出更快的反应(Lobue & Deloache, 2008) (刘希平、刘玉霞、唐卫海,2013);即使7—9个月的婴儿也会表现出对蛇的关注长于对其他动物的关注(Deloache & Lobue,2009)。

总体而言,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祖先因自然选择压力而形成的心理机制具有继承性,对生存相关的信息记忆成绩好也是心理机制的一个方面;人类存在很多由祖先遗传下来的适应器,用来解决特定的适应性问题。适应性问题包括生存、繁衍等,并且生存与繁衍息息相关。然而已有研究很少对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直接进行证明,如果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解释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则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应该与个体的经验没有关系。同时如果自然选择理论成立,则自然选择的,除了生存加工还有其他与种族延续、人类发展有关的特性,也应该表现出加工优势。唐卫海等(2015)对上述推测进行了探讨。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了不同年龄个体间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差异;实验2试图探讨在人类发展中与生存处于类似地位的繁衍等是否也存在加工优势(唐卫海、谢斯等,2015)。

实验1年龄与生存加工优势效应:

研究目的是考查不同年龄条件下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变化。

研究假设是,如果自然选择理论的解释成立,则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在不同年龄被试间的差异量应该没有明显差别;如果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其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有所变化,则说明后天的成长也是制约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因素。

随机选取8岁、10岁、12岁、21岁和64岁年龄组被试共300名(男107名,女193名),每个年龄组60名。各组年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8.73 ± 0.37、10.32 ± 0.52、12.60 ± 0.56、21.43 ± 1.77、64.07 ± 4.63。

从 Battig 和 Montague norms(2004)分类词表中挑选100个词,这些词在相应类别中出现的比例≥0.5,随后将这些词翻译成汉语。随机选择未参加正式实验的15名大学生对上述100个词语进行与远古狩猎和狩猎比赛情境关联度的评定。评定采取5点量表法,其中1表示完全不相关, 5表示完全相关。对评定结果整理后,从中选出与两种情境的评定值大致相等的40个词,每个等级8个。从5个等级中分别选取一个词用于练习,其余35个词作为正式实验的材料。

采用2(情境:远古狩猎和狩猎比赛)× 5(年龄:8岁、10岁、12岁、21岁和64岁)被试间设计,每个年龄组的一半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远古狩猎情境,另一半被试被随机分配到狩猎比赛情境。因变量为正确回忆率、生存效应量、错误回忆率、词语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学习材料随机呈现。

实验程序采用 E-prime 编制,由电脑呈现,被试距电脑屏幕约50 cm。正式实验前有练习,让被试熟悉实验程序。整个实验大约持续30 min。正式实验共包括以下三部分。

(1)学习阶段。对词语和情境进行关联度评定阶段,指导语改编自Nairne 等(2009)实验2中所用指导语,如下:

远古狩猎:请想象你生活在远古的大草原上,作为部落成员,你需要为部落捕获猎物,你可以捕获猛兽、小动物或者附近河流湖泊里的鱼类。你作为捕猎者需要经常穿越很远的路程去追踪猎物并成功返回部落。不管条件如何,你都要保证捕猎成功,从而为部落的生存提供保障。下面将呈现一些词语,你的任务是对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与你成功狩猎并返回部落进行相关性评定。

狩猎比赛:请想象你参加一项狩猎比赛,作为小组成员,你的主要任务是和同伴们一起去捕获更多的猎物,使小组取得胜利。你可以捕获猛兽和小动物,或者附近河流或湖泊里的鱼类。你作为捕猎者需要经常穿越很远的路程去追踪猎物并成功返回比赛地点。不管条件如何,你都要保证捕猎成功,从而为小组的胜利提供保障。下面将呈现一些词语,你的任务是对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与你在狩猎比赛中取得胜利进行相关性评定。

(2)干扰阶段。让被试欣赏30张风景图片,每张图片呈现4秒,整个干扰阶段持续2分钟。

(3)测验阶段。在没有提前告知有测验任务的情况下,要求被试尽可能地回忆出刚才评定过的35个词语,并将词语写在答题纸上,该阶段持续10分钟(唐卫海、谢斯等,2015)。

结果是,被试都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对实验中99%以上的目标词都进行了评估,并且未对目标词做出评估(按键反应出现在5秒之后)的反应数目没有组间差异,因此在数据分析中不对未做反应的数据进行删除。研究结果如下。

(1)远古狩猎与狩猎比赛条件下记忆效果的比较。

为考查不同条件下产生的记忆效果,对不同年龄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的正确回忆率进行了统计,具体结果如表1-2所示。

Levene 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各实验处理内总方差为齐性,F(9,290)= 1.34,p > 0.05。对不同条件的正确回忆率进行2 × 5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境主效应非常显著,F(1,290)= 17.75, p < 0.01,=0.058,说明远古狩猎情境下被试的正确回忆成绩高于狩猎比赛情境,出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年龄主效应非常显著,F(4,290)= 19.57, p <0.01,=0.213,说明不同年龄组被试的正确回忆成绩差异显著;情境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4,290)=0.34, p = 0.851>0.05, =0.005,说明不同年龄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正确回忆成绩的变化趋势一致,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唐卫海、谢斯等,2015)。

表1-2 各年龄组在两种情境下的正确回忆率(M ± SD

注:每组 n=30。

(2)不同年龄组远古狩猎与狩猎比赛条件下回忆成绩差异的变化。

各年龄组被试在总的回忆成绩上差异显著,但这并不是本研究的关注点。研究需要关注不同年龄的被试是否都产生了等量的加工优势。在不同年龄组上,对远古狩猎和狩猎比赛两种情境中被试回忆成绩差异的差异进行检验,也就是检验不同的年龄组间生存加工优势效应量(生存加工优势效应量 = 生存条件下的正确回忆率-控制条件下的正确回忆率,另见Nouchi,2012;Olds,Lanska,&Westerman,2014)是否存在差异。以往的研究没有比较过这种差异的差异,为达到这种统计目的,我们使用如下检验方法。采用 SAS 软件进行编程,将不同年龄组的远古狩猎情境和狩猎比赛情境的成绩分别作为一个向量,因本实验中每个处理都包括30个数据,所以每种情境均为30 × 1的向量,新的向量Z =(第一个向量-第二个向量)-(第三个向量-第四个向量)=(8岁组远古狩猎情境-8岁组狩猎比赛情境)-(10岁组远古狩猎情境-10岁组狩猎比赛情境),然后对“Z 的诸分量之均值是否等于0”这一问题进行检验,也就是转化成常规的 t 检验,其他9组的检验方法同上。结果显示:每两个年龄组间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 > 0.05(唐卫海、谢斯等, 2015)。

(3)远古狩猎与狩猎比赛条件下错误回忆率的比较。

在被试的回忆词单中,出现了“闯入词”,即被试回忆出学习时未出现的词语。实验中计算了闯入词的回忆成绩,即错误回忆率,错误回忆率= 闯入词个数/(闯入词个数+正确回忆个数),对各条件下的错误回忆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 各年龄组在两种情境下的错误回忆率(M ± SD

注:每组 n=30。

Levene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各实验处理内总方差为不齐,F(9,290)=3.02,p < 0.05。故对被试错误回忆率Y的原始数据进行平方根转换,得到一个新的因变量,即新错误回忆率,对其进行Levene 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各实验处理内总方差齐性,F(9,290)= 1.83,p > 0.05。

对被试在各实验条件下的新错误回忆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主效应极其显著,F(4, 290)= 12.84, p < 0.001,= 0.150,说明各年龄组被试的新错误回忆率差异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表明,64岁年龄组的新错误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01,21岁年龄组的新错误率显著高于8岁组和12岁组,p < 0.05。情境主效应不显著,F(1, 290)= 0.087, p > 0.05,= 0.000,说明被试在远古狩猎情境下的新错误回忆率与狩猎比赛情境下的新错误回忆率没有差异。年龄和情境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F(4,290)= 0.88, p = 0.475,= 0.012,说明不同年龄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的新错误回忆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简单效应分析显示,12岁组、21岁组和64岁组的新错误回忆率表现为远古狩猎情境低于狩猎比赛情境,而8岁组和10岁组的新错误回忆率表现为远古狩猎情境高于狩猎比赛情境(唐卫海、谢斯等,2015)。

实验1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查不同年龄组被试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为自然选择解释提供证据。

实验结果表明,8岁组、10岁组、12岁组、21岁组和64岁组在远古狩猎上的回忆成绩高于狩猎比赛,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年龄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各年龄组间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量没有差异,但对该交互作用的 power 分析表明(G-power, Faul, Erdfelder, Lang, &Buchner,2007),现有的样本量能够探测出生存优势量的年龄差异的效力仅为0.14。所以虽然在统计结果上可以推断各年龄组间的生存优势量相等,但是这一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有研究者认为生存加工优势其实是一种主题优势,本实验采用两种指标认为生存优势不是主题优势:①正确回忆率。主题优势表现为对学习材料进行某一主题的加工会提高最终的记忆成绩。本实验采用远古狩猎和狩猎比赛两种情境,它们都围绕“狩猎”这一主题进行加工,区别在于前者有生存因素,结果发现远古狩猎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高于狩猎比赛。②错误回忆率。主题优势认为,生存优势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被试利用“生存”主题对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编码或提取。而错误率可以作为主题或分类加工的指标。如果在回忆时,被试依赖建立的结构(如,某个主题或分类)对学习项目进行提取,那么在回忆结果中可能会出现与主题或分类相关的干扰或错误记忆。实验中对两种情境的错误回忆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远古狩猎情境下被试的错误回忆率与狩猎比赛情境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一些研究(Otgaar & Smeets,2010;Howe & Derbish,2010)在考查错误回忆率时,通常发现生存条件下的错误回忆率高于控制条件,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在于上述研究所用实验材料均为 DRM 词表或类别词表,而这些材料通常产生更多的关联加工,从而更容易诱发错误记忆(Howe & Derbish,2013)。而本实验所用材料既非 DRM 词表也非类别词表,所以生存条件下的错误回忆率并不一定比其他条件高(Kroneisen,Rummel,& Erdfelder,2014)。总结以上观点,本研究正确回忆率和错误回忆率的结果均与主题优势的预期相悖,说明主题优势不是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产生的原因(唐卫海、谢斯等,2015)。

(4)远古狩猎与狩猎比赛条件下词语评定值和反应时间的比较。

因为词语与情境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会影响被试的记忆成绩,所以对不同条件下词语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 两种情境中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M ± SD

注:每组 n=30。

由于不同年龄被试在反应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生存加工优势效应考查的是同一年龄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的表现情况,为排除评定值和评定时间的影响,分别对同一年龄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在评定值上,t8岁组(58)= 0.47,p = 0.642,d =0.12;t10岁组(58)= -0.12,p = 0.908,d = 0.03;t12岁组(58)= 1.10, p =0.278,d = 0.28;t21岁组(58)= 0.91,p = 0.367,d = 0.24; t64岁组(58)= 1.58, p = 0.120, d = 0.41;在评定时间上,t8岁组(58)=-0.95,p = 0.347, d = 0.25; t10岁组(58)= -1.41, p = 0.165, d =0.36;t12岁组(58)= 0.43,p = 0.668,d = 0.11;t21岁组(58)= -0.61, p = 0.544,d =0.16;t64岁组(58)= -0.77,p =0.445,d = 0.20。t检验结果表明,同一年龄组内,被试在两种情境中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没有差异。这说明前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没有受到评定等级和加工时间的制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唐卫海、谢斯等,2015)。

有研究者认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可理解为一致性效应。如果一致性效应解释成立,那么生存条件与材料的关联性要高于非生存条件。通过比较两条件的评定值,发现生存条件和非生存条件的评定值没有差异,说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不能等同于一致性效应。

已知个体与学习材料接触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最终的记忆成绩。因此,本实验对词语与两情境的评定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评定时间差异不显著,所以评定时间不足以解释本实验出现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

为了避免因主题不同而带来的潜在无关变量,本实验将情境的主题统一为“狩猎”。但有研究者(Silverman & Eals,1992)认为在狩猎—采集的社会环境中,男性与女性的劳动分工尤为典型,男性负责狩猎而女性负责采集。男性通常在与狩猎有关的技能上比女性表现得好(Voyer, Postma,Brake,& Imperato-McGinley,2007)。所以,本实验中的狩猎主题可能对女性被试来说是不太适合的。但以正确回忆率为因变量,性别与情境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却表明,性别对回忆成绩没有影响,F (1,296)= 1.31, p > 0.05, = 0.004,且交互作用不显著,F(1, 296)= 0.41,p > 0.05, = 0.001,表明男女被试在两种情境下的回忆成绩趋势一致。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狩猎为主题的情境材料对于不同性别的被试来说是公平的,这一论证与 Nairne 等(2009)得到的结果一致,即在生存加工范式下,狩猎与采集情境中的记忆成绩并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本实验发现,同狩猎比赛情境相比,远古狩猎条件下产生了更好的记忆效果,也就是说人们对与生存有关的信息记得更好,对材料进行生存加工产生了很好的记忆效果,这是记忆适应性的表现(唐卫海、谢斯等,2015)。

我们推测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应该会出现在人的生命全程中。已有研究多采用大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有两篇分别以5岁、8岁、10岁年龄组(Aslan & Bäuml,2012)和以8岁、11岁年龄组(Otgaar&Smeets,2010)为被试,发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但是同时选取多个年龄段被试的研究比较少。为了考查低年龄段个体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具体表现,实验选取了5个年龄段的被试,分别是8岁、10岁、12岁、21岁和64岁。结果显示,5个年龄段都出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并且各年龄段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量相等。然而,关于老年人是否与其他年龄段个体表现出同样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Stillman、Coane、Profaci、Howard 和Howard(2014)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并不一致。Stillman 等(2014)进行了三个实验,既包括被试间设计也包括被试内设计,他们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情境材料和词语与 Nairne 等(2007)实验2所用材料相同。结果都表明老年被试没有产生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即便是在生存条件下的评估值显著高于控制条件的情况下,也就是可能由一致性效应而得到记忆优势的情况下,也未见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产生。Stillman 等(2014)提出这种表现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把他们已经减少的认知资源的优先权从获得新信息转移到更令人满意的、更具社会价值的目标上”。我们与 Stillman 等(2014)的结果不一致,我们猜测,也许正是 Stillman 等与我们的情境不同导致的。若果真如此,则可能是老年人被试对 Stillman 等使用的材料并不敏感,即使存在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也并没有表现出来。在我们的研究中,老年人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了考察此处分析是否有道理,我们对青年人的生存加工优势大小与老年人的生存加工优势大小进行了比较,发现青年人与老年人生存加工优势大小没有差异(p > 0.05)。Stillman 等的研究中,虽然同样的材料在年青被试上获得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但存在一种可能是他们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对所有年龄段被试都是同等适用的。从他们的研究中老年人没有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看,可能搬家情境对老人而言加工效果比较强,弱化了生存加工带来的效应。相比较而言,我们的研究对生存加工组和控制组其情境控制更加公平。我们的研究应该是对 Stillman 研究的推进。如果这种分析不够到位,则跨情境控制组的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继续探索的选题。另有 Nouchi(2012)的研究使用了 Nairne 等(2007)所用生存情景,对照组进行自我联想任务,被试同样是老年人,结果发现老年被试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但其生存优势量小于青年被试。Nouchi的研究中老年人的优势量小于青年人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使用了被试内设计。以往仅对青年被试的研究发现被试内设计相对于被试间设计获得的生存优势量更大(Nairne et al.,2007),所以在 Nouchi的研究中,青年被试的优势增大;老年人虽然也用的是被试内设计,但是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受任务转换的影响而更少地受益于被试内设计,所以在优势量上表现出了年龄差异。虽然青年和老年被试在反应时间的数据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仍不能排除老年被试更易受任务转换影响的可能。另一种可能的原因在于对照条件下加工方式的不同。本研究中对照条件与实验条件同为情境加工,两种情境加工相对照,受老化影响的因素对两种加工条件的作用是相同的。而 Nouchi 的研究中的对照条件为自我参照加工,不同于实验条件下的情境加工,那么有可能是两种加工方式受老化影响的不同,造成了这种优势量上的年龄差异(唐卫海、谢斯等,2015)。

实验2繁衍加工的优势效应:

研究目的是:选取生存和自我联想情境同繁衍情境进行比较,考查繁衍情境的优势效应。参照生存加工范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繁衍加工是否也会出现繁衍优势效应?本实验将自我联想和生存情境作为基线水平,与择偶、怀孕、抚育情境比较来考查繁衍加工是否也具有优势效应。繁衍加工如果具有优势效应,那么它与生存加工的优势效应之间又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假设是,如果自然选择理论的解释成立,那么择偶、怀孕和抚育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要高于自我联想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表现出繁衍加工优势效应,且繁衍加工优势效应与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不存在明显差异。

随机选取大学生150名,男生70名,女生80名,平均年龄20.72岁(SD = 1.74)。所有被试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每个被试在实验结束后均获得一份小礼品。

从Battig和Montague Norms(2004)分类词表中挑选出100个词并将这些词翻译成汉语,随机选取未参加正式实验的16名大学生分别对这些词语同生存情境、择偶情境、怀孕情境、抚育情境和自我联想情境进行关联度评定。评定采取五点量表法,其中1表示完全不相关,5表示完全相关。对评定结果进行整理后,选出37个词,这些词与5个情境的关联度大致相等,差值小于1.0。其中5个用于练习,32个词用于正式实验。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加工条件。自变量的5个水平分别是生存加工、择偶加工、怀孕加工、抚育加工和自我联想。被试被随机分配到5种情境,每种情境30人。因变量为正确回忆率、错误回忆率、词语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唐卫海、谢斯等,2015)。

实验程序采用 E-prime 编制,由电脑呈现,安排被试坐在距计算机屏幕约50厘米处。正式实验前有练习,使被试了解实验程序。整个实验持续约20分钟。

正式实验共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是学习阶段,即对词语和情境进行关联度评定阶段。5种情境的指导语如下:

生存加工:请想象自己困在陌生的大草原上,没有任何生存物资。在随后的6个月,你需要找到稳定的食物和水源,并且保护自己免受肉食动物的攻击。下面将呈现一些词语,你的任务是对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与你所处的生存情境进行相关性评定。

择偶加工:请想象你即将参加一项异性联谊活动,你的任务是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在此活动中找到终身伴侣。下面将呈现一些词语,你的任务是对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与你在联谊活动中找到终身伴侣进行相关性评定。

怀孕加工:请想象几年之后,你成了家,并准备生个小宝宝。你的任务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自己(或妻子)顺利怀孕。下面将呈现一些词语,你的任务是对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与你成功孕育小宝宝进行相关性评定。

抚育加工:请想象几年之后你结婚生子,在接下来的若干年,你的任务是抚养和照顾自己的孩子,保证他(她)能健康地成长。下面将呈现一些词语,你的任务是对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与你成功地抚养和照顾孩子进行相关性评定。

自我联想:请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下面将会呈现一些词语,你的任务是对这些词语所指代的事物与帮助你回想起重要经历的容易程度进行评定。

二是干扰阶段。让被试完成24道计算题,每道题呈现5秒,干扰阶段持续2分钟。

三是测验阶段。在没有提前告知有测验任务的情况下,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回忆出刚才评定过的32个词语,并将词语写到答题纸上,该阶段持续10分钟(唐卫海、谢斯等,2015)。

结果,被试都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对实验中99%以上的目标词都进行了评估,并且未对目标词做出评估(按键反应出现在5秒之后)的反应数目没有组间差异,因此在数据分析中不对未做反应的数据进行删除。结果如下。

第一,各加工情境下记忆效果的比较。

为考查不同情境加工的记忆效果,对被试在5种情境中的正确回忆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5所示。

Levene 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各实验处理内总方差为齐性,F(4,145)= 1.85,p > 0.05。对5种情境下被试的正确回忆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境主效应显著,F(4,149)= 5.09, p < 0.01,=0.123。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生存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高于自我联想情境(p < 0.01),出现生存加工优势效应;择偶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高于自我联想情境(p = 0.051),达到边缘显著,抚育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高于自我联想情境(p < 0.05),怀孕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与自我联想情境相等(p = 0.29),说明在择偶和抚育情境上出现了繁衍加工优势(唐卫海、谢斯等,2015)。

表1-5 5种情境下被试的正确回忆率(M ± SD

注:每组 n=30。

第二,各加工情境下错误回忆率的比较。

对词语进行情境加工能提高个体的记忆成绩,但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错误回忆,为考查不同加工情境出现的错误回忆,对5种情境下的错误回忆成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6 5种情境下被试的错误回忆率(M ± SD

Levene 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各实验处理内总方差为齐性,F(4,145)= 0.91,p > 0.05。对不同情境下的错误回忆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境主效应显著,F(4,149)= 2.46, p = 0.048 < 0.05,= 0.064,说明不同情境下被试的错误回忆率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生存、择偶和抚育情境下被试的错误回忆率与自我联想情境相等,怀孕情境下被试的错误回忆率与自我联想情境达到边缘显著,p =0.071。说明与自我联想情境相比,生存、择偶和抚育情境在回忆时没有产生更多的错误干扰,而怀孕情境产生了更多的错误干扰(唐卫海、谢斯等,2015)。

实验2旨在通过考查繁衍的三种情境——择偶、怀孕和抚育是否会出现记忆优势,探讨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自然选择解释是否成立。

实验结果显示:择偶和抚育情境下的正确回忆成绩高于自我联想情境,错误回忆成绩与自我联想情境相等,表现出繁衍加工优势,符合预期假设,支持自然选择理论。

但是实验中没有出现怀孕情境的优势效应,可能是因为情境对适应性意义的贡献大小不同造成的。现代进化理论认为,所有的适应性问题都必须和繁衍活动有关,并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有机体的繁殖成功率。它认为适应性问题主要包括:①生存和成长的问题,主要是让有机体存活到能够繁衍的年龄;②择偶问题,主要指选择、吸引并留住配偶,进行繁衍所必需的行为;③抚育问题,主要指帮助后代生存和生长,让后代存活到能够繁衍的年龄;④帮助遗传亲属的问题,主要指帮助拥有个体基因的遗传亲属获得繁衍成功(Buss,2007)。在上述适应中,择偶和抚育都是为保证后代的质量,而怀孕似乎是择偶之后顺其自然的事情。在实际生活中,也确实能够看到人们在择偶和抚育行为中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并做出更加慎重的选择,而仅有部分个体因为婚龄过大或身体状况才会更多地做出保证怀孕的工作,这可能是怀孕情境没有产生记忆优势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所用被试均为大学生,几乎没有怀孕的经历,而择偶观正逐步形成,抚育行为也可通过父母长辈的耳濡目染而有所认识,唯独怀孕情境是相对陌生的。所以被试在进行繁衍加工的时候,由于没有过怀孕的经历,对怀孕的加工就不大可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可能导致本来怀孕加工优势是存在的,但却因为被试不知道何为怀孕,出现了优势削弱。未来可通过使用有过怀孕经历的个体作为被试来验证上述可能,如果在有怀孕经历的被试身上表现出了怀孕加工的记忆优势,那么则说明对情境的理解与投入程度是造成本实验没有得到怀孕记忆优势的原因。如果在这些被试身上仍没有表现出记忆优势,则说明怀孕的适应性意义相对较小(唐卫海、谢斯等,2015)。

第三,各加工情境下词语评定值和评定时间的比较。

词语与情境的关联度和评定时间会对个体的记忆成绩产生影响,因此,对5种情境下的词语和情境的关联度评定值和评定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7所示。

表1-7 5种情境下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M ± SD

Levene 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评定时间与评定值上,各实验处理内总方差为齐性,F(4,145)=0.89; F(4,145)= 1.89, p > 0.05。对不同情境下的评定时间和评定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评定时间主效应不显著,F(4,149)= 0.72, p > 0.05,= 0.019,说明5种情境下被试的评定时间没有差异;评定值主效应也不显著,F(4,149)=0.22,p > 0.05,= 0.006,说明5种情境下被试的评定值相等(唐卫海、谢斯等,2015)。

同实验1类似,实验2对词语的评定值和评定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情境间没有差异,进一步确定自然选择理论的解释在该实验条件下是成立的。

实验2并未将性别作为一个自变量进行考察。显然,在人类的繁衍行为中,男性和女性各自的角色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对于某种繁衍情境来说,男性或者女性可能表现得更好。为了避免被试的性别差异而造成不同加工条件下的表现差异,研究者在分配被试的时候已注意将各加工条件下的被试性别比例进行匹配。所以即便是男女在繁衍加工上表现不同,也不会影响本实验的考查重点,即人类在繁衍与生存加工上的记忆表现是否好于非适应性加工,也就是本实验条件中的自我联想加工。

实际上,在本实验中,虽然在总的回忆成绩上女性要高于男性(p <0.05),但是就各个繁衍加工条件而言(择偶加工、怀孕加工、抚育加工),男性与女性被试在正确回忆率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上述统计检验的数据,是否表明在相关研究领域中不存在性别差异,尚需进一步证实。如果确实不存在差异,则说明繁衍加工优势效应与性别角色无关;如果确实存在差异,则说明,加工者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对加工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存和繁衍密切相关,生存是繁衍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生存和繁衍谁更重要的问题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有时保证生存是为了使自己具有繁衍的可能性,但是有时为了能够繁衍,却使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本实验同时采用了生存和繁衍情境,结果显示,生存情境下被试的回忆成绩高于择偶情境(p < 0.05)和怀孕情境(p < 0.05),同抚育情境的回忆成绩达到边缘显著(p = 0.079),参照生存加工范式,可以说在本实验条件下,生存比繁衍重要(唐卫海、谢斯等,2015)。

研究结果符合预期假设,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自然选择理论的解释是成立的。这一结果为自然选择解释提供了实验证据,也因此奠定了更稳固的基础,并且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从这个框架展开,将节省大量时间。

综上所述,人们的记忆系统确实具有功能性,对涉及生存和繁衍的信息记得更好,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解释生存加工优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