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社会建设70年
- 李培林 张翼主编
- 2030字
- 2021-09-30 11:51:09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或者说是人口素质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现代化进程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并趋于稳定,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多并保持高位,为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第二个方面,人口健康素质持续改善,人口健康寿命不断延长,健康老龄化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基本趋势。第三个方面,人口文化教育素质持续提升,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新的变化趋势。
总体来讲,我国人口现代化的进程基本上可以简单概括为从“数量红利”走向“质量红利”的过程。但是,目前中国人口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高。中国实现了人口转变和生育转变,并不等于实现了人口现代化。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从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趋势来看,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日益向科技、知识和信息倾斜,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键。现代全球企业的发展和维系,日益需要依靠人才战略,世界产业日益需要依靠人才资源,世界经济日益需要依靠人才动力;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人口素质的现代化。针对当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具体问题,加快人口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文化教育素质的不断提升和改善,可望为21世纪中叶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针对当前人口与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和文化教育素质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人口现代化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人力资本投资,将成为促进人口健康素质和文化教育素质提高的积极影响因素。与维持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所实施的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人口投资不同,人力投资更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强调在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方面对人进行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将对人口素质的提高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工作。
[1]参见 [美] 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参见刘铮《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人口研究》1992年第2期。
[4]参见查瑞传《人口现代化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1994年第3期。
[5]参见张开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口现代化》,《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6]参见于学军《中国人口转变与“战略机遇期”》,《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1期。
[7]参见刘铮《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人口研究》1992年第2期;李竞能编著《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参见于学军《中国人口转变与“战略机遇期”》,《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1期。
[11]参见杨华《现代化的核心:人的素质现代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12]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3]参见刘铮《人口现代化与优先发展教育》,《人口研究》1992年第2期。
[14]参见本刊编辑部《中国人口现代化:挑战与展望》,《人口研究》2001年第1期。
[16]参见查瑞传《人口现代化问题》,《人口与计划生育》1994年第3期。
[17]参见张开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口现代化》,《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18]参见陈友华《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3期。
[19]参见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人口学刊》2006年第7期。
[21]参见贺满林、陈俐、王大奔《中国人口现代化水平区域分布差异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南方人口》2003年第9期。
[22]参见周炎炎《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5期。
[23]参见本刊编辑部《中国人口现代化:挑战与展望》,《人口研究》2001年第1期。
[24]参见穆光宗、苗景锐《人口现代化和生育现代化: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人口学刊》2002年第12期。
[25]参见王学义《人口现代化效应研究——基于人口控制力的分析视觉》,《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