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经脉主要包括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每一条经脉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经脉的循行分布与该经腧穴主治有内在的联系。了解经脉的循行分布,就能更好地了解腧穴主治范围。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各有所属腧穴,冲、带、跷、维脉的腧穴均交会于此十四经。

一、手太阴肺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前缘,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图2-8 )。

3.主治概要

主治肺、胸、喉病证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疾患。

(二)本经穴

1.中府Zhōnɡ fǔ LU1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

【定位】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拨法、摩法。

2.云门Yún mén LU2

【定位】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img

图2-8 手太阴肺经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热。

【手法】揉法、拨法、摩法、点法、按法。

3.天府Tiān fǔ LU3

【定位】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主治】气喘、鼻衄、吐血、瘿气、上臂内侧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推法、摩法、拨法。

4.侠白Xiá bái LU4

【定位】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主治】咳嗽、气短、干呕、烦满、心痛、上臂内侧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推法、摩法、拨法。

5.尺泽Chǐ zé LU5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部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搓法、拨法。

6.孔最Kǒnɡ zuì LU6 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肘臂挛痛、痔疮。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搓法、拨法。

7.列缺Liè quē LU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前臂掌面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掌中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溺血、小便热、阴茎痛、牙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拨法、搓法。

8.经渠Jīnɡ qú LU8

【定位】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掌中热、胸背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搓法、拨法。

9.太渊Tài yuān LU9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呕血、烦满、胸背痛、掌中热、缺盆中痛、咽喉肿痛、腹胀、噫气、呕吐、无脉症、手腕无力疼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搓法、拨法。

10.鱼际Yú jì LU10 荥穴

【定位】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咳血、失音、咽喉肿痛、咽干、身热、乳痈、肘挛、掌心热。

【手法】点法、掐法、拨法、揉法。

11.少商Shào shānɡ LU11井穴

【定位】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重舌、鼻衄、心下满、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热病、小儿惊风、指腕挛急。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本经概述

1.经络循行

本经从食指末端起始,沿食指桡侧缘,通过第1、2掌骨间进入两筋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缘,上肩,出肩峰部前边,向上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头部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止于对侧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穴(图2-9)。

3.主治概要

本经经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img

图2-9 手阳明大肠经穴

(二)本经穴

1.商阳Shānɡyánɡ LI1 井穴

【定位】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颐颔肿、下齿痛、耳聋、耳鸣、青盲、热病汗不出、昏厥、中风昏迷、喘咳、肩痛引缺盆。

【手法】点法、按法、掐法。

2.二间Er jiān LI2 荥穴

【定位】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喉痹、颔肿、鼽衄、目痛、目黄、大便脓血、齿痛口干、口眼歪斜、身热、嗜睡、肩背痛振寒。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掐法。

3.三间Sān jiān LI3 输穴

【定位】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手指及手背肿痛、鼽衄、唇焦口干、嗜眠、腹满、肠鸣洞泄。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掐法。

4.合谷Hé ɡǔ LI4 原穴

【定位】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喉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

5.阳溪Yánɡ xī LI5 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耳鸣、齿痛、咽喉肿痛、目赤、手腕痛。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揉法。

6.偏历Piān lì LI6 络穴

【定位】屈肘,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鼻衄、目赤、耳聋、耳鸣、手臂酸痛、喉肿、水肿。

【手法】点法、按法、拿法、揉法。

7.温溜Wēn liū LI7 郄穴

【定位】屈肘,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腹痛、呃逆、喉舌痛、头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掐法。

8.下廉Xià lián LI8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主治】头风、眩晕、目痛、肘臂痛、腹痛、食物不化、乳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掐法。

9.上廉Shànɡ lián LI9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主治】头痛、偏瘫、手肩臂肩膊酸痛麻木、腹痛、肠鸣、泄写。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掐法。

10.手三里Shǒu sān lǐ LI10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肘挛、屈伸不利、手臂麻木酸痛。

【手法】拿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11.曲池Qū chí LI11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发热、高血压、手臂肿痛、肘痛、上肢瘫痪。

【手法】拿法、按法、点法、揉法。

12.肘髎Zhǒu liáo LI12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痛、拘挛、麻木、嗜卧。

【手法】拿法、按法、点法、揉法。

13.手五里Shǒu wǔ lǐ LI13

【定位】在臂外侧,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主治】肘臂挛急、疼痛、瘰疬、咳嗽、吐血、嗜卧、身黄、疟疾。

【手法】拿法、按法、点法、揉法。

14.臂臑Bì nào LI14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主治】瘰疬、颈项拘急、肩臂疼痛、目疾。

【手法】拨法、揉法、拿法、按法。

15.肩髃Jiān yú LI15 手阳明、阳跷交会穴

【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中热、半身不遂、风热瘾疹、瘰疬诸瘿。

【手法】揉法、拨法、拿法、按法。

16.巨骨Jù ɡǔ LI16 手阳明、阳跷交会穴

【定位】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瘿气、惊痫吐血。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

17.天鼎Tiān dǐnɡ LI17

【定位】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喉结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手法】拨法、推法、按法、揉法。

18.扶突Fú tū LI18

【定位】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手法】拨法、推法、按法、揉法。

19.口禾髎Kǒu hé liáo LI19

【定位】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口噤不开。

【手法】掐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20.迎香Yínɡ xiānɡ LI20 手、足阳明交会穴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炎、鼻塞、口。

【手法】掐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三、足阳明胃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从鼻旁开始,交会鼻根中,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回出夹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退回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耳前,经颧弓上,沿发际至前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夹脐两旁,进入气街。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经髀关,直抵伏兔,下至膝盖,沿着胫 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侧。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跗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大趾内侧,出大趾末端(隐白),接足太阴脾经。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图2-10)。

3.主治概要

本经经穴主要用于胃肠病、血病、神志病、头部、皮肤、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疾病。

img

图2-10 足阳明胃经穴

(二)本经穴

1.承泣Chénɡ qì ST1 足阳明、阳跷、任脉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img动、口眼斜。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2.四白Sì bái ST2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img动、口眼斜、头痛眩晕。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3.巨髎Jù liáo ST3 足阳明、阳跷脉之会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img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4.地仓Dì cānɡ ST4 手足阳明、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瞳孔直下。

【主治】口、流涎、眼睑img动。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5.大迎Dà yínɡ ST5

【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口、口噤、颊肿、齿痛。

【手法】掐法、按法、点法、揉法。

6.颊车Jiá chē ST6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手法】掐法、按法、点法、揉法。

7.下关Xìa ɡuān ST7 足阳明、足少阳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耳聋、耳鸣、齿痛、口噤、口。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

8.头维Tóu wéi ST8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交会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img动。

【手法】抹法、点法、按法、揉法。

9.人迎Rén yínɡ ST9足阳明、足少阳交会穴

【定位】在颈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咽喉痛疼、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

10.水突Shuǐ tū ST10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手法】拿法、揉法。

11.气舍Qì shè ST11

【定位】在颈部,锁骨胸骨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手法】拨法、揉法、拿法、按法、推法。

12.缺盆Quē pén ST12

【定位】在颈外侧区,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手法】点法、按法、弹拨法、揉法。

13.气户Qì hù ST13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手法】点法、按法、弹拨法、揉法。

14.库房Kù fánɡ ST14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满。

【手法】点法、按法、弹拨法、揉法。

15.屋翳Wū yì ST15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满、乳痈。

【手法】点法、按法、弹拨法、揉法。

16.膺窗Yīnɡ chuānɡ ST16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肋胀满、乳痈。

【手法】拨法、揉法、分推法。

17.乳中Rǔ zhōnɡ ST17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手法】本穴不施手法,用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18.乳根Rǔ ɡēn ST18

【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汁少、乳痈。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

19.不容Bù rónɡ ST19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呕吐、胃痛、食欲不振、腹胀。

【手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法。

20.承满Chénɡ mǎn ST20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手法】揉法、压法、推法、按法、点法。

21.梁门Liánɡ mén ST21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手法】点法、按法、拿法、揉法、压法、摩法。

22.关门Guān mén ST22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手法】点法、按法、拿法、揉法、压法、摩法。

23.太乙Tài yǐ ST23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心烦、癫狂。

【手法】揉法、压法、按法、点法。

24.滑肉门Huá ròu mén ST24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胃痛、呕吐、癫狂。

【手法】揉法、压法、按法、点法。

25.天枢Tiān shū ST25 大肠募穴

【定位】在腹中部,横平脐中,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癥瘕。

【手法】揉法、压法、按法、点法。

26.外陵Wài línɡ ST26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手法】揉法、压法、按法、点法。

27.大巨Dà jù ST27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手法】颤法、揉法、摩法、按法、点法。

28.水道Shuǐ dào ST28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手法】颤法、揉法、摩法、按法、点法。

29.归来Gūi lái ST29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手法】颤法、揉法、摩法、按法、点法。

30.气冲Qì chōnɡ ST30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

【手法】揉法、摩法、按法、点法。

31.髀关Bì ɡuān ST31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手法】按法、拿法、弹拨法、揉法。

32.伏兔Fú tù ST32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骼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手法】揉法、㨰法、按法、点法。

33.阴市Yīn shì ST33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主治】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手法】揉法、㨰法、按法、点法。

34.梁丘Liánɡ qīu ST34郄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屈膝,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手法】揉法、按法、点法。

35.犊鼻Dú bí ST35

【定位】在膝部,屈膝,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下股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手法】拨法、揉法、按法、点法。

36.足三里Zú sān lǐ ST36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疼、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

【手法】按法、点法、拨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37.上巨虚Shànɡ jù xū ST37 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手法】拿法、揉法、点法、按法。

38.条口 Tiáokǒu ST38

【定位】在小腿的前外侧,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手法】拿法、揉法、点法、按法。

39.下巨虚 Xià jù xū ST39 小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腰脊痛引睾丸。

【手法】拿法、点法、按法、揉法。

40.丰隆 Fēnɡ lónɡ ST4O 络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处,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下肢痿痹。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揉法。

41.解溪 Jiě xī ST41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手法】按法、掐法、点法、按法。

42.冲阳 Chōnɡ yánɡ ST42 原穴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口、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痛、足痿无力。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掐法。

43.陷谷 Xiàn ɡǔ ST43 输穴

【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掐法。

44.内庭 Nèi tínɡ ST44 荥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口、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掐法。

45.厉兑 Lì dùi ST45 井穴

【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鼽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掐法。

四、足太阴脾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图2-11)。

img

图2-11 足太阴脾经穴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二)本经穴

1.隐白Yǐn bái SP1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尸厥。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揉法。

2.大都Dà dū SP2 荥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痛、食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揉法。

3.太白Tài bái SP3 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疮、脚气、饥不欲食、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证。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揉法。

4.公孙Gōnɡ sūn SP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胃疼、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疼、痢疾、泄泻、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揉法。

5.商丘Shānɡ qiū SP5 经穴

【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食谷不化、舌体强痛、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梦魇、咳嗽、小儿癫痫、痔疾、足踝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拨法、掐法。

6.三阴交Sān yīn jiāo SP6 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拨法、掐法。

7.漏谷Lòu ɡǔ SP7

【定位】在小腿内侧,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手法】拿法、按法、点法、揉法、拨法。

8.地机Dì jī SP8 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手法】按法、点法、揉法。

9.阴陵泉Yīn línɡ quán SP9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手法】点法、拿法、按法、一指禅推法。

10.血海Xuè hǎi SP10

【定位】在大腿前侧,屈膝,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手法】按法、点法、拿法、揉法。

11.箕门Jī mén SP11

【定位】在大腿前侧,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手法】按法、点法、拿法、揉法。

12.冲门Chōnɡ mén SP12 足太阴、足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主治】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手法】拨法、拿法、揉法、点法、按法。

13.府舍Fǔ shè SP13 足太阴、足厥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腹痛、疝气、积聚。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

14.腹结Fù jié SP14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腹痛、泄泻、疝气。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

15.大横Dà hénɡ SP15 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腹中部,横平脐中,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

16.腹哀Fù āi SP16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

17.食窦Shí dòu SP17

【定位】在胸外侧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胁胀满、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

18.天溪Tiānxī SP18

【定位】在腹外侧部,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汁少。

【手法】揉法、按法。

19.胸乡Xiōnɡ xiānɡ SP19

【定位】在胸外侧部,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胸胁胀痛。

【手法】揉法、按法。

20.周荣Zhōu rónɡ SP20

【定位】在胸外侧部,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手法】揉法、按法。

21.大包Dà bāo SP21脾之大络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

【主治】气喘、胸胁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手法】揉法、推法、点法、按法、摩法。

五、手少阴心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脉:挟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个穴位(图2-12)。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二)本经穴

1.极泉Jí quán HT1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手法】拿法、弹拨法、揉法。

2.青灵 Qīnɡ línɡ HT2

【定位】在臂内侧,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主治】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img

图2-12 手少阴心经穴

【手法】拿法、弹拨法、揉法、按法、点法。

3.少海Shào hǎi HT3 合穴

【定位】在肘前区,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手法】拿法、弹拨法、揉法、按法、点法。

4.灵道Línɡ dào HT4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主治】心痛、心悸怔忡、暴喑、肘臂挛痛。

【手法】拿法、弹拨法、揉法、按法、点法。

5.通里Tōnɡ lǐ HT5 络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弹拨法。

6.阴郄Yīn xì HT6 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主治】心悸、心痛、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弹拨法。

7.神门Shén mén HT7 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弹拨法。

8.少府Shào fǔ HT8 荥穴

【定位】在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手法】掐法、按法、揉法、拨法。

9.少冲Shào chōnɡ HT9 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

【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掐法。

六、手太阳小肠经

img

图2-13 手太阳小肠经穴

(一)本经概述

1.经络循行

本经起于手小指末端尺侧(少泽),沿着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沿着前臂外则面后缘直上,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尺神经沟),沿着上臂外侧面后缘,出于肩关节后,绕行肩胛部,交会督脉于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达到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的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的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下,至目内眦(晴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图2-13)。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二)本经穴

1.少泽Shào zé SI1 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手法】掐法、按法、推法、擦法。

2.前谷Qián ɡǔ SI2 荥穴

【定位】在手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远侧)的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手法】掐法、按法、摩法、推法、擦法。

3.后溪Hòu xī SI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手指及肘臂挛痛。

【手法】掐法、按法、点法、推法、擦法。

4.腕骨Wàn ɡǔ SI4 原穴

【定位】在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指挛腕痛。

【手法】掐法、按法、点法、推法。

5.阳谷Yánɡ ɡǔ SI5 经穴

【定位】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手法】拨法、掐法、点法、按法。

6.养老Yǎnɡ lǎo SI6 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后方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清,肩、背、肘、臂酸痛。

【手法】掐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7.支正Zhī zhènɡ SI7 络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手法】拿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拨法。

8.小海Xiǎo hǎi SI8 合穴

【定位】在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肘臂疼痛、癫痫,前臂尺侧及小指麻木、窜痛。

【手法】拿法、弹法、拨法、推法。

9.肩贞Jiān zhēn SI9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窜麻、活动不利、耳鸣。

【手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拨法、㨰法。

10.臑俞Nào shū SI10 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在肩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拨法、㨰法。

11.天宗Tiān zōnɡ SI11

【定位】在肩胛部,冈下窝凹陷中,肩胛冈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上,平对第四胸椎处。

【主治】肩胛痛、气喘、乳痈、肩不能举、上肢尺侧窜麻疼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拨法。

12.秉风 Bǐnɡ fēnɡ SI12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凹陷处。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手法】一推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拨法。

13.曲垣Qū yuán SI13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胛疼痛。

【手法】一推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

14.肩外俞Jiān wài shū SI14

【定位】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落枕、颈项活动不利。

【手法】一推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

15.肩中俞Jiān zhōnɡ shū SI15

【定位】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视物不明。

【手法】一推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

16.天窗Tiān chuānɡ SI16

【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主治】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手法】一推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

17.天容Tiān rónɡ SI17

【定位】在颈外侧部,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肿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揉法、按法、拨法。

18.颧髎Quán liáo SI18 手太阳、手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睑img动、齿痛、颊肿。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

19.听宫Tīnɡ ɡōnɡ SI19 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揉法。

七、足太阳膀胱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从内眼角起始,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内络脑,复出项部分开下行,沿肩胛内侧,夹脊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旁筋肉,络肾,属膀胱。

腰部支脉: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直行主干于腘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出外踝后方,沿第五跖骨粗隆,到小趾的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穴(图2-14)。

img

图2-14 足太阳膀胱经穴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和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二)本经穴

1.睛明Jīnɡ mínɡ BL1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恶寒头痛、目眩、迎风流泪、内眦痒痛、目翳、目视不明、近视、弱视。

【手法】按法、点法。

2.攒竹Cuán zhú BL2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直上,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面瘫。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揉法。

3.眉冲Méi chōnɡ BL3

【定位】在头部,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主治】痫证、头痛、眩晕、目视不明、鼻塞。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

4.曲差Qǔ chā BL4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的连线内1/3与中1/3交点上。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目视不明、鼻塞、鼻衄。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

5.五处Wǔ chù BL5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痫证、小儿惊风。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掐法。

6.承光Chénɡ ɡuānɡ BL6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呕吐烦心、目视不明、鼻塞多涕、热病无汗。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掐法。

7.通天Tōnɡ tiān BL7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头重、眩晕、口、鼻炎、鼻塞、鼻衄、鼻渊、鼻窒、三叉神经痛、颈项转侧难、瘿气。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掐法。

8.络却Luò què BL8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主治】眩晕、耳鸣、鼻塞、癫狂、痫证、目视不明、项肿、瘿瘤。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掐法。

9.玉枕Yù zhěn BL9

【定位】在后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晕、恶风寒、呕吐、不能远视、目痛、鼻塞。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点法。

10.天柱Tiān zhù BL10

【定位】在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鼻塞不知香臭、咽肿、肩背痛、足不任身。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拿法。

11.大杼Dà zhù BL11

【定位】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发热、鼻塞、头痛、喉痹、肩背痛、颈项强急。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拨法。

12.风门Fēnɡ mén BL12

【定位】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多涕、鼻塞、项强、胸背痛、胸中热、身热。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搓法、摩法。

13.肺俞Fèi shū BL13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腰脊痛、吐血、喉痹、骨蒸、潮热、盗汗。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㨰法、揉法、弹拨法、搓擦法。

14.厥阴俞Jué yīn shū BL14

【定位】在背部,第4胸椎棘实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㨰法、揉法、弹拨法、搓擦法。

15.心俞Xīn shū BL15

【定位】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心悸、健忘、心烦、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引脊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揉法、弹拨法。

16.督俞Dū shū BL16

【定位】在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胸痛、腹胀、肠鸣、呃逆。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揉法。

17.膈俞Gé shū BL17

【定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胀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背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揉法。

18.肝俞Gān shū BL18

【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证、脊背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揉法、弹拨法。

19.胆俞Dǎn shū BL19

【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口苦、舌干、咽痛、呕吐、胁痛、饮食不下、肺痨、潮热、腋下肿。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揉法。

20.脾俞Pǐ shū BL20

【定位】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完谷不化、水肿、背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揉法、㨰法、弹拨法。

21.胃俞Wèi shū BL21

【定位】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腹胀、反胃、呕吐、肠鸣、完谷不化。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揉法、弹拨法。

22.三焦俞Sān jiāo shū BL22

【定位】有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肠鸣、完谷不化、呕吐、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肩背拘急、腰脊强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

23.肾俞Shèn shū BL23

【定位】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白带、腰痛、目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洞泄不化、喘咳少气。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摩法、擦法。

24.气海俞Qì hǎi shū BL24

【定位】在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腿膝不利、痛经、痔漏。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

25.大肠俞Dà chánɡ shū BL25

【定位】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腰脊疼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弹拨法。

26.关元俞Guān yuán shū BL26

【定位】在腰部,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不利、遗尿、消渴、腰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27.小肠俞Xiǎo chánɡ shū BL27

【定位】在骶部,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1骶后孔。

【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痔疾、疝气、腰腿疼。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28.膀胱俞Pánɡ ɡuānɡ shū BL28

【定位】在骶部,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2骶后孔。

【主治】小便赤涩、遗精、遗尿、腹痛便秘、泄泻、腰脊强痛、膝足寒冷无力、淋浊。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29.中膂俞Zhōnɡ lǚ shū BL29

【定位】在骶部,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3骶后孔。

【主治】痢疾、疝气、腰脊强痛、消渴。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30.白环俞Bái huán shū BL30

【定位】在骶部,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4骶后孔。

【主治】白带、疝气、遗精、月经不调、腰腿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31.上髎Shànɡ liáo BL31

【定位】在骶部,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正对第1骶后孔处。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阴挺、带下、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

【手法】点法、按法、擦法、叩击法。

32.次髎 Cì liáo BL32

【定位】在骶部,正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疝气、小便赤涩、腰以下至足不仁。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33.中髎Zhōnɡ liáo BL33

【定位】在骶部,正对第3骶后孔处。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腰痛、小便不利、便秘。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34.下髎Xià liáo BL34

【定位】在骶部,正对第4骶后孔处。

【主治】小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小便不利、腰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㨰法、擦法。

35.会阳 Huì yanɡ BL35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1.5寸。

【主治】带下、阳痿、泄泻、便血、痔疾。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

36.承扶Chénɡ fú BL36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横纹中点。

【主治】痔疾,腰、骶、臀、股部疼痛。

【手法】点法、压法、拨法、推法、揉法、擦法、㨰法。

37.殷门Yīn mén BL37

【定位】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手法】点法、压法、拍法、㨰法、拿法、推法。

38.浮郄Fú xì BL38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臀股麻木、腘筋挛急。

【手法】点法、压法、拍法、㨰法、拿法。

39.委阳Wěi yanɡ BL39 三焦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主治】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腿足拘挛疼痛、痿厥不仁。

【手法】拿法、按法、拨法、点法、推法、揉法。

40.委中Wěi zhōnɡ BL40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主治】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腘筋挛急、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衄血不止、遗尿、小便难、自汗、盗汗、丹毒。

【手法】拿法、按法、拨法、点法、推法、揉法。

41.附分Fù fēn BL41

【定位】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

【手法】推法、揉法、拨法、点法、擦法。

42.魄户Pò hù BL42

【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肩背痛。

【手法】推法、揉法、拨法、点法、擦法。

43.膏肓Gāo huānɡ BL43

【定位】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盗汗、健忘、遗精、完谷不化、肩胛背痛。

【手法】推法、揉法、点法、摩法、擦法。

44.神堂Shén tánɡ BL44

【定位】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腹满、肩痛。

【手法】推法、揉法、点法、摩法、擦法。

45.imgimgYì xǐ BL45

【定位】在背部,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部、胁引少腹痛、目眩、鼻衄、热病汗不出。

【手法】推法、揉法、点法、摩法、擦法。

46.膈关ɡé ɡuān BL46

【定位】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饮食不下、呕吐、嗳气、胸闷、脊背强痛。

【手法】推法、揉法、点法、摩法、擦法。

47.魂门Hún mén BL47

【定位】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胸胁胀痛、背痛、饮食不下、呕吐、肠鸣泄泻。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拨法。

48.阳纲Yánɡ ɡānɡ BL48

【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拨法、擦法。

49.意舍Yì shè BL49

【定位】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呕吐、饮食不下。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拨法、擦法。

50.胃仓Wèi cānɡ BL50

【定位】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胀、胃脘痛、水肿、小儿食积、脊背痛。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拨法。

51.肓门Huānɡ mén BL51

【定位】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上腹痛、痞块、便秘、妇人乳疾。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

52.志室Zhì shì BL52

【定位】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遗精、阳痿、阴痛下肿、小便淋沥、水肿、腰脊强痛。

【手法】按法、压法、揉法、擦法、拨法。

53.胞肓Bāo huānɡ BL53

【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肠鸣、腹痛、腰脊痛、大小便不利、阴肿。

【手法】按法、压法、揉法、擦法、点法。

54.秩边Zhì biān BL54

【定位】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大小便不利、阴痛、痔疾。

【手法】按法、拿法、点法、㨰法、弹拨法。

55.合阳Hé yanɡ BL55

【定位】在小腿后面,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主治】腰脊痛引腹、下肢酸痛、麻痹、崩漏、疝痛。

【手法】揉法、点法、拨法、推法。

56.承筋Chénɡ jīn BL56

【定位】在小腿后面,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主治】小腿痛、膝酸重、腰背拘急、下肢麻痹、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痔疾。

【手法】拿法、按法、点法、揉法、拨法、推法。

57.承山Chénɡ shān BL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腰背痛、腿痛转筋、痔疾、便秘、脚气、鼻衄、癫疾、腹痛。

【手法】拿法、按法、点法、揉法、推法。

58.飞扬Fēi yānɡ BL58 络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腰脊痛、腿软无力、癫狂。

【手法】拿法、按法、揉法、推法、擦法。

59.跗阳Fù yánɡ BL59 阳跷脉郄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主治】头重、头痛、腰腿痛、下肢瘫痪、外踝肿痛。

【手法】拿法、弹拨法、推法、擦法。

60.昆仑Kūn lún BL60 经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脊背拘急、腰痛、足跟痛、小儿痫证、难产。

【手法】按法、拿法、点法、推法。

61.仆参Pú cān BL61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下肢痿弱、足跟痛、癫痫、膝肿。

【手法】按法、拿法、点法、揉法。

62.申脉Shēn Mài BL62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痫证、癫狂、头痛、眩晕、失眠、腰痛、足胫寒、不能久立久坐、目赤痛、项强。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揉法、推法。

63.金门Jīn mén BL63 郄穴

【定位】在足外侧,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主治】癫痫、小儿惊风、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揉法、推法。

64.京骨Jīnɡ ɡǔ BL64 原穴

【定位】在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癫痫、头痛、目翳、项强、腰腿痛、膝痛足挛。

【手法】拿法、掐法、揉法、点法、推法。

65.束骨Shù ɡǔ BL65 输穴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癫狂、头痛、项强、目眩、腰背痛、下肢后侧痛。

【手法】拿法、掐法、揉法、点法。

66.足通骨Zú tōnɡ ɡǔ BL66 荥穴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项痛、目眩、鼻衄、癫狂。

【手法】拿法、掐法。

67.至阴Zhì yīn BL67 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足下热、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

【手法】掐法、点法。

八、足少阴肾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从足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足底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经小腿内面后侧,出腘窝内侧,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舌根旁。

肺部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穴(图2-15)。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img

图2-15 足少阴肾经穴

(二)本经穴

1.涌泉Yǒnɡ quán KI1 井穴

【定位】在足底,足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屈足卷趾时足底最凹陷处。

【主治】高血压、糖尿病、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咽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昏厥。

【手法】点法、揉法、搓法、擦法、推法。

2.然谷Rán ɡǔ KI2 荥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惊风、消渴、下肢痿痹、足跗痛。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

3.太溪Tài xī KI3 输穴,原穴

【定位】在内踝后方,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咯血、消渴、高血压、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坐骨神经炎、下肢疼痛麻木、下肢酸沉无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手法】揉法、点法、捏拿法(与昆仑穴同时操作)。

4.大钟Dà zhōnɡ KI4 络穴

【定位】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内缘。

【主治】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跟腱炎、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

5.水泉Shuǐquán KI5 郄穴

【定位】太溪直下1寸,跟腱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

6.照海Zhào hǎi KI6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定位】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阴挺、阴痒、小便频数、不寐。

【手法】点法、揉法、按法。

7.复溜Fù liū KI7 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面,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拿法、推法、擦法。

8.交信Jiāo xìn KI8 阴跷脉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面,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膝股痛。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拿法、推法、擦法。

9.筑宾Zhù bīn KI9 阴维脉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面,太溪穴与阴谷穴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拿法、拨法、推法。

10.阴谷Yīn ɡǔ KI10 合穴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主治】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拿法、拨法、推法。

11.横骨Hénɡ ɡǔ KI11

【定位】在下腹部,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

【手法】揉法、点法、颤法、擦法。

12.大赫Dà hè KI12

【定位】在下腹部,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泄泻。

【手法】揉法、点法、颤法、推法、擦法。

13.气穴Qì xué KI13

【定位】在下腹部,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腰脊痛、阳痿。

【手法】揉法、点法、颤法、推法、擦法。

14.四满Sì mǎn KI14

【定位】在下腹部,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便秘、水肿。

【手法】推法、摩法、揉法、点法、推法、擦法。

15.中注Zhōnɡ zhù KI15

【定位】在下腹部,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月经不调、腰痛、腹胀、大便燥结、泄泻。

【手法】推法、摩法、揉法、点法、颤法、擦法。

16.肓俞Huānɡ shū KI16

【定位】在腹中部,脐旁开0.5寸。

【主治】绕脐腹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腰脊痛。

【手法】推法、摩法、揉法、点法、颤法、擦法。

17.商曲Shānɡ qū KI17

【定位】在上腹部,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腹中积聚。

【手法】推法、摩法、揉法、点法、颤法、擦法。

18.石关Shí ɡuān KI18

【定位】在上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呕吐、腹痛、便秘、产后腹痛、不孕。

【手法】推法、摩法、揉法、点法、颤法、擦法。

19.阴都Yīn dū KI19

【定位】在上腹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便秘、不孕、胸胁痛。

【手法】推法、摩法、揉法、点法、颤法、擦法。

20.腹通谷Fù tōnɡ ɡǔ KI20

【定位】在上腹部,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心痛、心悸、胸痛、暴喑。

【手法】推法、揉法、摩法、颤法。

21.幽门Yōu mén KI21

【定位】在上腹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腹痛、呕吐、消化不良、泄泻。

【手法】推法、揉法、摩法、颤法。

22.步廊Bù lánɡ KI22

【定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呕吐、厌食。

【手法】揉法、点法、推法。

23.神封Shén fēnɡ KI23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呕吐、厌食、乳痈。

【手法】揉法、点法、推法。

24.灵墟Línɡ xū KI24

【定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痰多、胸胁胀满、呕吐、乳痈。

【手法】揉法、点法、推法。

25.神藏Shén cánɡ KI25

【定位】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厌食。

【手法】推法、揉法、擦法。

26.彧中Yù zhōnɡ KI26

【定位】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痰壅、胸肋胀满、厌食。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擦法。

27.俞府Shū fǔ KI27

【定位】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厌食。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擦法。

九、手厥阴心包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从胸中起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

胸部支脉:沿上臂内侧,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关冲,接手少阳三焦经。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图2-16)。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img

图2-16 手厥阴心包经穴

(二)本经穴

1.天池Tiān chí PC1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乳痈。

【手法】推法、揉法。

2.天泉Tiān quán PC2

【定位】在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手法】推法、揉法、点法。

3.曲泽Qū zé PC3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

【手法】揉法、点法、拨法、推法。

4.郄门Xì mén PC4 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手法】拿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5.间使Jiān shǐ PC5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手法】拿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6.内关Nèi ɡuān PC6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点法、推法。

7.大陵Dà linɡ PC7 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手法】按法、揉法、弹拨法、点法、推法。

8.劳宫 Láo ɡōnɡ PC8 荥穴

【定位】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

【手法】按法、揉法、拿法、推法、擦法、点法、掐法。

9.中冲Zhōnɡ chōnɡ PC9 井穴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手法】点法、掐法。

十、手少阳三焦经

(一)本经概述

1.经络循行

本经起于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直上出耳上方,弯下向面颊,至眼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穴(图2-17)。

img

图2-17 手少阳三焦经穴

3.主治摘要

本经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二)本经穴

1.关冲Guān chōnɡ SJ1 井穴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手法】点法、掐法。

2.液门Yè mén SJ2 荥穴

【定位】在手背部,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手臂痛。

【手法】揉法、点法、掐法、捏法。

3.中渚Zhōnɡ zhǔ SJ3 输穴

【定位】在手背部,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揉法。

4.阳池Yánɡ chí SJ4 原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消渴、口干、喉痹。

【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5.外关Wài ɡuān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6.支沟Zhī ɡōu SJ6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手法】一指禅推法、㨰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7.会宗Huì zōnɡ SJ7 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桡侧缘。

【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手法】㨰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8.三阳络 Sān yánɡ luò SJ8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踽齿痛。

【手法】㨰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9.四渎Sì dú SJ9

【定位】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手法】㨰法、按法、揉法、点法、推法。

10.天井Tiān jǐnɡ SJ10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胁肋痛、颈项痛、肩臂痛、瘿气、癫痫。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

11.清冷渊Qīnɡ lěnɡ yuān SJ11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主治】头痛、目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胁痛、肠炎。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推法。

12.消泺Xiāo luò SJ12

【定位】在臂外侧,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推法。

13.臑会Nào huì SJ13

【定位】在臂外侧,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主治】肩臂痛、瘿气、目疾、肩背肿痛。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推法。

14.肩髎Jiān liáo SJ14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肩关节周围炎、肋间神经痛、中风瘫痪。

【手法】推法、按法、揉法、拿法、点法、擦法、㨰法。

15.天髎Tiān liáo SJ15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肩胛骨上角处。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冈上肌腱炎、胸中烦满。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摩法、拨法。

16.天牖Tiān yǒu SJ16

【定位】在颈侧部,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手法】点法、揉法、拿法、推法、拨法。

17.翳风Yì fēnɡ SJ17

【定位】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牙关紧闭、齿痛、颊肿。

【手法】点法、揉法。

18.瘈脉Chì mài SJ18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

【手法】点法、揉法、擦法。

19.颅息Lú xī SJ19

【定位】在头部,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手法】点法、揉法、擦法。

20.角孙Jiǎo sūn SJ20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擦法、拨法。

21.耳门ěr mén SJ21

【定位】在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急。

【手法】点法、揉法、颤法。

22.耳和髎ěr hé liáo SJ22

【定位】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颌肿、鼻准肿痛、口、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手法】点法、揉法、颤法。

23.丝竹空Sī zhú kōnɡ SJ23

【定位】在面部,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img动、齿痛、癫痫。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本经概述

1.经络循行

本经从外眼角起始,上行到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进入缺盆。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后。

外眦部的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

缺盆部主干(直行脉):从缺盆下向腋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头前,直下到腓骨下段,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进入第4趾外侧。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1、2跖骨间,出大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大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图2-18)。

3.主治概要

本经主治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img

图2-18 足少阳胆经穴

(二)本经穴

1.瞳子髎Tónɡ zǐ liáo GBI 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

2.听会Tīnɡ huì GB2

【定位】在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下颌脱臼、口、面痛、头痛。

【手法】点法、揉法、颤法。

3.上关Shànɡ ɡuān GB3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上,颧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面痛、齿痛、惊痫。

【手法】点法、揉法、搓法、抹法。

4.颔厌Hàn yàn GB4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img与下img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抹法。

5.悬颅Xuán lú GB5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抹法。

6.悬厘Xuán lí GB6 手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头维与面鬓弧形连线的上img与下img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抹法。

7.曲鬓Qū bìn GB7 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手法】点法、揉法、推法、抹法。

8.率谷Shuài ɡǔ GB8 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偏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手法】点法、揉法、擦法。

9.天冲Tiān chōnɡ GB9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手法】点法、揉法、擦法。

10.浮白Fú bái GB10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弧形连线的上img与下img交点处。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手法】点法、揉法、擦法。

11.头窍阴Tóu qào yīn GB11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上img与下img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

【手法】点法、揉法、擦法。

12.完骨wán ɡǔ GB12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齿痛、口、癫痫。

【手法】点法、揉法。

13.本神Běn shén GB13 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img与外img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手法】揉法、点法、推法。

14.阳白Yánɡ bái GB14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眼睑img动、雀目。

【手法】揉法、点法、推法。

15.头临泣Tóu lín qì GB15足少阳、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手法】揉法、点法、推法。

16.目窗Mù chuānɡ GB16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小儿惊痫。

【手法】点法、揉法。

17.正营Zhènɡ yínɡ GB17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偏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手法】点法、揉法。

18.承灵Chénɡ línɡ GB18 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

【手法】点法、揉法。

19.脑空Nǎo kōnɡ GB19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手法】点法、揉法。

20.风池Fēnɡ chí GB20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鼻渊、耳聋、气闭、中风、口、热病、感冒、瘿气。

【手法】揉法、推法、点法、摩法、拿法。

21.肩井Jiān Jǐnɡ GB2 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难产、诸虚百损。

【手法】拿法、点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

22.渊腋Yuān yè GB22

【定位】在侧胸部,举臂,出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主治】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手法】推法、揉法。

23.辄筋zhé jīn GB23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主治】胸胁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手法】推法、揉法。

24.日月Rì yuè GB24 胆的募穴,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吞酸、呕吐、呃逆、黄疸。

【手法】推法、揉法、颤法。

25.京门Jīnɡ mén GB2 肾的募穴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小便不利、水肿。

【手法】推法、揉法、颤法。

26.带脉Dài mài GB26 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月经不调、腹痛、带下、疝气、腰胁痛。

【手法】推法、揉法、拿法、颤法。

27.五枢Wǔ shū GB27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主治】阴挺、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

【手法】推法、揉法、拿法、颤法。

28.维道Wéi dào GB28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肠痈。

【手法】点法、揉法、颤法。

29.居髎Jū liáo GB29 足少阳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在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手法】揉法、点法、压法、按法、拨法。

30.环跳Huán tiào GB30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img与中1img交点处。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遍身风疹。

【手法】揉法、点法、压法、按法、拨法。

31.风市Fēnɡ shì GB31

【定位】在股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压法、拍法。

32.中渎Zhōnɡ dú GB32

【定位】在大腿外侧,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压法、拍法。

33.膝阳关Xī yánɡ ɡuān GB33

【定位】在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主治】膝髌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手法】揉法、点法、按法、压法、拍法。

34.阳陵泉Yánɡ línɡ quán GB34 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手法】拿法、点法、按法、揉法、拨法。

35.阳交Yánɡ jiāo GB35 阳维脉郄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主治】膝胫痛、下肢痿痹、胸胁痛、面肿、癫狂。

【手法】拿法、点法、按法、揉法、拨法。

36.外丘Wài qiū GB36 郄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下肢痿痹、癫疾。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拍法。

37.光明Guānɡ mínɡ GB37 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下肢痿痹、目痛、乳胀痛、膝痛、颊肿。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

38.阳辅Yánɡ fǔ GB38 经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主治】下肢外侧痛、偏头痛、目外眦痛、腋下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

39.悬钟Xuán zhōnɡ GB39 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腰腿痛、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胁肋疼痛、腋下肿。

【手法】点法、揉法、拨法。

40.丘墟Qiū xū GB40 原穴

【定位】在足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外踝肿痛、下脚痿痹、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手法】按法、点法、拨法。

41.足临泣Zú lín qì GB41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在足背外侧,第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足跗肿痛、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胁肋痛、中风偏瘫、痹痛不仁。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

42.地五会Dì wǔ huì GB42

【定位】在足背外侧,第4趾本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主治】足跗肿痛、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乳痈。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

43.侠溪Xiá xī GB43 荥穴

【定位】在足背外侧,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跗肿痛、膝股痛、胸胁痛、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痛、颊肿。

【手法】掐法、点法、按法。

44.足窍阴Zú qiào yīn GB44 井穴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足跗肿痛、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喉痹、胸胁痛、多梦、热病。

【手法】点法、掐法。

十二、足厥阴肝经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从大趾背毫毛部起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离内踝前1寸,上行小腿内侧,离内踝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关节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至小腹,挟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目系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左右各14穴(图2-19)。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img

图2-19 足厥阴肝经穴

(二)本经穴

1.大敦Dà dūn LRI 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手法】点法、掐法。

2.行间Xínɡ jiān LR2 荥穴

【定位】在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跗肿痛、月经过多、闭经、痛经、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

【手法】点法、掐法。

3.太冲Tài chōnɡ LR3 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主治】足跗肿、下肢痿痹、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呃逆、目赤肿痛。

【手法】拿法、按法、揉法。

4.中封Zhōnɡ fēnɡ LR4 经穴

【定位】在足背侧,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主治】内踝肿痛、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

【手法】按法、揉法、拨法。

5.蠡沟Lí ɡōu LA5 络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胫部酸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满、腰背拘急不可俯仰。

【手法】点法、拿法、按法、揉法。

6.中都Zhōnɡ dū LR6 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胫寒痹痛、胁痛、腹胀、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手法】点法、拿法、按法、揉法、拨法。

7.膝关Xī ɡuān LR7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主治】膝髌肿痛、下肢痿痹、寒湿走注、历节风痛、咽喉肿痛。

【手法】点法、拿法、按法、揉法、拨法。

8.曲泉Qū quán LR8 合穴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上端前缘凹陷处。

【主治】膝髌肿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痒、阴挺、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

【手法】揉法、点法、拨法。

9.阴包Yīn bāo LR9

【定位】在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主治】腰骶痛、腹痛、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

【手法】点法、揉法、拿法。

10.足五里Zú wǔ lǐ LA10

【定位】在大腿内侧,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

【手法】点法、揉法、拿法。

11.阴廉Yīn lián LR11

【定位】在大腿内侧,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主治】少腹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手法】点法、揉法。

12.急脉Jí mài LR12

【定位】在耻骨结节的外侧,气冲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2.5寸。

【主治】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疝气、阴挺。

【手法】点法、揉法。

13.章门Zhānɡ mén LR13 脾的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身动、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

【手法】摩法、揉法、按法、颤法、推法。

14.期门Qī mén LR14 肝的募穴,足厥阴、足太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

【手法】揉法、颤法、推法。

十三、任脉

(一)本经概述

1.经络循行

本经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属足阳明经)。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共24穴(图2-20)。

img

图2-20 任脉经穴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二)本经穴

1.会阴Huì yīn RN1 任脉与督脉、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阴痒、阴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痔疾、遗精、月经不调、癫狂、昏迷。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一般急救时应用)。

2.曲骨Qū ɡǔ RN2 任脉与足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

3.中极Zhōnɡ jí RN3 膀胱的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颤法。

4.关元Guān yuán RN4 小肠的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瘦。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颤法。

5.石门Shí mén RN5 三焦的募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主治】腹痛、水肿、疝气、小便不利、泄泻、经闭、带下、崩漏。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颤法。

6.气海Qì hǎi RN6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经闭、虚脱。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

7.阴交Yīn jiāo RN7 任脉与冲脉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

【主治】腹痛、水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按法。

8.神阙Shén què RN8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

【手法】摩法、揉法、颤法。

9.水分Shuǐ fēn RN9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

【主治】腹痛、水肿、小便不通、泄泻、反胃。

【手法】点法、颤法、推法、揉法。

10.下脘Xià wǎn RN10 任脉与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颤法。

11.建里Jiàn lǐ RN1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颤法。

12.中脘Zhōnɡ wǎn RN12 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胃痛、腹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癫狂。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揉法、颤法。

13.上脘Shànɡ wǎn RN13任脉与手太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癫痫。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揉法、颤法。

14.巨阙Jù què RN14 心的募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6寸。

【主治】胸痛、心悸、胃痛、反胃、呕吐、吞酸、癫狂痫。

【手法】按法、揉法、推法。

15.鸠尾Jiū wěi RN15 任脉络穴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剑胸结合部下1寸。

【主治】胸闷、咳嗽、心悸、心烦、呃逆、呕吐、腹痛、腹胀、癫狂痫。

【手法】按法、揉法、推法。

16.中庭Zhōnɡ tínɡ RN16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隙,剑胸结合部。

【主治】胸胁胀满、心痛、呕吐、小儿吐乳。

【手法】按法、摩法、揉法。

17.膻中Tán zhōnɡ RN17 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18.玉堂Yù tánɡ RN18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

【主治】胸膺疼痛、咳嗽、气喘、胸痛、呕吐。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19.紫宫Zǐ ɡōnɡ RN19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隙。

【主治】胸胁支满、胸膺疼痛、咳嗽、气喘。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20.华盖Huá ɡài RN20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隙。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21.璇玑Xuán jī RN21

【定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22.天突Tiān tū RN22 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的中央。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噎膈。

【手法】一指禅推法、摩法、按法、揉法。

23.廉泉Lián quán RN23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舌强不语、暴喑、吞咽困难。

【手法】点法、揉法。

24.承浆Chénɡ jiānɡ RN24 任脉与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齿龈肿痛、流涎、暴喑、癫狂。

【手法】按法、揉法、掐法。

十四、督脉

(一)本经概述

1.经脉循行

本经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2.本经腧穴

本经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共28穴(图2-21)。

3.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骶、腰、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img

图2-21 督脉循行路线

(二)本经穴

1.长强Chánɡ qiánɡ DU1 络穴,督脉与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尾骨端下,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

【手法】按法、揉法、点法。

2.腰俞Yāo shū DU2

【定位】在骶部,后正中线上,正对骶管裂孔。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手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

3.腰阳关Yāo yánɡ ɡuān DU3

【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4.命门Mìnɡ mén DU4

【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5.悬枢Xuán shū DU5

【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腹痛。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6.脊中Jǐ zhōnɡ DU6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黄疸、痔疾、癫痫、小儿疳积、脱肛。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7.中枢Zhōnɡ shū DU7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强痛、黄疸、呕吐、腹满。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8.筋缩Jīn suō DU8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脊强、腰背疼痛、癫痫、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9.至阳Zhì yánɡ DU9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脊强、背痛、黄疸、胸胁胀满、咳喘。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10.灵台Línɡ tái DU10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疔疮、脊背强痛。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11.神道Shén dào DU11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强痛。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12.身柱Shēn zhù DU12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癫痫、脊背强痛。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13.陶道Táo dào DU13 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脊强、头痛、疟疾、热病。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14.大椎Dà zhuī DU14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头痛项强、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风疹。

【手法】拨法、点法、揉法、按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15.哑门Yǎ mén DU15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暴喑、舌强不语、癫狂痫、头痛项强。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16.风府Fēnɡ fǔ DU16 督脉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间凹陷中。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17.脑户Nǎo hù DU17 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重、头晕、项强、失音、癫痫。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18.强间Qiánɡ jiān DU18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主治】头痛、目眩、项强、癫狂。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19.后顶Hòu dǐnɡ DU19

【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

【手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20.百会Bǎi huì DU20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不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

【手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21.前顶Qián dǐnɡ DU21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手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22.囟会Xìn huì DU22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痫。

【手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摩法。

23.上星Shànɡ xīnɡ DU23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

【手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摩法。

24.神庭Shén tínɡ DU24 督脉与足太阳、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

【手法】点法、揉法、按法、掐法。

25.素髎Sù liáo DU25

【定位】在面部,鼻尖正中央。

【主治】鼻渊、鼻塞、鼻衄、喘息、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手法】捏法、掐法。

26.水沟(人中)Shuǐ ɡōu(Rén zhōnɡ)DU26 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人中沟的上img与中img交点处。

【主治】癫狂痫、小儿惊风、昏迷、口、腰脊强痛。

【手法】掐法。

27.兑端Duì duān DU27

【定位】在面部,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主治】癫狂、齿龈肿痛、口歪、鼽衄。

【手法】掐法。

28.龈交Yín jiāo DU28

【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癫狂、齿龈肿痛、鼻渊。

【手法】本穴一般不施手法。

十五、冲脉

(一)经脉循行

本经循行分为五条路线:

一是从小腹内部再浅出气冲部,与足少阴肾经并行而上,过脐旁抵达胸中而弥漫散布。

一是自胸中分散后上行到达鼻之骨窍“颃颡”部。

一是起于肾下,出于气冲,循阴股内廉,入膝中,经过胫骨内廉,到内踝的后面,入足下。

一是从胫骨内廉斜入内踝,至足跗上,循行于足大趾。

一是从小腹分出,向内贯脊,行于背部(图2-22)。

(二)交会腧穴

会阴、阴交(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足少阴经)。

(三)主治概要

主治心(胃)痛、胸脘满闷、反胃、酒食积聚、肠鸣、水气、泄泻、噎膈症、气急、胁胀、脐腹痛、疟疾、胎衣不下、血崩昏迷等。

img

图2-22 冲脉循行路线

十六、带脉

(一)经脉循行

带脉出自季胁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图2-23)。

(二)交会腧穴

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阳经)。

(三)主治概要

主治中风手足不举、肢体麻木拘挛、发热、头风痛、项肿连腮、眼目赤痛、齿痛、咽肿、头旋、耳聋、皮肤瘙痒、筋脉不舒、腿痛、胁肋疼痛等。

十七、阳跷脉、阴跷脉

img

图2-23 带脉循行路线

(一)经脉循行

阳跷脉,起于足跟部,出申脉,沿着足外踝向大腿外侧上行,进入项部的风池穴(图2-24)。

阴跷脉,起于足跟部,出照海,上行于内踝上方,向上沿股内侧,进入前阴部,然后沿腹部上入胸内,入于缺盆,向上出人迎前,到达鼻旁,连属于目内眦,与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而上行(图2-25)。

img

图2-24 阳跷脉循行路线

img

图2-25 阴跷脉循行路线

(二)交会腧穴

阳跷脉: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精明(足太阳经)。

阴跷脉:照海、交信(足少阴经);精明(足太阳经)。

(三)主治概要

阳跷脉主治目痛从内眦始,不寐。

阴跷脉主治多寐、癃闭。

十八、阳维脉、阴维脉

(一)经脉循行

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图2-26)。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图2-27)。

img

图2-26 阳维脉循行路线

img

 
图2-27 阴维脉循行路线

(二)交会腧穴

阳维脉: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肩井、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风府、哑门(督脉)。

阴维脉: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哀、冲门(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

(三)主治概要

阳维脉主治恶寒发热、腰痛。

阴维脉主治心痛、忧郁。

十九、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穴

1.四神聪Sì shén cōnɡ EX-HN1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图2-28)。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

【手法】点法、按法。

2.印堂Yìn tánɡ EX-HN3

【定位】在额部,眉头中间(图2-29)。

【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

3.鱼腰Yú yāo EX-HN4

【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图2-30)。

【主治】眉棱骨痛、眼睑img动、目赤肿痛、目翳。

【手法】一指禅推法、点法、按法。

4.太阳Tài yánɡ EX-HN5

【定位】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凹陷处(图2-31)。

【主治】偏头痛、目疾。

【手法】点法、按法。

5.耳尖Ěr jiān EX-HN6

【定位】在耳郭的上方,折耳向前,耳郭上方尖端处(图2-32)。

【主治】耳鸣、耳聋、偏头痛、目疾。

【手法】点法、按法、掐法。

6.球后Qiú hòu EX-HN7

【定位】在面部,眶下缘外img与内img交点处(图2-33)。

【主治】目疾。

【手法】点法、按法。

img

图2-28 四神聪穴

img

图2-29 印堂穴

img

图2-30 鱼腰穴

7.上迎香Shànɡ yínɡ xiānɡ EX-HN8

【定位】在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图2-34)。

【主治】鼻渊。

【手法】点法、按法。

8.翳明Yī mínɡ EX-HN14

【定位】在项部,翳风后1寸(图2-35)。

【主治】目疾、耳鸣、耳聋、失眠。

【手法】点法、揉法、拿法。

9.颈百劳Jǐnɡ bǎi láo EX-HN15

【定位】在颈部,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图2-36)。

【主治】骨蒸潮热、自汗、盗汗、瘰疬、咽肿、咳喘、颈项强痛。

【手法】点法、按法、揉法。

img

图2-31 太阳穴

img

图2-32 耳尖穴

img

图2-33 球后穴

(二)胸腹部穴

1.子宫Zǐ ɡōnɡ EX-CA1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图2-37)。

【主治】子宫脱垂、月经不调、崩漏、痛经、不孕、疝气、腰痛。

【手法】点法、揉法、颤法。

img

图2-34 上迎香穴

img

图2-35 翳明穴

img

图2-36 颈百劳穴

img

图2-37 子宫穴

(三)腰背部穴

1.定喘Dìnɡ chuǎn EX-BI

【定位】在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图2-38)。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喉痛。

【手法】点法、按法、推法、擦法。

2.夹脊Jiá jǐ EX-B2

【定位】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共34穴(图2-39)。

img

图2-38 定喘穴

img

图2-39 夹脊穴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咽喉、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肝、胆、脾、胃疾病; 腰部穴位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肠腑、腰骶及下肢部病症。

【手法】点法、按法、压法、拨法。

3.胃脘下俞Wèi wǎn xià shū EX-B3

【定位】在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图2-40)。

【主治】消渴、咽干、胃痛、胁下痛。

【手法】点法、按法、压法、拨法。

4.痞根Pǐ ɡēn EX-B4

【定位】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图2-41)。

【主治】痞块、肝脾肿大、腰痛、疝气。

【手法】点法、揉法。

img

图2-40 胃脘下俞穴

img

图2-41 痞根穴

5.腰眼Yāo yǎn EX-B7

【定位】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图2-42)。

【主治】腰痛、尿频、肺痨、月经不调、带下。

【手法】压法、按法、擦法。

6.十七椎Shí qī zhuī EX-B8

【定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图2-43)。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月经不调、崩漏。

【手法】按法、压法、摩法。

1.肘尖Zhǒu jiān EX-UE1

【定位】在肘后部,屈肘,尺骨鹰嘴的尖端(图2-44)。

img

图2-42 腰眼穴

img

图2-43 十七椎穴

(四)上肢穴

img

图2-44 肘尖穴

【主治】瘰疬、疔疮、肠痈、霍乱。

【手法】点法、按法、掐法。

2.中魁Zhōnɡ kuí EX-UE4

【定位】在中指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 (图2-45)。

【主治】牙痛、噎嗝、翻胃、呕吐、呃逆。

【手法】掐法、点法。

3.腰痛点Yāo tònɡ diǎn EX-UE7

【定位】在手背侧,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图2-46)。

【主治】急性腰扭伤、手背红肿疼痛、头痛。

【手法】掐法、点法。

4.外劳宫Wài láo ɡōnɡ EX-UE8

【定位】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图2-47)。

【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病。

【手法】掐法、点法。

img

图2-45 中魁穴

img

图2-46 腰痛点法穴

img

图2-47 外劳宫穴

5.八邪Bā xié EX-UE9

【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图2-48)。

【主治】毒蛇咬伤、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咽痛、齿痛。

【手法】掐法、点法。

6.四缝Sì fènɡ EX-UE10

【定位】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侧4穴,左右共8穴(图2-49)。

【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手法】掐法、点法。

7.十宣Shí xuān EX-UE11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一侧5穴,左右共10穴(图2-50)。

【主治】指端麻木、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中暑。

【手法】掐法。

img

图2-48 八邪穴

img

图2-49 四缝穴

img

图2-50 十宣穴

(五)下肢穴

1.鹤顶Hè dǐnɡ EX-LE2

【定位】在膝上部,髌底中点上方凹陷处(图2-51)。

【主治】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手法】点法、按法。

2.百虫窝Bǎi chónɡ wō EX-LE3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3寸,血海上1寸(图2-52)。

【主治】皮肤瘙痒、风疹、蛔虫病。

【手法】按法、压法、拿法。

3.膝眼Xī yǎn EX-LE5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称内膝眼,外侧称外膝眼(图2-53)。

【主治】膝关节疼痛、鹤膝风、腿痛。

【手法】点法、按法。

img

图2-51 鹤顶穴

4.胆囊Dǎn nánɡ EX-LE6

【定位】在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图2-54)。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下肢痿痹。

【手法】按法、压法。

img

图2-52 百虫窝穴

img

图2-53 膝眼穴

img

图2-54 胆囊穴

5.阑尾Lán wěi EX-LE7

【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图2-55)。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瘫痪。

【手法】按法、压法。

6.八风Bā fēnɡ EX-LE10

【定位】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4穴,左右共8穴(图2-56)。

【主治】足跗肿痛、脚气、趾痛、毒蛇咬伤。

【手法】点法、掐法。

img

图2-55 阑尾穴

img


图2-56 八风穴

(本章修订人员:邓宁、冉群芳、郑理、陈悟、黄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