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酒与军事

酒的别名又为酒兵,古人云:酒犹兵也。唐朝张彦谦《无题》:“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酒可敌兵,《水浒》中智取生辰纲就是以酒当兵的实例。酒场与战场,有着很深厚的关系。酒为各种礼仪的助兴之物,在各种场合不可缺失。军队出师,要喝壮行酒,又叫出师酒或誓师酒,为将士送别,为将士壮行。唐朝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军队打了胜仗凯旋,也要置酒犒劳军队,称为凯旋酒。将士立了战功,要办庆功酒,彰显英雄业绩,“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酒又暗藏杀机,战场上的计谋得失,往往与酒相关。所以,酒场往往也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第一章 酒与军队士气

一、聚义酒

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几乎没有间断。壮士断腕,振臂一呼,高举义旗,义结金兰,相互结盟,都离不开酒做媒介。

以酒结盟,团结共同的势力。自古以来,兄弟结拜,团队结盟,都要歃血盟誓,即饮血酒,以表忠诚。《三国演义》第一回的“桃园三结义”,就写的是刘备、张飞、关羽都有报国之志,在投军路上不期而遇,于是三人相约在桃园结拜为生死兄弟。他们在桃园里备下祭品祭酒,焚香结拜发誓: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结为兄弟后,就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见证我们的誓言,如果背义忘恩,天下人共诛杀!这样的仪式,也就成为后代歃血盟誓的版本。

五代时,后唐庄宗好战轻敌,各地纷纷反叛,庄宗大势已去,与部将元行钦在路旁的平台上喝酒,相对而泣。有当地百姓献上一只野鸡,庄宗问此地叫什么名,当地人回答叫“愁台”。庄宗愈发黯然神伤,不再喝酒而离去。行军到石桥,又在野外喝酒。庄宗对元行钦等人说,你们跟从我很久了,一同经历了富贵危难。现今形势危急,我们都没有办法,只有坐视成败了。我打算单身一骑渡河过去,你们自陈厉害,各自逃命吧。元行钦一口喝干杯中酒,哭着说:“‘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死以报,君臣相持恸哭。”[1]虽是野外置酒,然而君臣大义令人泪下。庄宗虽败军之帝,然而有忠臣以死相随,也死得其所了。

元末的陈友定,与明太祖对垒,誓死不降。“友定置酒大会诸将及宾客,杀明使者,沥其血酒瓮中,与众酌饮之。酒酣,誓于众曰:‘吾曹并受元重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2]此酒也是忠义酒,以血酒发誓,以死相报元朝大恩。虽然历史车轮不可阻挡,但陈友定的忠诚大义足以感天动地。

二、酒壮英雄胆

酒被称为“灵性之物”,酒是水之形、火之神。老子说,上善若水,所以水作为上善之物,其性柔,可以以柔克刚,可以载舟覆舟,可以令大地一片汪洋;其形弱,可以随势赋形,千变万化,却可以冲决江岸堤坝;其质贱,但却是生命之水,万物之源。酒之热烈,又有火的本质,所以古希腊就有了酒神,古希腊人就推崇酒神精神。古希腊的酒神是狄俄尼索斯,古罗马的酒神是巴克斯。战争历来是男人的事,有句话叫“战争让女人走开”。战场上的男人们是离不开酒这种“水”的,古希腊的勇士们之所以崇拜酒神,就是崇拜火一样热烈的精神。所以酒历来是提振军威,振奋精神,威武士气的液体火焰。

出师酒。军队出师,开赴战场,置酒壮行。酒壮英雄胆,可以鼓舞士气,激发战斗精神。热血男儿在酒精的激发下,更有为国捐躯,血染沙场的气概和豪情。

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刺客别有所爱,专门为他们列传。在《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是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在卫国无用武之地,跑到燕国,与燕国杀狗的屠夫高渐离一见如故。高渐离善于击打“筑”这种乐器,荆轲喜欢喝酒,两人经常喝醉酒以后,荆轲唱歌,高渐离击打乐器。秦国欲吞并燕国,太子丹恐惧秦国军队的入侵,于是拜荆轲为上卿,美酒美食美女任荆轲需要。派荆轲到秦国刺杀秦王。但是荆轲迟迟不动身,太子丹一再追问,原来荆轲找不到接近秦王的办法。樊于期与秦国有深仇大恨,荆轲找到樊于期,说我借你的头,去刺杀秦王,给你报仇,你敢不敢?樊于期毅然答应,于是自尽。荆轲出发了,太子丹和众人在易水河边置酒送行,喝了壮行酒,荆轲乘酒兴高歌,高渐离击筑,歌声激昂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3]虽然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但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大义和视死如归的豪气,却为千古流传。

《史记》里与酒有关的刺客,还有聂政刺杀侠累的故事。战国时期,聂政因为杀了人,和他的母亲、姐姐逃到了齐国,以杀猪为生。韩国的官员里面,严仲子与侠累有仇怨,恐怕侠累杀他,于是逃到齐国。听说聂政是侠义之士,就去请聂政出山,替他报仇。去了多次,聂政都不答应,原因是老母亲健在,如果聂政有三长两短,没有人给母亲养老送终,可见聂政是个孝子。严仲子于是备上好酒,带着黄金百两,再次上门为聂政的老母亲祝寿,聂政不肯接受贺礼,但严仲子一定要留下礼物,并尽客人之礼而离开。“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4]过了一段时间,聂政的母亲死了,处理好后事,聂政感叹说,我就是一个市场上杀猪的,人家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千里之外几次来与我结交,我将为知己者任用。于是到濮阳会见严仲子,领命前去刺杀侠累。到了韩国,韩国的臣相侠累正坐在大堂上,两边布满了甲衣卫士。聂政毫不畏惧,提剑直入堂上,一刀结果了侠累。然后又杀死数十名卫士,身受重伤,聂政自己剖腹身亡。

《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写到,孙权的部将甘宁,报告孙权,要带一百人马去偷袭曹营。孙权于是命令赏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为军士们壮行。甘宁回到军中,召集一百士兵,自己用银碗斟酒喝了两碗,对士兵说:“今晚奉命偷袭曹营,各位弟兄满喝一碗,努力向前杀敌。”士兵们听了,你看我我看你,面带惧色。甘宁把酒碗一摔,拔剑在手,发怒道:“我是上将,都不怕死,你们还有什么迟疑!”众士兵听了,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士气大振,纷纷说“甘愿效死”!于是吃完酒肉,趁着酒兴,连夜杀入曹营,杀得曹操人马人仰马翻,而甘宁却未伤一兵一骑。

劳军酒。战场上用酒犒劳军队,鼓舞士气,再接再厉,取得最后的胜利。相传公元前473年,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以后,国力大振。趁吴王夫差进攻齐国,而国内空虚之机,发兵攻打吴国,报辱国之仇。出师之际,乡亲父老向勾践敬酒,勾践自己没有喝,而是把一壶酒倒进河的上游,与将士们共饮河水。将士们受此待遇,士气振奋,勇气百倍,一举将吴国灭亡。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

金哀宗时期,宋军兵马逼近,哀宗亲临阵前劳军,说:你们立下的功劳,常常想不被朝廷知道,今天我亲临战场,看着你们英勇杀敌,你们要努力啊!“因赐卮酒。酒未竟,逻骑驰奏,敌兵数百突至城下,将士踊跃咸请一战,上许之。”[5]哀宗亲临战场赐酒劳军,果然鼓舞了全军士气,众人争相出征。

《水浒传》第六十七回,写梁山好汉打进北京城,杀贪官,救济百姓,救回了卢俊义。宋江在梁山泊大设酒宴,犒劳三军。“令大小头目,并众喽啰军健,各自成团作队去吃酒。忠义堂上设宴庆贺,大小头领相谦相让,饮酒作乐”。

庆功酒。取得战事的胜利,军队班师回朝,表彰功勋,庆祝胜利和军队凯旋,都要摆酒宴庆祝。越王勾践率军队灭亡吴国后,班师回朝,置酒文台,欢宴群臣将士,庆祝胜利。大夫文种向勾践敬酒两杯,并高呼:“觞酒二升,万福无极。”“觞酒二升,万岁难极。”勾践一生中的关键时候,都与酒有关。公元前493年,越国惨败于吴国,勾践一家被押到吴国做奴仆,大夫文种在浙水边用酒为勾践送行,那是悲壮的践行酒。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三年,回国后富国强兵、鼓励百姓生育,生一个男孩赏二壶酒,一只狗;生一个女孩赏一只猪,二壶酒。出师时,“箪醪劳师”,灭吴后文种敬酒。三国时,刘备攻破雒城:“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6]刘备攻取雒城,进而刘璋投降,刘备取得成都,得以建立蜀国,所以大摆庆功酒,以飨士卒。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写梁山泊鼎盛之时,得到天书,原来众头领都是天上的星宿,于是宋江设置酒宴,大排座次,为众英雄排位庆功。“选定吉日良时,杀牛宰马,祭献天地神明”,“宋江当日大设宴席,亲捧兵符印信,颁布号令”,好不威风。

酒壮英雄胆。战场上,烈酒更显英雄本色,所以酒壮英雄胆,更是战争史上的佳话。曹操部将典韦,形貌魁梧,臂力过人,勇猛无比,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典韦“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7]典韦勇猛,酒量更是惊人,喝起酒来左右数人才能供应得上,深得曹操的称赞。后来张绣造反,典韦掩护曹操逃走,一人独挡叛贼,怒目而死。孙权部将甘宁,也是勇武之士。孙权打算击败黄祖,于是举酒对甘宁说,这杯酒奖励你,你应当勉力制定战略,击败黄祖,不要听他们胡说八道。“权遂西,果擒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8]甘宁果然不负杯酒之托,酒壮英雄胆,打败了黄祖,攻占了他的地盘。后来甘宁受命领军打前锋,攻打曹军。孙权依然赐酒,“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余人食”。[9]五代时期的明宗皇帝,是一个孔武英勇之士,受武皇令攻打梁军,“帝四中流矢,血流被股,武皇解衣授药,手赐卮酒,抚其背曰:‘吾儿神人也!微吾儿,几为从周所笑。’”明宗帝可谓英勇,连中四箭,血流被股,还击退了梁军。武皇说,要不是我儿的神勇,那就要被梁军讥笑了。后来庄宗派明宗帝攻打梁军,“庄宗以梁军甚盛,虑师入之怯,欲激壮之,手持白金巨钟赐帝酒,谓之曰:‘卿见南军白马、赤马都否?睹之令人胆破。’帝曰:‘彼虚有其表耳,翌日当归吾厩中。’”[10]果然,明宗帝一口饮尽金钟酒,帅百余人飞马直取白马军,生擒二骑校回阵。于是士气大振,一举击败梁军。

五代时,梁太祖的儿子友宁被王景仁杀死,梁太祖为报子仇,以二十万众的兵力包围了王景仁。王景仁假装胆怯不敢出兵,等到梁军懈怠了,王景仁挥师出击,快速作战,杀了个措手不及。“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11]王景仁战场上一边饮酒一边杀敌,有酒神战将风度。果然酒壮英雄胆,诸将士越战越勇,梁太祖叹为观止,梁军又被打败,王景仁突破重围,率全军以归。

武松怕不怕老虎?如果他是清醒的,肯定不敢过景阳冈,也不敢打老虎。正因为他喝了酒,酒壮英雄胆,武松才敢于打虎。《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告别了宋江,一人望阳谷县走,走到景阳冈下,已是中午时分,看到一个酒家,上面的幌子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连喝三碗,直喊要酒,酒家不给,说我这酒后劲大,一般人吃三碗酒醉了,过不了前面的山冈,所以叫三碗不过冈。武松骂道,胡说,我喝了一点都不醉。酒家没办法,只好再拿酒来,武松一连喝了十五碗酒,手提哨棒就要走。酒家忙拦住说,天色晚了,最近山上出了老虎,你一个人是不能过岗的。武松喝得哪里听得进去,哪里听得进劝?趁着酒兴走上景阳冈,这才有了一出武松打虎的英雄戏。

祭奠酒。战争结束,或庆祝战功,都忘不了生死与共,战死沙场的战友。人们都要以酒洒地,怀念和祭奠死去的战友。

三、酒场即战场

前面讲到过的鸿门宴,就是一场剑拔弩张、酒气中蕴含着硝烟的战场。在酒宴上擒杀对手,历史上不乏案例。秦时,秦孝公派卫鞅帅军讨伐魏国,魏国派遣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垒时,卫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和你公子卬本来就是朋友,今天虽各为其主,但不忍心攻打昔日的朋友。我约你见面商谈议和结盟,高高兴兴饮两杯酒各自罢兵,使我们秦魏两国都能安定。公子卬比较老实,信了老谋深算的卫鞅的话,兴冲冲跑来喝酒。“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12]卫鞅酒宴上抓住了公子卬,趁机击败了魏国的军队,使得魏国割地求饶。可以说卫鞅不耿直,但是战场上就是尔虞我诈,两杯酒搞定魏国,战争也就这么简单。

秦惠王派张仪说服各国事秦,欲统一中国。张仪到了燕国,给燕昭王讲了个故事,目的是离间燕国与赵国的关系,让燕国投靠秦国。说赵王要想吞并代国,先是把姐姐嫁给代王,然后又约请代王在句注边塞会盟饮酒。赵王早些时候就命厨师做了一个长柄的金斗,这个金斗可以作为武器击打人。到了会盟的日子,“与代王饮,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啜,反斗以击之。’于是酒酣乐,进热啜,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王脑涂地。”[13]赵王阴险,用金斗作为武器,让厨师上热汤,并在舀汤时用金斗击杀代王。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酒场上击垮敌手的故事。同时也警告了燕国,赵国凶险不可与他结盟,瓦解了燕赵联盟。

兵不血刃而智胜,最典型的要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所记:秦王邀约赵王在渑池相会饮酒,赵王畏畏缩缩地去了,蔺相如作陪。秦王酒喝高了,要赵王奏瑟,然后令史官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也同样请求秦王敲打瓦钵,秦王恼怒,不肯,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血溅大王矣!”于是,秦王不得不敲打瓦钵,蔺相如也要赵国史官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14]在酒席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勇敢,大义凛然威慑了秦王,保住了赵王的脸面,也保住了赵国的土地,胜过了千万雄兵。

饮酒过度,贻误军机,导致战事失败。《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刘备要领军讨伐袁术,徐州城留张飞守城,临行前怕张飞喝酒误事,一再叮嘱。张飞也保证不喝酒、不打人。张飞送走刘备后,把所有事务都交陈元龙管理,自己只管喝酒。一人喝酒不好玩,于是召集众官都来喝酒。喝到糊里糊涂的状态,硬逼着曹豹喝酒,曹豹不喝,张飞发了酒疯,要打曹豹一百鞭。曹豹说,看在我女婿的面上张爷你饶了我,张飞说你女婿是谁?曹豹说是吕布,张飞一直对吕布不满,于是说我更要打你。众人劝不住,曹豹挨了五十鞭子,恨不过,就给吕布去信,说张飞喝醉了,城中空虚,你今夜领兵来夺城。吕布暂时投靠刘备,正无立足之地,于是领军偷袭徐州。曹豹作内应,吕布攻进城中,张飞还大醉而睡,左右摇醒张飞,张飞还在酒中,浑身无力,只得弃城逃走。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写曹操在许都,一天喝酒醉了,要想嫖妓,他的手下告诉他,昨天看见馆舍的旁边有一个年轻妇人,很是漂亮,是张绣的叔叔张济的妻子。曹操不管何人,色胆包天,于是就把张济的妻子办了。这事传到张绣耳朵里,张绣恨得咬牙切齿:曹贼欺人太甚了。于是密谋反曹,但是守卫曹营的典韦武艺高强,必须先把他放倒。张绣就派人把典韦请到军中,殷勤侍酒,把典韦灌得大醉。半夜时分,曹操还在与邹氏喝酒作乐,猛然听得军中杀声四起,急忙喊醒典韦,典韦的武器已被人盗走,只得用刀护卫曹操逃跑。好在典韦勇猛,守住大门直到战死。曹操虽然逃跑出来,但他的长子曹昂却在混战中被杀死。

借酒设谋,出奇制胜。《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写曹操派大将刘岱、王忠领军五万攻打刘备,王忠被关羽活捉押回徐州,张飞立功心切,领军去打刘岱。刘岱不敢应战,坚守不出。张飞每天在阵前叫骂,刘岱越发不敢招惹张飞。张飞于是心生一计,传令今天晚上去劫寨,然后在帐中饮酒,喝得大醉,抓住一个有小错的士兵就是一顿好打,打完了绑在寨中,并说:等今夜出兵时用来祭旗,却暗中吩咐看守的士兵放掉他。士兵逃脱,心中怀恨,就跑到刘岱的营中,报告张飞晚上要来偷袭。刘岱看士兵一身的伤,相信了士兵的话,就把军队埋伏在寨外,等张飞自投罗网。“是夜张飞却兵分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的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出。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猛张飞粗中有细,利用自己的弱点,却巧妙地施了一计,赢得战事的胜利。


[1] 欧阳修:《新五代史》,4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2] 张廷玉:《明史》,594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 司马迁:《史记》,1972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4] 司马迁:《史记》,196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5] 脱脱:《金史》,72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6] 陈寿:《三国志》,205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7] 陈寿:《三国志》,127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8] 陈寿:《三国志》,29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9] 陈寿:《三国志》,296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0] 薛居正:《旧五代史》,81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1] 欧阳修:《新五代史》,38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2] 司马迁:《史记》,176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 司马迁:《史记》,1809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 司马迁:《史记》,190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