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程定额的作用及其编制

一、施工定额

(一)施工定额的概念及作用

施工定额是直接应用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实行施工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它是以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施工企业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的内部定额。

施工定额是规定建筑安装工人或班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的人工、机械和材料消耗的数量标准。它是由国家、地区、行业部门或施工企业以技术要求为根据制定的,是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定额之一。它既体现国家对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的要求,也体现国家和施工企业对操作工人的具体目标要求。

施工定额的作用如下:

(1)供施工企业编制施工预算。

(2)安排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3)施工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

(4)实行定额包干,签发施工任务单的依据。

(5)计件工资和超额奖励计算的依据。

(6)限额领料和节约材料奖励的依据。

(7)编制预算定额的依据。

(二)施工定额的编制原则

施工定额能否得到广泛的使用,主要取决于定额的质量和水平及项目的划分是否简明适用。因此,在编制工程定额的过程中应该贯彻以下原则。

1.平均先进的原则

施工定额的水平应是平均先进水平,因为只有平均先进水平的定额才能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谓平均先进水平,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多数班组或生产者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平。一般地说,该水平应低于先进水平而略高于平均水平。它使先进生产者感到有一定的压力,能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使大多数处于中间水平的生产者感到可望且可及,能增强达到定额的信心;使少数落后者通过努力学习技术和端正劳动态度,尽快缩短差距,达到定额水平。所以,平均先进水平是一种鼓励先进、激励中间、鞭策落后的定额水平。

定额水平有一定的时限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定额水平必须作相应的修订,使其保持平均先进的性质。但是,定额水平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准,又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定额水平如果频繁调整,会挫伤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因此不能朝令夕改。

在编制施工定额时贯彻平均先进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要正确对待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新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不断地涌现,其中尚不成熟的,需要再试验和研究;有些虽已成熟,只有少数企业和生产者采用,对于这些情况必须区别对待,如果先进技术尚在试验过程中,是不能作为考虑定额水平依据的;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尚未得到推广应用,可以在保留原有定额项目和水平的基础上,编制新的定额项目。已成熟并得到普遍推广使用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则应作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

(2)合理确定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是否合理,对生产率能否达到定额水平关系很大。人员过多,会造成工作面上窝工,影响完成定额水平;人员过少又会延误工期,影响工程进度。人员技术等级过低,低技术等级工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工作,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人员技术等级过高,浪费人力资源,增加产品的人工成本。因此,在确定定额水平时,要按照工作对象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工艺要求,合理地进行劳动组织,使劳动组织的技术等级同工作对象的技术要求相适应。

(3)明确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不同的劳动手段(机具、设备)和不同的劳动对象(材料、构件),对劳动者的效率有不同的影响。在确定定额时,必须明确规定达到定额时使用的机具、设备和操作方法。明确规定原材料和构件的规格、型号、等级、品种和质量要求等。

(4)要注意全面比较和协调一致。确定定额水平时,既要考虑到挖掘企业的潜力,又要考虑到现有技术条件下实际能够达到的可能性,使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和施工队之间水平相对平衡一致,特别是工种之间的定额水平。一定要注意协调一致,避免出现苦乐不均现象,造成定额执行中的困难。

2.基本准确原则

定额是相对的“准”,绝对的“不准”。定额不可能完全与实际相符,而只能要求基本准确。定额是对千差万别的各个实践的概括,抽象出一般的数量标准。

3.简明适用原则

定额的简明适用是就施工定额的内容和形式而言的。它要求施工定额内容丰富、充实,具有多方面的适用性,同时又要简单明了,容易为工人所掌握,便于查阅,便于计算,便于携带,便于执行。

(1)定额项目要划分齐全、设置适当。定额要能满足施工组织与管理和计算劳动报酬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定额项目要根据施工过程来划分,各种不同性质的施工过程均应规定出定额指标,特别是那些主要的、常见的施工过程,都必须直接反映在各个定额项目中,这就要求施工定额的项目粗细适当。

(2)定额项目划分的步距大小要适当。定额项目划分的粗细和定额步距的大小关系甚大。定额步距是指同类一组定额相互之间的间隔。步距小则定额细,步距大则定额粗。定额细,精确度较高,但编制定额的工作量大;而定额粗,综合程度大,精确度就会降低。为了使定额项目既简明实用,又比较准确,一般来说,对于常用的、主要的、对工料消耗影响大的定额项目,要划分细一些,步距要小一些;不常用的、次要的、对工料消耗影响小的定额项目,可以划分粗一些,步距也可以大一些。对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定额,步距可适当小些;对于机械操作的定额,步距可大些。

(3)定额的文字应通俗易懂,内容要标准化、规范化,计算方法应简便,容易掌握运用。

4.贯彻专群结合和以专为主的原则

编制施工定额是一项专业性、技术经济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编制定额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在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下,通过专门技术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测定、分析整理,才能使编制出来的施工定额具有科学性、代表性、权威性和群众性。

(三)施工定额的编制依据

(1)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劳动制度。如工资标准、工资奖励制度、工作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

(2)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如现行国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标准。

(3)技术测定和统计资料。主要指现场技术测定数据和工时消耗的单项或综合统计资料。

(四)施工定额的内容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1)时间定额。是指某专业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合理的劳动组织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定额时间包括准备时间与结束时间、基本生产时间、辅助生产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及工人必需的休息时间。时间定额以工时为单位,其计算方法如下:

(2)产量定额。是指在一定的劳动组织与生产技术条件下某种专业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单位工时中所应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产量定额的计量单位视具体产品的性质分别选用m、m2、m3、t、根、块等表示。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互为倒数。

2.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包括生产合格产品的消耗量与损耗量两部分。其中,消耗量是产品本身所必须占有的材料数量,材料损耗量包括操作损耗和场内运输损耗。建筑工程材料可分为直接性消耗材料和周转性消耗材料两类。直接性消耗材料是指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砂石料、钢筋、水泥等材料的消耗量,包括了材料的净用量及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合理损耗量。周转性消耗材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反复周转并不断补充的工具性材料、配件和用具等,如脚手架、模板等。

式中,损耗量是指合理损耗量,亦即在合理使用材料情况下的不可避免损耗量,其多少常用损耗率来表示。

因此,材料消耗量可用式(3-5)计算:

材料消耗定额是加强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的重要工具,是确定材料需要量和储备量的依据,是施工企业对施工班组实施限额领料的依据,是减少材料积压、浪费,促进合理使用材料的重要手段。

3.机械台时定额

机械台时定额是施工机械生产率的反映,单位一般用“台时”表示。可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者互为倒数。

(1)机械时间定额。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劳动组织条件下,使用某种规格型号的机械,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台时数量。

(2)机械台时产量定额。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劳动组织条件下,某种机械在一个台时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

二、预算定额

1.预算定额的概念

预算定额是完成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的数量标准。它是将完成单位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所需的各个工序综合在一起的综合定额。预算定额由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审批并颁发执行。

2.预算定额的作用

(1)预算定额是编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

(2)预算定额是对设计的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新结构、新材料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依据。

(3)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确定劳动力、材料和施工机械需要量的依据。

(4)预算定额是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

(5)预算定额是施工企业贯彻经济核算、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依据。

(6)预算定额或综合预算定额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

(7)预算定额是编制标底和报价的参考。

3.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关系

预算定额的编制必须以施工定额的水平为基础。预算定额不是简单套用施工定额的水平,还考虑了更多的可变因素,如:工序搭接的停歇时间,常用工具如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加油、加水等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停工损失,工程检查所需的时间,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细小的工序和零星用工所需的时间,机械在与手工操作的工作配合中不可避免的停歇时间,在工作班内机械变换位置所引起的难以避免的停歇时间和配套机械相互影响的损失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必要的休息、交接班以及班内工作干扰等。所以,确定预算定额水平时,要相对降低一些。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一般预算定额应低于施工定额水平的5%~7%。

预算定额是施工定额的人工、机械消耗量综合扩大后的数量标准。以混凝土工程为例,施工定额混凝土工程按配运骨料、水泥运输、施工缝处理、清仓、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工序分别设列子目。而预算定额是将完成100m3混凝土浇筑所需的各工序综合在一起,按其部位、结构类型分别设列子目。

三、概算定额

1.概算定额的概念

建筑工程概算定额也叫扩大结构定额,它规定了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扩大结构构件或扩大分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的数量标准。

概算定额是以预算定额为基础,根据通用图和标准图等资料,经过适当综合扩大编制而成的。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之间允许有5%以内的幅度差。在水利工程中,从预算定额过渡到概算定额,一般采用1.03~1.05的扩大系数。

2.概算定额的作用

(1)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和修正概算的依据。

(2)是编制机械和材料需用计划的依据。

(3)是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的依据。

(4)是编制估算指标的基础。

四、估算指标

估算指标是在概算定额的基础上,考虑投资估算工作深度和精度,乘以扩大系数。扩大系数见表7-1。

五、定额编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一般是根据老工人、施工技术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实践经验,并参照有关的技术资料,通过座谈、讨论分析和综合计算确定。这种制定方法工作过程较少,工作量较小,简单易行。但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准确性较差。因此,此法只适用于企业内部,作为某种局部项目的补充定额编制。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将以往施工中所累积的同类型工程项目的工时耗用量加以科学的分析,并考虑施工技术和组织变化的因素,经分析研究后制定劳动定额的一种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并且要选择正常和一般水平的企业与班组,同时还要选择部分先进和落后的企业与班组进行分析和比较。

3.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是根据同类型项目或相似项目的定额进行对比分析类推而制定定额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只要所选择的典型定额具有一定代表性,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合理的。但使用比较的典型定额与相关定额之间呈比例关系时才适用,一般采用主要项目或常用项目作典型定额进行比较类推。

4.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根据先进合理的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对工程各工序工作时间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工作日写实、观察测时,分别测定每一工序的工时消耗,获得制定定额所需要的技术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并参考以往数据确定。此法有比较充分的依据,准确程度较高,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通过技术测定法制定定额时,要密切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生产特点、设备情况和技术水平),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防止通过单纯的计算和测定来制定定额。

5.计算分析法

计算分析法多用于材料消耗定额和一般开挖运输机械作业定额的编制。其方法是拟定施工条件、选择典型施工图、计算工程量,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定额数量。

上述5种方法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在编制定额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相互结合,相互借鉴。其中,技术测定法是基础,对于新技术、新工艺劳动定额的编制,主要采用该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