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1.4 道路建设基本程序及内容

【情境描述】 在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前,应掌握道路建设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为后续工程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打下基础。

1.4.1 道路建设的基本程序

根据我国《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管理方法》,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如下:

(1)根据长远规划或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

(2)根据可行性研究,编制计划任务书(也称为设计计划任务书,下同)。

(3)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现场勘测,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

(4)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

(5)列入年度基本建设计划。

(6)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7)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8)严格执行有关施工的规程和规定,坚持正常施工秩序,做好施工记录,建立技术档案。

(9)编制竣工图表和工程决算,办理竣工验收。

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如图1.20所示。

图1.20 公路基本建设程序

1.4.2 道路建设的主要环节

1.4.2.1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是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如全国、省、市、地、县等),根据该地区的政治、国防、经济、文化、交通现状和发展要求,综合当地自然条件及其他因素,对道路进行的全面布局和规划的工作。

1.道路规划的意义

道路网规划是道路建设科学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系统的重要环节,是国土规划、综合运输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网规划属于长远发展布局规划,是制订道路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五年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道路建设合理布局,有秩序地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2.道路规划的任务

道路规划的任务有以下方面。

(1)通过调查、勘测和分析,在评价现有道路状况,揭示其内在矛盾的基础上,根据客货流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交通量、运输量的生成变化特征,提出规划期公路发展的总目标和大布局。

(2)划分不同路线的性质、功能及技术等级,拟定主要路线的走向和主要控制点,列出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提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与措施,科学地预测发展需求,细致地研究合理布局。

3.道路规划的主要内容

道路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道路网的现状及其综合评价。全面分析道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多种方法科学预测客货运输量、交通量的发展水平,分析发展特点,提出发展目标。

(2)论证公路网发展的总体布局方案,研究不同路线、路段的技术等级、性质与功能、干线的覆盖程度、吸引范围及其相应配套设施,优选出建设重点,推荐最佳建设序列。

(3)针对公路网规划总目标,提出实施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4.2.2 道路可行性研究

道路可行性研究是指一种对投资项目在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在投资前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推算和比较,选择最小的耗费,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手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定,要以可行性研究为基础来确定基本建设的基本轮廓。这个轮廓概括为工程建设的可否、时期、规模3个基本问题。

1.任务和分类

(1)任务。在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路网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的研究论证报告。

(2)分类。可行性研究按其工作深度可分为两大类,即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

2.主要内容

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依据、背景,在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原路的状况,预测交通量及发展水平;论述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论证不同方案的特点,提出推荐意见;测算主要工程量和估算投资,进行经济评价;对推荐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1.4.2.3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根据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进行。计划任务书主要包括:建设的依据和意义;路线的建设规模和修建性质;路线的基本走向和主要控制点;路线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标准;勘测设计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完成的时间;建设期限,投资估算,需要材料的数量;施工力量的原则安排。

计划任务书经上级批准后,如对建设规模、期限、技术等级标准及路线走向等重大问题有变更时,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批同意。

道路设计是根据道路规划的要求,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计划任务书的指示,对一条道路的路线方案、形状、位置及各组成部分的详细结构尺寸、工程数量、费用等进行的设计计算工作。

道路设计必须对道路沿线的条件(自然的、社会的等)进行勘测、调查,收集资料,再通过内业设计,完成修建道路所必需的全部图、表、工程数量、费用等文件。

道路设计根据任务、审核和完成资料的不同可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4.2.4 道路施工

1.道路施工招投标

(1)招标。道路工程招标,是指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就拟建道路的规模、道路等级、设计图纸、质量标准等有关条件,公开或非公开地邀请投标人报出工程价格,在规定的日期开标,从而择优选定工程承包者的过程。

(2)投标。道路工程投标,是承包单位在同意建设单位按拟定的招标文件所提出的各项条件的前提下,对招标项目进行报价。投标单位获得投标资料以后,在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基础上,掌握好价格、工期、质量、物资等几个关键因素,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和条件,在符合招标项目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招标项目估算价格,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招标单位递交投标资料,争取中标,这个过程就是投标。

道路工程建设实行招标承包制,是我国道路建设事业改革的需要,招标投标承包制,不仅在理论上符合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且在实践上也证明了可以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公平竞争。

道路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一般可分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招投标阶段、评标及签订合同阶段。

2.道路施工监理

(1)监理的概念。施工监理是指独立的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或派遣,依照国家现行法律、法令、法规以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和依法成立的施工合同文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投资、工期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的行为。

道路工程监理制度,是道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工期和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2)监理工程师的职责。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主要是计划管理、质量控制、计量与支付、合同管理等。

3.道路施工实施

道路施工是将设计的道路在实地具体实施的过程。由于道路是线性工程,工地布设沿线分布,施工的点多、线长,并且施工现场又大多数是露天作业,因而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道路施工与其他土木工程施工相比较,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艰苦性和困难性。

道路施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施工前的准备,包括征地、场地准备以及拆迁、施工测量、材料准备、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等。

(2)路基施工,包括路基整修、路基排水及防护施工等。

(3)路面施工,包括备料、路槽施工、路面基层施工、路面面层施工、路容整修等。

(4)桥涵施工,包括备料、基坑开挖、基础施工、下部构造施工、上部构造安装、桥面系施工、桥头引道施工等。

(5)隧道及特殊构造物施工。

(6)沿线设施施工。

(7)工程竣工及验收。

道路施工由各地区的公路工程局、处、队(或公路工程公司)等施工机构来完成。对于一些大型工程,如特大桥、长大隧道工程,则由专门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

4.道路管理

(1)道路管理的含义。道路管理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它指根据法律、法规或公路主管部门的授权,由公路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公路的修建、养护、使用等工作的行为,履行组织、领导、决策、调整、监督、检查、处置等行政职责的活动。其实施手段包括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思想政治的以及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进行综合治理等手段。

(2)公路管理的内容。公路管理的内容,从宏观广义地讲,包括公路立法,公路建设(包括规划、计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公路养护管理,公路路政管理,公路交通管理,公路规费征收与使用管理,还有公路人事行政、教育、科研、材料和装备管理等。

从宏观狭义地讲,公路管理则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即特指现有公路的使用管理,包括公路养护管理、路政管理、交通管理和规费管理等。

(3)公路使用管理的基本任务。从微观上讲,公路使用管理的任务是相当庞杂的,而每一方面的工作又都存在着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装备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劳动工资管理以及教育、科研、党团工青妇幼等工作方面的管理。

5.道路建设后评价

(1)后评价的意义。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对项目的实施、执行和营运等全过程进行系统、客观的综合分析,并基于实际情况,对项目的执行、效益、作用、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1996年原交通部正式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这是进行道路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2)项目后评价报告。根据2012年原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编制后评价报告以项目法人为主,组织承担本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共同开展工作。后评价的方法采用综合比较法,前期工作的评价技术原则上可用于项目的后评价。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评价项目目标(服务交通量、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环境保护等)的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