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

引汉济渭工程规划编制充分考虑了陕西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了国家关于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与国家水资源战略性配置的衔接与配合。

第一节 规划编制原则

一、规划的基本原则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关中“一线两带”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坚持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并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并遵照以下原则编制:

(1)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首先立足本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充分节水的基础上研究调水需求。

(2)以关中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成果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合理确定需调水量规模、供水方向。

(3)调水工程方案,应在满足需调水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工程有较大的控制范围,易于实现受水区水量配置。

(4)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期实施,正确处理好调水区与受水区、近期与远期、上游与下游、水量与水质、已成工程与规划工程之间的关系。

(5)坚持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高水高用、优水优用原则,按照“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拟订资源优化配置及工程管理方案。

二、规划的依据

规划以批准的《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为规划依据;并参考《陕西省南水北调查勘报告》《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陕西受水区规划》等规划及前期工作成果。

三、规划的目标

根据渭河中、下游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防洪问题突出等问题,引汉济渭调水工程规划目标为缓解近期关中地区严重缺水、初步遏制渭河水生态恶化,基本解决关中地区主要城市近期严重缺水问题,部分归还河道被挤占的生态用水,初步遏制渭河水生态恶化、改善渭河生态环境;为优化渭河流域乃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并为促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第二节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范围

引汉济渭工程规划以2003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在规划范围上,包括调水区和受水区两部分。

调水区规划研究的范围重点是汉江干流黄金峡以上区域及其支流子午河流域,规划相关的范围包括丹江口水库以上汉江流域的全部。

受水区包括直接受水区、间接(置换)受水区,范围基本涵盖整个关中地区。直接受水区的规划范围基本包括渭河宝鸡峡以下、潼关以上沿渭河两岸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渭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所涉及的范围;而间接(置换)受水区包括整个陕西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而引汉济渭工程关联(影响)区将涉及包括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整个陕西黄河流域。

调水工程的供水对象以城市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生态环境用水。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应与关中地区已成供水系统联合运用,统一调度,重点解决渭河两岸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并通过水量置换归还被挤占的部分生态环境用水及农业用水。

第三节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规划分析了关中地区概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关中西起宝鸡凤阁岭、东迄潼关港口,总面积约5.55万平方千米;区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位于秦岭以北,属黄河流域,区内有渭河、泾河及洛河三大河流。其水资源主要特点是:①总量偏少。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68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②地域分布不均。全省水资源南多北少,面积占全省35%的陕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面积占全省65%、GDP占全省85%的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分布极不匹配。③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年最大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年最小只有280亿立方米,丰枯比达3:1;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7—10月,且主要由几场暴雨组成,其径流量占全年的60%~70%。④开发利用难度大。陕西关中河流含沙量大,加之受地理地形条件影响,蓄水工程多是高坝小库,淤积严重,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关中地区十年九旱、局部暴雨洪灾频繁。

渭河横贯关中平原,使之成为黄河中游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关中地区曾是13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现今也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核心地带之一,区内集中了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等五个大中城市和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区内工业集中,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势力雄厚,集中了全省近64%的人口、56%的耕地、75%的灌溉面积、80%的工业产值和约80%的国内生产总值。

关中地区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由于缺水严重,目前关中社会经济发展主要靠挤占农业、生态用水维系,水环境恶化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了人民生活,严重制约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水资源极为短缺、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二是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三是渭河下游淤积严重、河槽日渐萎缩、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针对关中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历来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流域机构、省水利厅及有关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研究过多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措施,包括黄河古贤水库、引洮入渭、国家南水北调西线,以及本省境内的引汉济渭工程。经过多方案充分比较,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取水点,选于汉江干流的黄金峡和支流子午河的三河口两处。从黄金峡水库死水位440.00米抽水至643.00米,并引水至三河口水库进行联合调节,再从该水库死水位设闸取水,以63千米的越岭隧洞自流进入黑河。工程可分阶段实施,计划2010年前后先行安排三河口水库和越岭隧洞的建设,年调水量约5亿立方米;2010年后再根据需要安排黄金峡枢纽及水源泵站建设,达到规划15.5亿立方米规模。

与引洮济渭、小江调水等规划措施比较,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具有水量可靠、工程难度小、供水覆盖范围大、实施条件好等特点,规划调水15.5亿立方米可基本解决近期关中地区城市和工业缺水问题。汉江水系与渭河水系仅一岭之隔,调水距离与工程难度远小于南水北调西线,且规划选择的调水线路均可直接进入受水区已有和拟建的供水系统,不仅配套工程较简单,而且有已成水库工程调蓄。工程调水区及受水区均在陕西省境内,外部制约因素少,易于协调解决。

综上所述,从缓解近期关中地区严重缺水、初步遏制渭河水生态恶化和减轻黄河水环境压力,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等方面考虑,建设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