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伽利略的答案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一辆汽车,在无法中途加油的前提下,尽可能行驶更长的距离?

首先肯定要一直踩着油门,让汽车保持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汽车需要克服空气和路面的各种阻力,同时不断消耗燃油。

因为中途不能加油,我们可以把汽车改装一下,换更大的油箱、更节油的发动机和传统系统、更轻量化的车身等。同时,还可以用更省油的方式驾驶汽车,比如尽量匀速行驶,避免速度的频繁变化,选择路况更好的道路,等等。

汽车会因此走得更远,但最终前行的距离仍然取决于油箱里剩余的燃油,毕竟这是动力的来源,也就是说,得到的结论是:汽车能走多远(保持前进的状态多久),取决于向前的动力可以维持多久。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关于如何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这么想的,直到伽利略做了一个推论。伽利略发现,当一个球沿着斜面往下滚时,球的速度会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会减小。所以,理论上,如果球沿着一个平面滚动的时候,它的速度应该不会变化。

然而在现实中,当球沿着平面滚动,最终总会越来越慢,直到停止,因为小球向前滚动需要克服摩擦阻力。而如果表面变得光滑,也就是降低摩擦阻力,小球会怎么样呢?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叫作“理想斜面实验”,如图4.1所示。

{图4.1}

在同样的起始高度(速度)下,抛开摩擦力的影响,让小球沿着U形光滑斜面滚下来,会发现小球滚到另一侧斜面上近乎相同的高度。如果减小另一侧斜面的倾角,小球仍然会达到几乎同一高度,但经过的距离会更长。

最精彩的部分来了——如果把另一侧的斜面变成完全水平会发生什么呢?在前面的实验中,小球总会在另一侧斜面上达到跟释放高度相同的位置,现在这个斜面变成了平面,那么如果忽略摩擦力的影响,小球会一直滚动下去!

伽利略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力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原因。一旦某个物体具有一个初始速度,如果不受外力,它会一直保持这个速度匀速运动下去。如今我们知道,这一结论最终被牛顿发扬光大,总结成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所以,想要让车子尽可能行驶足够久,不需要一直踩着油门,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思路:让路面变得尽可能光滑,把车身改造成风阻更小的造型,总之尽可能地减小各种阻力。当阻力无限小的时候,相当于把斜面变成水平,理论上,汽车可以行驶无限远。

过往在减肥中所需维持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实在太难了,也就是说我们所需克服的阻力太大了,导致我们需要花费额外的动力,踩更深的油门,才得以保持前进的状态,毕竟谁都不想饿肚子,谁都不想做太过辛苦的运动。

对于减肥难以持续,我们的解决思路总是从意志力出发,想尽办法让有限的燃油支撑汽车完成更远距离的行驶,但动力来源始终是燃油,也就是我们的意志力。问题在于,当燃油耗尽,我们便难以继续前行。

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燃油,而是如何摆脱对它的依赖,让车开得更远,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把减肥计划尽可能久地持续下去。

在汽车被发明之前,每个人都在寻求更快的马,但人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快速、更便捷的交通工具。跳出“快马”的思维局限,才能有机会发现更好的方案。现在,伽利略给出的答案是,把减肥的阻力(也就是难度)降低到无限小,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最终总会到达终点。这样看来,“减肥成功”就变成了一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