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香魂女》 传统戏曲内核的新时代演绎

当我们借助一个有历史,有内涵的格式。来演绎一个当下的东西。显然我们最因该注意的就是历史的格式,适不适合现在的内核。

我们听戏曲,注意是听。那么我们就要求这个声音是舒服的,可接受的,有欣赏价值的。而不是一段抑扬顿挫的唱词过后,没有听懂,或依稀听懂几个字显然,这是不合适的。为什么?我们听戏曲是为了能看懂这个故事,它把书面的,死板的文字变成视觉上的演绎。它让人坐着,半躺着,眼睛微微闭上着欣赏这个故事。如果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欣赏,人是放松的。但是声音,相比于视觉的传达,它就显得不太友好。高音尖锐,中音混沌,更重要的问题是听不懂。如果因为听不懂而失去了这样一个欣赏这个故事的机会,显然是不合算的。

但是我们说戏曲的高雅之处在于它的古意,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一个距离感。现在不会有人为表达一个情绪将一句话的某一个字拖着高音绵延十几秒甚至几十秒。唱词的古意,悠长,以此来表现一个现代的故事(严格来说这样的故事古代也有)。距离感没有拉开,反倒是一个故作娇柔的感觉。当然,戏曲的欣赏是要有较高文化底蕴的,但是在块节奏的今天,缺少了培养对戏曲爱好的土壤。

或者换个角度来说,自近代以来,戏曲在大众的娱乐生活中是处于一个不断衰弱的地位。说是大众审美的倒退吗?显然不合适,近代以来国民素质是在不断提升的。那将一切原因归咎于生活节奏太快和现代人的浮躁吗?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是这个原因。为什么?试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一个需求层次的问题,衣食无忧才有心情欣赏一个高雅的,有理解难度的艺术。但是现在的中国,物质生活是数千年来最丰富的时代,为什么反倒欣赏不来了呢?

有件事是不能忽视的,戏曲虽然小众,但热爱欣赏的一直大有人在。广州的公园里,每天都有自发汇集到舞台上下表演观看粤剧的人。广阔的中原地区,听豫剧依旧是中老年人最喜好的休闲活动之一。再往BJ剧更是刻在中国人文化基因里的东西。群众基础是有的,只是不那么明显。

但我依旧要说它是不合适的,严重点讲,不伦不类。当《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被搬到戏曲的舞台上,我们会在公开的场合赞美,鼓掌。我们说戏曲是包容的。但以一个严谨的,戏曲地角度来说这是尴尬的。婉转,内敛,这是戏曲的一个重要标签。但显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太直白,它不是中国人可以接受的审美范式。同样的,《香魂女》也是这样,它是批判的,笔法凛冽,气势恢宏。看完之后是压抑的。中国人喜欢哀而不伤的情感。这一点上,显然《香魂女》没有做到。它把所有的情感一棒子打死,可怜谁,唾弃谁,喜欢谁,厌恶谁统统都没有了,化为了一种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愤怒。人定胜天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

它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在那个年代它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但是在现在,它让很多初学者失去了对戏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