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宗谱

光绪二十三年的安徽祁门竹源坑口,毛竹还是一如既往的茂盛。世事苍茫,竹源陈氏人家却自成一体。这个村庄的所有陈姓人都是汉太邱长颍川郡王陈实的后裔。自从陈实之后唐代朝散大夫陈广、曾孙陈京在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从江西浮梁盐仓岭迁移至此,一晃已经1000多年时间了。祖上的宗谱记载,竹源“山水幽幽,木石清奇”,实在是非常适合居住的,遂决定在此定居。1000多年的时间,一个村庄的人口不断扩大,而且还呈溢出态势。至少从宋代开始,陈氏人家又从竹源坑口分迁到桃源、文堂、武峰、正冲、南源、双溪、环溪等地——一个家族的枝繁叶茂或者说人间传奇终于蔚为壮观。

光绪二十三年的阳光一如既往的灿烂,照在坐落于村子中央的陈氏宗祠。这个宗祠是中国式宗祠的典型样本,在列祖列宗中选择功成名就的人物作为激励后进的典型,以体现慎终追远之意。陈氏宗祠选择的优秀祖先是南宋进士陈槌,祠前还有专为他而造的圆形旗杆石4座,上面刻有“恩进士”等字。祠堂两边还有对联曰:“分土从豫章距颍川千里而遥发源自尔,传家在唐史沿僖宗六年以后托本于斯。”

除了宗祠,还有支祠。陈氏支祠叫会源堂,意思是竹溪陈氏由此分迁他乡及外邑者都溯此为源,所以叫“会源”。会源堂有楹联云:“竹发院中千枝万叶孙传祖,泉流山下四海三江委汇源。”一个家族中国式的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在这副对联中展露无遗。

人生如戏,那些家族的起承转合又何尝不是一出戏呢。虽然光绪二十三年离戊戌变法仅隔一年时间,离甲午海战也只过去了3年时间,但是家族的戏不是国家的戏,家国同构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帝王将相的事情。在中国安徽这个小小的村庄,老百姓的眼光也只在祖上与后代之间打转。舞台当然也是需要的,比如会源堂的仪门就是一座戏台,号称万年台,两侧楹联曰:“芝山月土歌声澈,竹经风生舞佩摇。”但是来来去去演出的无非是儿女情长、家族恩怨,最终的结局大多是大团圆。它是平常百姓平淡生活的一个念想、一个消遣。那些人间烟火气,散发最多的还是“安宁”“圆满”等字眼。

竹源坑口陈氏是徽州名族之一。光绪二十三年之所以要修宗谱,是因为年久失修了。事实上从明正德十年(1515年)祖上修陈氏大成宗谱以来,到乾隆七年(1742年)虽然续修过,但并没有付梓,等于没修。老话说了,30年不修谱就是不孝,所以光绪二十三年的修谱在竹源坑口陈氏看来,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就像族人在《纂修竹源陈氏宗谱序》中说的那样:“盖闻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故家谱之数十年一修,其关匪浅。”

这一年,竹源坑口陈氏宗谱编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正主修:

朝牧,邑庠生,字秉仁,秉公。

副主修:

浩魁,候选训导附贡生,字斗文,总理木史阅;

朝衔,邑庠生,字居正,兼收洋钱;

正燕,例授登仕佐郎,字树人,总理账目。

绘图:

正传,国学生,字德英,画工尚佳,兼对读勤心款费。

书写:

正昉,国学生,字思齐,兼对读;

开泽,武庠生,字向南,明于头绪,兼对读;

开奎,国学生,字星泉,兼对读。

司事帮办:

正斌,国学生,字谓贤;

光甲,国学生,字左泉。

款费:

肇闺,浩贤,国学生,字兴文;

正中,国学生,字廷英;

正文,国学生,字鉴彬;

正誉,字景行;

正欣。

梓人:

冯大声,抚州人;

周松甫,抚州人,刻工甚佳;

张逢源,浮梁人;

郑仲之,浮梁人。

这份名单,事实上展示了中国式民间修谱组织人员的身份、文化与技能构成。需在宗族中有一定文名,或职务最高,哪怕是退休官员。它体现了对修谱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荣誉。家族当中,德高望重者才能主持大事。就像主修朝牧,皇上钦加五品衔的,还特授宿州学正。另外朝牧的父亲浩奎曾在道光八年(1828年)协修县志,有一定权威性。在光绪二十三年,安徽的一个农村,一个五品衔陈姓官员当仁不让地主修宗谱,很中国,很光绪,也很岁月静好。

中国人的修谱,实在是一件仪式感很强的事情。文字修缮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规格或者说形式。纸张、雕版、印刷、版式、装订、装帧,各方面都要一丝不苟。这当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付梓前的送审,是否有避讳,有没有错字、遗漏的地方。如果有必要,还要送官府审查后再行印刷。好在光绪二十三年的竹源坑口陈氏宗谱重修工作顺利完成了,但接下来在宗谱保管方面,竹源陈氏做得更加有条不紊。这其实是仪式感最强的一件事情。修谱目的是传之于后世,怎么保管,讲究多多。要选一套供奉在祠堂,再按编号分给族长、族人保存。竹源坑口陈氏宗谱管理办法规定:“每岁腊祭之期,各捧所编业字号到宗祠验看一遍,祭毕照前封锁,仍各带回收藏。如有鼠侵、油污,摩坏字迹,在族长同族众在祖座前,量加惩戒。”

为了便于保管,陈氏宗谱是用特制的大木箱子收藏族谱的。有放在梧桐树板油漆箱里的,也有放梓树板油橱保管的。并且保管宗谱与保管锁匙的不是一个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宗谱的流失或传抄。在光绪二十三年,所有一切都按仪式进行,仿佛那些天长地久的岁月,都可以亘古不变。只不过一些嗅觉敏感的人已经知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轰隆隆地到来,宗谱里的往事不能更改,但那些子孙后代包括自己的前程,却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一切都是那样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