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几部有关地名的字书

东汉时期还有几本与地名有关的字书:

1.《尔雅》为先秦的作品,前面已经提到。在《尔雅》序中说:“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代。”有人解释说:“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隆于汉氏者,以(孔)夫子没后,书纪散亡,战国陵迟,嬴秦燔灭,则此书亦从而坠矣。洎乎汉氏御宇,旁求典籍,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此书亦从而隆矣。”(《尔雅疏》卷一)《四库全书总目》在介绍《尔雅》时说:“尔雅毛公以前,其文犹略,至郑康成时则加详。”毛公指战国时毛亨,郑康成即汉末郑玄,说明《尔雅》这本书早就有了,不过在先秦时期内容还不丰富,又遭受许多损失,直到汉代才充实定型。后来经过晋代郭璞的注和宋代邢籨[bǐnɡ丙]的疏,又被作为经书之一流传下来。《尔雅》所释内容分为19项,与地名关系较密切的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四篇。

2.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之间,经过数百年的辗转传写,直到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才由徐铉等校订后付国子监雕版印刷并流传于世。徐铉的弟弟徐锴也曾作《说文系传》,徐铉的校订本被称为“大徐本”,徐锴的系传则被称为“小徐本”。徐铉本除纠正脱误外又略加增改,如改原书15卷为30卷,增加标目、注释和反切法的注音。全书中解释地名条目很多,例如在山字部(共53条)、水字部(共468条)、土字部(共131条)中,都有大量地名,其中既有通名也有专名。当然在这三个部首中并非全是地名,有的地名也散见于其他各部首之中。

3.刘熙的《释名》。除刘熙的书外,还有另一本《释名》,其作者为刘珍,其书已失传。刘珍是东汉学者,《后汉书》中有传,但刘熙则无记载,有人怀疑他是汉末甚至是魏初时人,在刘珍之后。所以有人认为大概《释名》这本书是“兆于刘珍,踵成于熙”(清人毕沅的《释名疏证》序)。《释名》的体例和《尔雅》相似,分为8卷,所释27篇,其中与地名关系较多的有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等篇。

《尔雅》《说文解字》《释名》三书对地名的解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可知,三本书所述的一些通名概念很多相同。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例如《尔雅》说:“平土有丛木曰林”,而《释名》则说:“山中丛木曰林”。又如《说文解字》叙述了郡的演变,解释:“从邑君声”,而《释名》则说:“郡,群也,人所群聚也”。确切与否,还可斟酌,但提出来比较毕竟都是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