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打造铁班底之能力成长

社会与市场不断发展,企业环境不断进步,团队成员也应持续成长进步。唯有如此,团队能力才能适应新的需要,并发现与淘汰不合标准的人员,形成适应团队发展所需的人才比例结构。

管理者应认识到,今天看似合格的人才比例,未必就能撑起团队的未来。随着团队基础不断变大,必然会面对能力成长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是针对性的学习过程。

不同层级的学习态度

身处不同层级的团队成员,其学习态度是不同的。通常而言,混日子的“人渣”级成员,总是在抗拒学习。他们面对学习总是有无数推脱的借口,今天加班,明天生病,后天要请假回老家,总是无法开展真正有效地学习。因此,从他们加入团队开始,他们就鲜有成长,也就越来越落后和封闭。

相比这样的成员,“人手”级别成员在潜意识中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渴望通过学习获得进步,以变得与众不同,并克服自己原有的认知不足、能力短板等问题。但他们对于学习有逃避心理,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患得患失,担心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学习却无法获得回报。同时,他们还存在强烈的畏难情绪,一旦

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就希望寻找捷径,或者直接选择放弃。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强制性要求,他们很难坚持学完。因此,“人手”级别成员大都是被动学习,而暂时无法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管理者还应针对“人手”被动学习的问题,指出他们面对的职业瓶颈问题关键,帮助他们寻找学习机会和资源,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在团队中,“人才”队伍不断更新换代、“人物”队伍规模不断增长扩大,其学习进步表现出的变化更为重要。

“人才”能主动学习。当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后,则能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将个人资源聚焦于学习。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外企管理团队中,吴士宏是富于传奇色彩和个性魅力的成功者,被称为“打工女皇”。

吴士宏出生于北京,1973年初中毕业后,吴士宏被分配到街道小医院做护士。10年过去了,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她的眼界。她依靠一台小收音机,用一年半时间自修原本三年的英语教程,并通过成人高考取得英语专科学历。在拿到大专文凭后,吴士宏获得了去IBM工作的机会。进入IBM之前的面试里,吴士宏表现出色,她用流利的英语自我介绍,说自己以前的同事和领导,都相信她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如果能给她机会,她会以实际成绩来证实她的能力和资格。

最后,主考官问吴士宏会不会打字,吴士宏条件反射地说:“会!”主考官问:“你一分钟能打多少字?”吴士宏立刻反问:“您的要求是多少?”主考官说了一个标准,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她发现,考场里没有打字机,主考官应该不会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当这次面试结束后,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借钱买了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周,双手疲乏到连吃饭都拿不起筷子。吴士宏奇迹般练出她承诺的打字水平,并用之后几个月的时间,偿还了这笔不小的债务,而IBM公司却并没有去考她的打字能力。

初入IBM,吴士宏的职务听起来是“行政专员”,但她的工作内容与打杂没有区别。这段工作时间里,吴士宏感受到自己确实缺乏能力和价值,她也因此很少获得同事的尊重。到1993年初,IBM在中国成立独资分公司,中国成员成为独资企业的直接雇员,吴士宏成为IBM的正式成员。吴士宏的内心萌发了念头:“总有一天,我在IBM也可以成为一名经理!”

然而,这样的梦想在当时只是奢望,在科技类型的外企公司里,高学历人才比比皆是,而吴士宏只有自考大专学历,实际技能也很欠缺。

吴士宏决定改变现状、主动学习。有了应聘时的经验,她决定提前将事情坐在前面。她每天比别人多花6个小时用于工作和学习。为了通过计算机语言考试,她用两周的全部夜晚,啃完一尺半高的教材。为了拥有出色的口才,她将自己关在家里,对着墙壁反复练习绕口令。为了练习专业术语,她一遍遍背诵记忆,导致咽喉充血不能进食……由于不断学习,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吴士宏掌握了更多技能,第一个成为业务代表。

吴士宏主动学习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在IBM公司工作12年,以勤奋好学、拼命工作著称,从勤杂人员成长为高管。1998年2月,她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1999年10月后,又担任TCL集团信息产业公司总裁。此后,她始终在这家企业担任董事会成员。

由于具备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吴士宏才能将点滴时间都用在学习上,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并从“人才”成长为“人物”。

在团队中,管理者应对表现出主动学习欲望的“人才”级别成员尤其重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将其个人学习需要同团队工作需要紧密结合,打造出越来越多主动学习的“人才”成员。

如果管理者能有意识做到这一点,随着团队的发展,“人才”级别的成员会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开始升级成为“人物”。原有“人物”级别的成员,一部分将进入核心层,另一部分将跟随该级别继续成长。这样,就通过学习启动团队内部更新换代的良性循环。

“人才”和“人物”,是托起团队的重要力量。管理者在重视所有人学习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人才”和“人物”成员的学习成长。当“人才”和“人物”通过学习,能力获得成长后,他们将会带动“人手”级成员,整个团队的价值也将会由此开启崭新变化。

创设学习氛围

无论管理者带领的团队如何,你都需要在团队中不断创设学习氛围。通过氛围引导,确保“人手”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才”能有更多学习资源,“人物”能有更好的聚焦学习对象。

下面几点内容,是管理者创设团队学习氛围的重要途径。

1. 寻求多元的培训资源

在那些注重集体培训课程的团队中,普通成员每年至少有上百小时的培训课程。为了增强成员通过培训课程学习到的技能,团队会非常重视成员在培训中的内部流动。例如,有的团队会开展跨职务培训,让团队内负责营销的人员学习运营管理课程。也有的团队会开展跨部门培训,让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去接受产品相关培训。这样一方面为成员带去了更多培训机会,见识更多培训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团队内部的练习。

在团队中,大多数成员对团队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薪资需求,更有个人成长的需求。今天的成员,可以接受自己在一个团队内工作两年没有晋升,但很难接受两年内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训。这恰恰是团队管理者应该为成员考虑的。

管理者应清楚,团队付给成员的不只是薪水,更有自身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而这些都离不开多元化的培训课程。

需要注意,培训课程不仅是课堂上的技能训练,也包括其他途径。例如,一个项目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两个小时的总结。在内部沟通时,进行演示讨论。分享一个案例,或者写下几个新想法等。

寻找培训课程资源,既是成员的职责,也是管理者的责任。优秀的管理者应意识到,你无法教会所有成员所有技能。但你能创造一个便于他们学习的环境。因此,管理者需要负责为成员提供各种学习方案,并形成操作规章,指导他们从中选择培训课程。

例如,不少优秀的团队管理人,在参加铁军培训课程后,掌握了创造团队内部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方法。他们会将团队成员叫在一起,宣布内部学习计划。计划是每个成员准备一节自己擅长的课程,然后和团队成员分享。这个课程可以是成员工作的心得,也可以是自己在任何渠道学习获得的知识,或者是外部培训了解到的新方法、技巧等。

通过类似交流,团队内部形成了轮流分享个人学习心得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成员既是课程的讲授者,也是亲身学习者。他们在准备课程为团队成员带来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也重新回顾了学习过的知识,获得全然不同的收益。

2. 积极规划学习生涯

高明的管理者和优秀的成员,从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会不断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学习资源。因此,管理者需要积极帮助成员规划学习生涯,能不断带领成员总结学习经验,向业界标杆靠拢。

目前,在大型企业团队中,围绕成员的个人职业生涯,已形成完善的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中小型团队可以参考这一做法,将个人职业生涯与学习生涯加以联系规划。

例如,团队管理者可以先向每个成员了解对方的工作志愿,然后帮助他们通过学习,完成职业生涯的志愿。在这样的规划中,同样也成就了学习规划。

3. 积极推动学习活动

通过团队内的各种活动,同样也能推动成员的学习,提升其个人能力和经验。主要的学习活动如下。

(1)总结体系。大型团队总结包括半年总结、年度总结、各种专项活动的总结。中小型团队总结包括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年度总结等。个人总结包括周例会总结、半年考核总结、年度考核总结等。

(2)交流体系,包括团队内部成员学习交流会、规划沟通会、工作讨论会等。

(3)交换体系,包括成员内部轮岗、换岗以及与之相关的培训内容。

(4)指导体系,包括新成员指导制度、导师结对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