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作文就是日常琐事的书面化
- 十年寻常语文路:一个普通教师的思与行
- 翁文娟
- 1287字
- 2021-11-17 17:39:23
中学时代我就喜欢写些豆腐块,同学把写日记当做任务,应付了事,我则把它当做是对中学生活的笔录,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有喜就写,有悲也记,平平淡淡又是一谈。
现在,我更热衷于爬格子,看着自己精心构思的朴文出现在屏幕上,特别有成就感,觉得与自己有关的往事都随之苏醒,不必担心它们会离你而去,你的人生便走一步充实一步,走一步踏实一步,心头不会再有太多牵挂。
喜好舞文弄墨,尤好将日常琐事请入文墨中。关于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话题不是没写过,但总觉写不好,干巴巴的,写作过程中憋屈得慌。不像记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写时毫无困顿之感,大多能一气呵成,且多能找到最适合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辞,写成后是一身轻松会意,而非良久的迷茫痛苦。
我想这可能就是创作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吧。经历过的,才有最真实的感受。记得中学时我曾在一本日记簿的扉页上写过这么一句话:没有经历的人生是苍白的。如今再次忆起,更觉如此。季羡林老先生也说“文学艺术的精髓在于真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内容不真实,用多么多的篇幅,写多么大的事件,什么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宇宙大事,辞藻再华丽,气派再宏大,也无济于事,也是不感人的。”回顾自己的叙事劣作,皆是陈年往事的“揭发”,只是将它们换成了文字,多了些感性的成分。那是当时用心体验、多年后回味感动使然。
看看身边学生的作文,不知说什么好。叶圣陶老师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暂且不议学生说假话之事,他们现在似乎连空话、套话都不会说,完全是不会“说话”,不想“说话”,即使说了也完全找不到那种就有的、想有的真情实感。我认为,没有情感的文章就如一片沙漠,了无生气,让人望而生畏。新课标在“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第5条第3点“关于写作”中说“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此我为老师们说句话,我们的引导未必少,但学生未必关注得多,至于“热爱”之情就更难产生。我们的学生对任何事好像都少了一份感动,没有感动自然难以表达出想要的“真情实感”。季老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我们当然不与名家去比,但这的确也是任何人写文记事的“金科玉律”,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但凡流传千古,耐人回味的篇章无不饱含真挚深情。而这些深情厚谊无非是作者对某事某物感动而发。我们的学生生活太安逸,出生以来一切物质条件具备,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于是所有要求的满足便被他们视作理所当然,既是“理所当然”,自然就无需感动,真情自然就不会被触发,自然也就写不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我很相信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平年代过于安逸的生活虽不至于置人于生死之界,却足以让人丧失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人间至情。无忧无虑的孩童的确可爱纯真,而无忧无虑的青少年却着实令人担忧,忧其未来的生存,更忧民族的将来。
为此,个人浅见,在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动,于生活之中体验真情,于平凡之中见实感,于琐事之中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