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烦恼
我不爱学习怎么办
现在,到了高年级,我的老师每一天都布置大量的作业,我都快要成为写作业的机器了。我没有时间玩耍,没有时间看电视,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有时候,我一拿起书头就发胀;一拿起笔来,心里就发慌;一听老师讲课,心里就别扭……我对学习不感兴趣,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听说要学习,我甚至对教师、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老师说得了学习恐惧症,我该怎么办?
(张聪聪)
同学高招
保持自己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学习兴趣的源泉。我的窍门是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努力用好奇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周围小朋友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寻找结论。比如我经常在公园里专心地看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有时又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爱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
(李明)
听故事看小人书
我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我总是专心致志地听。我爱小人书,当我看小人书中的故事时,是一边看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故事听得多了,小人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现在,我对学习很感兴趣。
(张华)
到大自然中去
我的妈妈经常带我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爸爸经常有意识地引导我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带我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我去游泳、爬山;秋天带我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引导我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我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麻丽萍)
参加一些实践
从小我就喜欢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有时候会找有关图书阅读,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我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刘毛毛)
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我最感兴趣的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也很浓。下棋更是如此,我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我的窍门是:多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诸葛明)
名师点拨
播下兴趣的种子
高级教师张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来,有不少小同学谈到在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有的同学说在听课中常常走神,还有的同学说一看到书就想瞌睡,有的同学干脆就说很讨厌学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你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自己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
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让自己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你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自己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一是要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明白许多自己现在不懂的东西,可以在学习中、探索中发现许多乐趣。二是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长,不把书本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正确、合理的评价,摆脱学习上的狭隘性。
自我心理训练语: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有路趣为径。我能行,我会爱学习。
二、挑战困难,循序渐进。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习既要知难而进,又要做到从易到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要处理好它。有的学生喜欢向困难挑战,在战胜困难时感到其乐无穷,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不喜欢困难重重的感觉,那就可以在学习中选择从易到难的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让自己在每前进一步中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这同样也能培养学习兴趣。任何学科都有它的乐趣和意义,可是真正学习起来都有枯燥的一面。学习要有耐心,也要有吃苦精神,能做到这些,学习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敢问、乐问、善问。鼓励自己养成“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实际上,古今中外不少杰出人物是“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叩开成功大门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大胆提出疑问。久而久之,自己的学习兴趣就产生了。
自我心理训练语:学会质疑变聪明,异想天开有兴趣。
四、开展竞赛。
“竞争”是支配人的行动的一个重要动力。比起一个人努力,不如和对手竞争能更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和同班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写作业,看谁写得既快又好。自己也可以暗中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在家庭中,自己可以把妈妈或爸爸当做竞争对手,开展竞赛,如比赛背唐诗,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这样一来,为了战胜对手,自己就会集中精力学习。
五、多多请教,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这东西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呢?我们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的兴趣也就在这一次次的成功中得以形成、得以发展。兴趣的后天培养、教育能起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能引起兴趣,而小朋友们由于生活阅历的欠缺,对真善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有限,不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乘虚而入。这时候,我们应该多多请教家长或老师,通过他们的引导,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自我心理训练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使我们感兴趣。因此,使自己对全部学习内容都感兴趣,并轻松自如进行学习,就需要调动自己的意志活动参与,使你运用意志活动努力迫使自己去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培养学习兴趣,要真正地进入到学习中去。有的同学学习很浮躁,对学科知识知之皮毛,感觉到学习这些知识很没意思。其实任何学科都有他自己的逻辑结构,如果你真正地去思考了,就会感到它的乐趣。比如有的同学学习数学,如果没有深入进去,每天只是机械地背一些公式,就肯定觉得学习是枯燥的;相反,如果去认真思考了,掌握了每个公式的内在规律,并且能和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这时你就会感觉到数学这门学科的意义,其结果自然会对这门学科形成兴趣。
快乐阅读
迷恋昆虫的法布尔
法布尔是一位科学家,在生物学方面颇有造诣,为写好《昆虫的故事》这本书,天天起早贪黑地去观察昆虫,从不想当然地下结论。
一天清晨,法布尔起床后,又照例去观察昆虫。他的妻子拉住他说:“昨晚,你不是说今晨有客人来吗?”
法布尔这才想起来,回书房去了。
一会儿门前来了一辆马车,法布尔看见一位达官显贵从马车上下来,急忙迎了上去,此时他穿着一件布满破洞的衣服,引领客人进了书房。
一会儿,客人走了。
法布尔的妻子问道:“这位客人是谁?”
法布尔说:“教育部长!”
“啊呀,你怎么穿着有破洞的衣服见客人啊!”
法布尔笑笑说:“我哪有没有破洞的衣服呢?”原来法布尔为了写好关于昆虫的书,到处观察昆虫,树枝、荆棘剐破了他许多衣服。
说完法布尔又去观察昆虫了。
法布尔到一个大花盆前,一大堆昆虫正向花树上爬,等第一条虫子刚爬到顶,法布尔就用刷子把下面的全部痕迹刷干净,又用抹布把花盆四周擦干净,不让虫子吐的丝留在上面。为什么呢?原来,前几天法布尔看见一群虫子正列队一边吐丝一边向上爬,等天黑后好顺铺好的路回家。法布尔想,如果切断丝路会怎样呢?于是他擦断丝路,毛毛虫果然迷路了。法布尔为这事在花盆前整整观察了一天一夜。后来他终于依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写出了《昆虫的故事》。
达尔文的故事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跋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从前,在这世界上有一位叫李白的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他在深山里读书。李白非常贪玩,有时候他会在教书先生讲解课文时睡觉,有时候也会在教书先生睡觉的时候,趁机跑到外面东走走,西走走。就这样李白的成绩越来越差,渐渐地,他开始讨厌学习了。
有一天,他也老样子跑到了外面,他手拿一个风车,蹦着跳着向前走去,他穿过了一条小溪,忽然,他听见一阵“嚓嚓”声,随着声音走过去,原来是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这是在干什么?”老奶奶轻声地说:“我在把一根铁杵磨成针。”“铁杵也能磨成针?”李白笑着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这么粗的铁杵要磨到何年、何月、何日呢?”老奶奶说:“今天磨不成明天磨,明天磨不成后天磨,一天天磨下去,只要工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深受启发,他深深地向老奶奶说了声“谢谢”,然后蹦着跳着向学堂走去。
从这以后,李白刻苦学习,读书万卷,成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在生活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像李白那样,认真学习,将来必有成就,不能像李白小时候那样贪玩。
华佗学医
华佗是东汉末期医学家。从他能记事起,家乡水、旱、虫、疫等灾害连年不断,乡民死亡无数。华佗十分伤心,立志学医以济世救人。
华佗打听到有一位治化道人医术高明,就不远千里去拜师学艺。治化道人答应把他暂时收下,先做几年杂活再说。
于是,华佗被派去护理病人,每天烧水、洗尿盆、扫地。其他师兄弟喜欢偷懒,抱怨工作辛苦,可华佗一声不吭。他耐心地侍候病人,并且仔细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研究,日子一久,他也明白了好些病的起因以及治疗的方法。
三年后,治化道人见华佗如此勤恳好学,知道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就正式收他为徒。华佗遵从师父的教诲,白天同师父一道出诊,夜里读药书常常读到天亮,毫不懈怠。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又是三年。一天深夜,华佗正准备休息时,一个道童慌慌张张跑来叫他:“不好了,师父得了重病!”
华佗赶忙跑到师父卧室,只见师父脸色蜡黄,口吐白沫,师兄弟们全都手足无措。华佗上前摸摸师父额头,又把把脉,舒了一口气说:“没事儿,师父过一会儿就好了!”
大家听了十分生气:“师父病得这么厉害,怎么说没病?”华佗不慌不忙地告诉大家:“我是依望、闻、切来推断的,不会错的!”
这时,治化道人忽然一下子坐了起来,笑哈哈地说:“徒儿们,我是在装病试探大家的本领呢!看来华佗可以出师了!”
是啊,有志者事竟成!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啊!
鲁班造伞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还得再想办法!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鲁班学艺
鲁班年轻的时候,决心要上终南山拜师学艺。他拜别了爹妈,骑上马直奔西方。越过一座座山冈,趟过一条条溪流,一连跑了30天,前面没有路了,只见一座大山,高耸入云。鲁班想,怕是终南山到了。山上弯弯曲曲的小道有千把条,该从哪一条上去呢?鲁班正在为难,看见山脚下有一所小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大娘在纺线。鲁班牵马上前,作了个揖,问:“老奶奶,我要上终南山拜师学艺,该从哪条道上去?”老大娘说:“这儿九百九十九条道,正中间一条就是。”鲁班连忙道谢。他左数四百九十九条,右数四百九十九条,选正中间那条小道,打马跑上山去。
鲁班到了山顶,只见树林子里露出一带屋脊,走近一看,是三间平房。他轻轻地推开门,屋子里破斧子、烂刨子摊了一地,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伸着两条腿,躺在床上睡大觉,打呼噜像擂鼓一般。鲁班想,这位老师傅一定就是精通木匠手艺的神仙了。他把破斧子、烂刨子收拾在木箱里,然后规规矩矩地坐在地上等老师傅醒来。
直到太阳落山,老师傅才睁开眼睛坐起来。鲁班走上前,跪在地上说:“师傅,请您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师傅问:“你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的?”鲁班回答:“我叫鲁班,从一万里外的鲁家湾来的。”老师傅说:“我要考考你,你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答错了,你怎样来还怎样回去。”鲁班不慌不忙地说:“我今天答不上,明天再答。哪天答上来了,师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老师傅捋了捋胡子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有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子?多少根椽子?”鲁班张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有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檩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师傅看对不对?”老师傅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老师傅接着问:“一件手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会,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会。学三个月和学三年,有什么不同?”鲁班想了想才回答:“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老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老师傅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两个徒弟学成了手艺下山去,师傅送给他们每人一把斧子。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你愿意跟哪个徒弟学?”鲁班马上回答:“愿意跟第二个学。”老师傅听了哈哈大笑。
老师傅说:“好吧,你都答对了,我就得把你收下。可是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伙。可这家伙,我已经五百年没使唤了,你拿去修理修理吧。”
鲁班把木箱里的家伙拿出来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刨子长满了锈,凿子又弯又秃,都该拾掇拾掇了。他挽起袖子就在磨刀石上磨起来。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两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凿子也磨出刃来了,一件件都闪闪发亮。他一件一件送给老师傅看,老师傅看了不住地点头。
老师傅说:“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你去把门前那棵大树砍倒。那棵大树已经长了五百年了。”
鲁班提起斧子走到大树下。这棵大树可真粗,几个人都抱不过来;抬头一望,快要顶到天了。他抡起斧子不停地砍,足足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这棵大树砍倒。
鲁班提起斧子进屋去见师傅。老师傅又说:“试试你磨的这把刨子,你先用斧子把这棵大树砍成一根大柁,再用刨子把它刨光;要光得不留一根毛刺儿,圆得像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过身,拿着斧子和刨子来到门前。他一斧又一斧地砍去了大树的枝,一刨又一刨地刨平了树干上的节疤,足足干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那根大柁刨得又圆又光。
鲁班拿斧子和刨子进屋去见师傅。老师傅又说:“试试你磨的这把凿子,你在大柁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儿: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拿起凿子和斧子,来到大柁旁边就凿起来。他凿了一个眼儿又凿一个眼儿,只见一阵阵木屑乱飞。足足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两千四百个眼儿都凿好了: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带凿子和斧子去见师傅。老师傅笑了,他夸奖鲁班说:“好孩子,我一定把全套手艺都教给你!”说完就把鲁班领到西屋。原来西屋里摆着好多模型,有楼有阁有桥有塔,有桌有椅有箱有柜,各式各样,精致极了,鲁班把眼睛都看花了。老师傅笑着说:“你把这些模型拆下来再安上,每个模型都要拆一遍,安一遍,自己专心学,手艺就学好了。”
老师傅说完就走出去了。鲁班拿起这一件,看看那一件,一件也舍不得放下。他把模型一件件擎在手里,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每一件都认真拆三遍安三遍。每天饭也顾不得吃,觉也顾不得睡。老师傅早上来看他,他在琢磨;晚上来看他,他还在琢磨。老师傅催他睡觉,他随口答应,可是不放下手里的模型。
鲁班苦学了三年,把所有的手艺都学会了。老师傅还要试试他,把模型全部毁掉,让他重新造。他凭记忆,一件一件都造得跟原来的一模一样。老师傅又提出好多新模型让他造。他一边琢磨一边做,结果都按师傅说的式样做出来了。老师傅非常满意。
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到跟前,对他说:“徒弟,三年过去了,你的手艺也学成了,今天该下山了。”鲁班说:“不行,我的手艺还不精,我要再学三年!”老师傅笑着说:“以后你自己边做边学吧。你磨的斧子、刨子、凿子,就送给你了,你带去使吧!”
鲁班舍不得离开师傅,可是知道师傅不肯留他了。他哭着说:“我给师傅留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傅又笑了,他说:“师傅什么也用不着,只要你不丢师傅的脸,不坏师傅的名声就足够了。”
鲁班只好拜别了师傅,含着眼泪下山了。他永远记着师傅的话,用师傅给他的斧子、刨子、凿子,给人们造了许多桥梁、机械、房屋、家具,还教了不少徒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所以后世的人尊他为木工的祖师。